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拜将麦城(1 / 2)
在营帐之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一张张凝重而复杂的脸庞。
医官的低语如同寒风中的冰刃,穿透了空气的宁静,让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
姜阳闻言,身形猛然一滞,难以置信之色瞬间爬满了他的面庞,随后,便是无尽的忧虑。
刘备近两年来,行事愈发急躁,决策之中总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坚决。
姜阳心中暗自揣测,却始终未能触及真相的核心。
而今,医官的一席话,如同拨开云雾见青天,让他恍然大悟:刘备之所以如此急迫,皆因他自己感受到了身体的日渐衰弱,想要早点一统三国。
可如今,刘备应该是看不到那一天了。
姜阳环视四周,丞相面容憔悴。
赵云等一众将领,皆是铁血男儿,此刻却也难掩泪光。
他们跟随刘备多年,南征北战,情深意重。
良久,丞相抬起头,果断下令:“即刻起,关于陛下身体状况的一切,务必严加封锁,违令者,军法处置!这个消息一旦泄露,必将引起军中乃至天下的动荡!”
“喏!”
次日,晨曦初破,营帐内透进一抹柔和的光线。
刘备缓缓睁开了眼,那双历经沧桑却依旧明亮的眸子,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
营帐外,鸟鸣声声,但帐内气氛却异常凝重。
丞相、姜阳、赵云等将领闻讯,连忙放下手中事务,匆匆步入,围坐在刘备榻前。
众人藏住深深的忧虑,脸上皆挂着温暖的笑容,只为给刘备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
“陛下,您感觉如何?”
丞相轻声询问,语气中满是关切。
刘备微微一笑,声音虽弱却坚定:“无妨,只是偶感风寒,现已大好。”
说着,他示意侍从端来一碗稀粥,大口喝下,仿佛要以此证明自己的康健。
众人心头的担心都放下了一些。
午后,阳光斜洒,刘备再次醒来,他主动提出:“我想回襄阳去。”
此言一出,营帐内顿时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既惊讶又担忧。
丞相连忙劝阻:“陛下,您身体尚未痊愈,还需静养,。”
刘备轻轻摇头:“新野非久留之地。若朕病重之事传扬出去,曹魏必会趁机发难。
不仅城中百姓将陷入恐慌,更可能给守城的将士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朕怎能只顾自身安危,置百姓与将士于不顾?”
一番话,掷地有声,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
他们深知,刘备此举,是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首先考虑的是天下苍生,是那些无辜的百姓和浴血奋战的将士。
这份胸襟与气度,让众人敬佩。
最终,丞相无奈地叹了口气,他知道,自己无法改变刘备的决定。
他缓缓点头:“既如此,微臣这便安排人马护送陛下回襄阳。”
不料,刘备得寸进尺,表示要自己骑马,先在校场点兵,再大张旗鼓出城。
丞相和姜阳、赵云等将当然不允许,刘备如今的身体状况,根本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他们纷纷开口劝阻。
可是,他们又不能说出刘备的身体已不堪重负实情,都找不到合适的借口来劝阻刘备。
刘备把他们的理由一一驳回,然后露出胜利者的微笑。
下午时分,阳光斜照,校场上旌旗猎猎,刘备身着戎装,英姿飒爽地站在高台上,目光扫过下方的将士,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
他强忍着身体的不适,高声鼓舞士气,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热血沸腾。
随后,在全城百姓的瞩目下,刘备骑上那匹陪伴他多年的白马,缓缓出城。
沿途,百姓们纷纷跪拜,高呼万岁。
然而,当来到江边,面对即将登船的那一刻,刘备的身体终于露出了疲态。
他试图自己下马,却发现力不从心,最终还是依靠姜阳与赵云的合力才得以安全落地。
紧接着,刘备让赵云和姜阳离开,强撑着身体,一步步走向战船。
上船后,他还停下脚步,转身向岸边将士们挥手致意。
回到船舱,刘备的身体仿佛突然间失去了所有的支撑,无力地瘫倒在地,大口喘息着,脸色苍白如纸。
这一幕,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让丞相、姜阳、赵云等人心头猛然一紧,恐惧与担忧瞬间涌上心头。
“快,快扶陛下躺下!”丞相急切地吩咐,声音中带着几分颤抖。
众人连忙上前,小心翼翼地帮助刘备褪去沉重的铠甲。
随着铠甲一件件被解开,众人发现,尽管外面是大雪纷飞的冬日,刘备内里的衣衫却已被汗水浸透,紧贴在身上,显得格外刺眼。
丞相望着这一幕,眼眶不禁泛红,哽咽道:“陛下,您这是何苦呢?”
刘备微微一笑,轻轻摆手,声音虽弱却充满力量:“丞相无需担忧,朕乃一国之君,亲临前线,自当以身作则,鼓舞士气。
今日之行,虽身体受累,但见将士们士气高昂,百姓们信心倍增,朕心甚慰。
至于这区区风寒,何足挂齿?
朕征战半生,历经无数风雨,岂能被它轻易击倒?”
姜阳见状,迅速调整情绪,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所言极是,末将佩服之至。陛下龙体康健,不日便能康复。到那时,末将定要与陛下切磋武艺,一较高下。”
同时,他还不忘悄悄给赵云等人使眼色,示意大家配合。
赵云等人立刻会意,纷纷上前,或夸赞刘备英勇,或表达对未来共同战斗的期待,船舱内顿时充满了温馨而坚定的气氛。
刘备听着众人的话语,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哈哈大笑,那笑声爽朗而豪迈,仿佛瞬间驱散了船舱内的寒意。
“好!好!待朕康复之日,便是我们共赴沙场之时!”
次日清晨,襄阳城沐浴在初冬的暖阳之中,显得格外宁静而庄严。
刘备在行宫内经过一夜的静养,气色似乎有所好转,但那份由内而外散发的疲惫感,却仍难以掩饰。
他不顾丞相等人的反对,坚持要在襄阳点兵。
众人苦劝无果,只得照办。
穿戴整齐后,刘备再次披甲上马。
校场上,战鼓雷动,旌旗招展,刘备站在高台上,环视四周,显得英姿飒爽。
仪式结束后,他更是骑马绕城一周才回去。
这一次,他的身体要好了一些,虽然还是靠姜阳搀扶着才下马,已经能够自行走进大殿。
刚跨过门槛,他突然停下脚步,转身对紧随其后的丞相说道:“丞相,速将江陵的马良、吴懿,以及汉中的魏延召至襄阳。”
此言一出,姜阳心中不禁咯噔一下。
他深知刘备的身体状况,此刻召见这些重臣,难免让人联想到“托孤”之事。
于是,他连忙上前劝阻,言辞恳切:“陛下,他们皆镇守要地,责任重大,不宜轻易离开。若有要事,可下诏书传达,或用飞鸽传书,以保万无一失。”
然而,刘备却坚定地摇了摇头:“此事非同小可,必须当面商议。”
说完,刘备不再多言,转身步入卧室,留下丞相和姜阳等人面面相觑。
丞相望着刘备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