第219章 宿命(1 / 2)
姜阳的神色显得有些复杂,他未曾料到,即便是以智谋著称,被世人尊称为“卧龙先生”的丞相,竟也会信“冲喜”。
丞相见姜阳并未立即反对,心中已有了几分把握。
他轻抚着羽扇:“仲贤,你和凤儿不如就秭归成亲吧,虽然宾客没有在成都时那么多,只要能让陛下好转,都是值得的。”
姜阳对此当然没有意见,在哪结婚不是结。
他缓缓点头:“一切听从先生安排。”
丞相微微一笑:“你且放心,为师自会处理妥当。即刻修书一封,向月英说明情况,让她带着银屏速来秭归。”
言罢,丞相转身走向案几,提笔蘸墨,开始给黄月英写信。
信中,丞相不仅详细叙述了前因后果,更表达了自己对这段婚事的殷切期望。
他深知黄月英的聪慧与善解人意,相信她定能明白这背后的意义所在。
信写毕,丞相唤来一名信使,将信绑于信鸽腿上。
信鸽振翅高飞,带着丞相的嘱托与期望,向着成都的方向疾驰而去。
望着信鸽逐渐远去的身影,丞相久久没有收回目光。
此时,姜阳也站在一旁,默默注视着这一切,他的心中同样五味杂陈。
数日之后,刘备的病情出现了转机。
他躺在床上,脸色虽仍显苍白,但眼神中已恢复了往日的神采。
消息传开,营中上下无不欢欣鼓舞,仿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新生的气息。
不过,刘备却立刻提出了要即刻启程回成都。
姜阳的心头,笼罩着一层难以言喻的忧虑。
他担心“白帝城托孤”的历史重演。
“陛下,您的身体虽已好转,但成都山高水远,路途颠簸,恐不利于您的康复。”
姜阳鼓起勇气,跪在刘备榻前,言辞恳切地劝谏道。
刘备闻言,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对姜阳忠心的感激,也有对自己身体状况的自信。
“仲贤啊,你的心意朕已知晓。
但身为大汉之主,朕岂能因一己之私而置国家大事于不顾?
再者,有丞相和你等人在侧,何愁路途艰险?”
丞相与吴班等人闻言,也纷纷上前,表示支持刘备的决定。
丞相轻摇羽扇,语气温和却坚定:“陛下言之有理,末将等自当竭尽全力,确保陛下安危。”
吴班更是直接,他单膝跪地,双手抱拳,声音洪亮:“陛下,末将愿率精锐骑兵,沿途护驾,誓保陛下周全!”
面对众人的支持与决心,姜阳心中虽有万般不愿,却也没办法坚决反对。
他总不能把自己是穿越过来的事情说出来。
他苦笑一声,心中暗想:“也罢,既然历史已经因我而有所改变,或许这次,白帝城之行也会有所不同。”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不安,抱拳道:“既然陛下与众位将军皆已决定,末将自当遵从。”
随着刘备的一声令下,营中开始忙碌起来,为刘备的回程做着最后的准备。
刘备倚靠在船舱的软垫上,望着窗外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心中五味杂陈。
他的身体,在经历了连番征战与病痛之后,已显露出疲惫之态,陆路的颠簸对他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于是,丞相与姜阳商议后决定,乘船沿长江逆流而上。
“陛下,三峡之险,虽令人心悸,但沿途风光亦是世间少有。”
丞相轻摇羽扇,缓缓步入船舱,试图以言语宽慰刘备。
刘备微微一笑,眼神中闪过一丝无奈与坚韧:“丞相所言极是,此行虽艰,却也是难得的休憩之机。只是,朕一生征战,未曾想到会有今日之境遇。”
姜阳在一旁默默倾听,此时轻声道:“陛下勿忧,待您康复之日,定能再展宏图。”
随着船只缓缓驶入三峡,四周的景象愈发险峻。
峭壁如削,江水汹涌,仿佛随时都能将战船吞噬。
波涛汹涌间,纤夫们肩扛长绳,步履维艰,于惊涛骇浪中牵引着木船缓缓前行。
刘备、诸葛亮、姜阳一行走得很慢,从秭归到白帝城,足足花了两个月。
从寒冬腊月,走到了春暖花开。
刘备的身体,也好了很多,甚至已经能到甲板上活动一下。
他站在甲板上,望着前方那滔滔江水,心中不禁生出一股豪情:“天下英雄,谁能挡朕?”
丞相见状,连忙上前扶住刘备,轻声劝道:“陛下,此时非逞强之时,还需保重身体。”
这时候,黄月英和关银屏早就到了江州(重庆),并在那边做好了成亲的前期准备。
所有人的心里,都变得放松。
抵达白帝城那日,天际边原本还挂着几缕温柔的春日阳光,突然间,乌云密布,仿佛是大自然最无情的笔触,在蔚蓝的天幕上勾勒出厚重的阴霾。
春日的温暖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所取代,寒风凛冽,细雨绵绵,给这座古城披上了一层萧瑟的外衣。
姜阳站在船头,望着这突变的天色,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焦虑与不安。
不出意料,刘备再次被病魔击倒,卧床不起,脸色苍白如纸。
丞相见状,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他迅速召集将领,以及随行的医师,共同商讨对策。
“我们必须离开白帝城!”
姜阳的声音在船舱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然而,他的提议却遭到了众人的反对。
傅肜上前一步:“陛下长途跋涉至此,已是人困马乏,因此才病倒,理应在此休整,再图后计。”
吴班更是直接,他大步流星地走到姜阳面前,声音洪亮:“左将军,你可知这两个月来,陛下受了多少苦?眼下正是需要休息的时候,怎能说走就走?”
姜阳心急如焚,可他又不能直言刘备会死在白帝城,这里一天都不能多呆,只能在心中暗自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