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默契仗(1 / 2)
听到姜阳的话,潘璋恍然大悟。
“安西将军你说这个呀,请将军放心,本将早有安排。
陆逊如今已经完全失势,前几日逃到我军大营中,被至尊一封急令,召回了建业。
在我军中,还有几个家族原本是依附于陆家的,本将计划,把他们派到豫章郡去守城,一来可以消除自尊的疑心,二来可以趁此机会将他们铲除,可谓一举双得。”
姜阳看着潘璋,没想到他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蠢,还知道趁机剪除异己,只是他的计策,也太过明显。
就算能骗过孙权,也骗不过江东朝中的各位老狐狸。
姜阳摇摇头:“潘将军是不是把事情想的太过简单了?如此明显的行事,难道孙权就看不到吗?”
没想到,潘璋却轻轻笑了起来:“哈哈哈,安西将军,你有所不知。
本将的做法,至尊一定是看得十分清楚的。
不过,至尊不但不会生气,反而会乐见其成。”
看着潘璋胸有成竹的神色,姜阳这才反应过来:孙权与陆逊,本就有世仇,如今有机会削弱陆家,孙权只怕高兴还来不及。
还是小瞧了潘璋啊。
想了想,姜阳郑重开口道:“将军若是只想做一方大将,这样做确实够了。但要想赢得孙权的信任,成为东吴的大都督,这个远远不够。”
连番大战下来,潘璋的心中对姜阳其实是十分佩服的,见他如此说,也神色郑重起来,双手一拱:“请安西将军教我。”
“如今,对孙权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保住江东的基业,谁能挡得住我大汉的兵马,谁就能成为大都督。
所以,潘将军,你必须向孙权表明,你能挡住我大汉的兵马,是大都督的不二人选。
想必这一点,潘将军你也早就想到了。”
潘璋一听,连连点头。
事实上,这一点他确实早就想到了,只是凭他的领兵能力,根本就抵挡不住汉军。
所以他才会给姜阳写信,想要他的支持和配合。
见潘璋点头,姜阳问道:“不知潘将军,想要如何赢得孙权的信任?”
潘璋立刻来到姜阳身边,低声下气道:“还请安西将军行个方便,咱们在这鄱阳湖大战几回,安西将军诈败,让本将得些便宜。如此一来,至尊自然信我。”
姜阳似笑非笑的看着潘璋:“你觉得孙权信吗?就算他信了,顾雍等人会信吗?”
“这......”潘璋一时语塞,确实是他想的简单了。
潘璋看着神情自若的姜阳,突然放松下来,又一拱手:“安西将军既然如此说,自然一定是有了妙计,还请安西将军教我。”
姜阳笑着摇了摇头:“潘将军倒是省事儿,你要做这大都督,却要本将来劳心劳力。”
潘璋把脸皮厚发挥到了极致,只是拱拱手没有说话。
显然,他也知道,他做这个大都督,对大汉是有利的,他相信姜阳一定会帮他。
“罢了罢了,本将有个计划,不过等我回去与先生商量商量,再来告诉潘将军。”
数日后,在武昌城的巍峨城墙下,夕阳的余晖洒满了归途,姜阳一身风尘仆仆,踏入了中军大帐。
帐内,丞相、黄权、吴懿、赵融等一众文武重臣已等候多时,气氛凝重而充满期待。
姜阳缓缓开口:“先生,诸位将军,吾此番与潘璋达成了一项协议,现欲与诸君共谋,观其是否可行。”
紧接着,他的话语简洁,直接切入正题。
“吾意,让汉军与吴军在鄱阳湖上演一场假战,双方互有胜负,以迷惑世人耳目。
随后,潘璋将主动让出豫章郡,以示诚意,而我军则顺势接管。
同时,我们不再对潘璋穷追猛打,让他守住鄱阳郡,对外宣称是他的防守之功。”
此言一出,帐内顿时议论纷纷。
吴懿首先表态:“此计甚妙!既能避免大战,减少伤亡,又能轻松夺取豫章郡,实乃一举两得。”
赵融紧随其后,补充道:“且不说豫章郡的战略位置重要,单是那即将成熟的水稻,就足以支撑我军数月之需。
若能快速接管,对我军粮草供应将是极大的补充。”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粮食的重视。
然而,黄权却眉头紧锁,显然对此计划有所保留:“潘璋此人,奸诈多变,不可轻信。
他今日能与我等合作,明日或许就会反戈一击。
与虎谋皮,终非长久之计。”
他的担忧并非无理,毕竟在乱世之中,信任是最奢侈的东西。
吴懿闻言,不以为然:“黄将军过虑了。潘璋虽道德有瑕疵,但此计若能成功,我大汉获利匪浅。再者,我等可暗中部署,以防不测。”
“哼!如今我大汉兵锋正盛,自然可以轻取豫章郡和鄱阳郡,甚至可以指捣建业,取那孙权小儿的性命,又何须与潘璋小人合作?”
两人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丞相见状,并不参与他们的争执,而是转头看向姜阳:“仲贤你的这番决定,只怕不是牟取豫章郡那么简单吧。”
姜阳拱拱手:“一切都瞒不住先生,弟子这么做,主要是为了帮助潘璋,获得东吴的大都督之位。”
姜阳的话一出,吴懿黄权等人都齐刷刷看向他,丈二和尚摸不出头脑。
“仲贤,你为何要帮他?”
“安西将军,这是何故?”
“……”
大家纷纷开口询问。
姜阳却只是笑着摇摇头,没有回答大家。
不是说不相信大家,这样的机密,还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丞相是知道姜阳与潘璋的合作的,他轻抚长须:“潘璋此人贪财好利,胸无大志,却正是我们可以利用之处。
若他真能借此机会登上大都督之位,对我大汉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他日我大军挥师江东,或可借其内应之力,直捣黄龙。”
丞相不仅仅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又考虑到了长远的战略。
此言一出,吴懿与赵融纷纷点头称是,连黄权也陷入了沉思。
片刻之后,黄权抬起头:“丞相所言极是,吾等身为将帅,当以大局为重。
安西将军不说其中缘由,想来也是有自己的考量。
既然此计对大汉有利,末将便不再多言。”
既然大家都没有反对意见,丞相站起身来,环视四周,沉声道:“诸位既已达成共识,便请各司其职,速速准备。
仲贤,你尽快再次去与潘璋会晤,确保计划万无一失。”
“诺。”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荆州大地沉浸在一片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
汉军将领们穿梭于各个郡县,发布号令,征集木船,为即将到来的行动做准备。
士兵们则在营中秣马厉兵,磨砺兵器,士气高昂,誓要一展大汉雄风。
“传令下去,务必在十日内集齐所有可用之木船,不得有误!”
黄权立于荆州城头,望着远处波光粼粼的江面,对身旁的副将沉声吩咐。
副将领命而去,很快,荆州各地便响起了繁忙的造船声和士兵们训练时的呐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