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襄阳绞肉机(1 / 2)
到了城墙上,姜阳才发现,事情远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魏军之前在撤退的时候,之所以把所有覆盖沙土的竹筏拖了回去,原来是想到了新的战法。
魏军把所有的竹筏,全部集中到了东城墙,居然把约一百丈宽的护城河,硬生生铺成了平地,就像填平了一般。
并且,由于所有的竹筏上面都铺了一层厚的沙土,无论是火油竹弩箭还是回回炮的石弹,都对这些竹筏造成不了伤害。
姜阳与傅肜对视一眼:“难怪他们敢来攻打襄阳城,原来是早就有所准备。”
负责防守这一段的偏将,显得心急如焚:“将军,这该如何是好?”
姜阳不住点头,答非所问:“这样一来的话,就很好了。”
“啊?”姜阳的话,让偏将一脸懵逼。
就在这时,魏军在弓箭手的掩护下,扛着简易云梯,开始向这一段城墙冲来。
云梯有两种,一种类似于现代登机用的那种大型车辆,很重,也很稳,只要能靠近城墙,就相当于有了一条马道,要破坏这种云梯,只能靠火攻。
不过由于魏军的浮桥承重有限,没办法用这种云梯。
而简易云梯就是梯子前面加一个挂钩,相对来说就要轻很多,也比较适合现在的魏军。
偏将再次抱拳,请求道:“将军,魏军已经杀过来了,末将的兵马只怕抵挡不住,请将军调援兵过来吧。”
姜阳踢了偏将一脚:“你连这点进攻都守不住?
别以为本将不知道你打的什么主意?
这一战才刚刚开始,你就想偷懒,让后面的回回炮帮忙吧。”
那偏将被踢,一点也不生气,周围的士兵也是跟着嘿嘿笑着:“好嘞,谢将军。”
说完,就让传令兵去给后面的回回炮营传令。
这时候的回回炮,其实跟后世的火炮差不多,属于战略支援武器。
最关键的是,它也跟火炮一样,并不是无限攻击的。
后世的火炮,有弹药的限制。
这时候的回回炮,虽然石头的供应是无限的,但发射多了之后,由于零部件的是木头的,又没有轴承,很容易出问题。
姜阳前期简单计算过,一架回回炮,在发射了大概五十枚石弹之后,就需要大修;在发射了大概两百枚石弹后,竿稍就基本上不能用了。
所以回回炮营的那些士卒,把回回炮当做宝贝一样,如果没有姜阳的命令,一般是不会轻易用的。
有了回回炮的帮助,不少云梯在路途中就被砸坏。
但曹休给了先登很大的奖赏,魏军在付出极大的代价之后,还是把很多的简易云梯,搭在了城墙上面。
而且这些云梯有钩,根本推不倒,魏军士卒举着盾牌,开始攀爬。
可也仅仅就是如此了。
搭云梯的位置非常明显,守城的汉军把盾车推过来,直接堵在那个位置。
魏军就算爬上来,也翻不进城墙里面。
不仅如此,旁边的汉军拿着长枪,只要看到有魏军上来,就从侧面一捅,直接把魏军推下城去。
曹休、司马懿等人远远看着,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立刻鸣金收兵。
这一战,魏军的伤亡在三千以上,城墙外一箭之内,到处都是魏军的尸体。
姜阳秉着不浪费的原则,让汉军士卒顺着曹军的云梯,下去搜刮战利品。
铠甲、刀剑、长弓,通通都不嫌弃。
他们的这个行为,彻底激怒了魏军,又领兵来攻。
汉军弓箭手毫不客气,趁机放箭射杀。
等魏军调来弓箭手,汉军已经带着战利品撤回到城墙之下。
城墙上的汉军弓箭手有射程的优势,魏军弓箭手只能干着急。
曹休、曹真都气急,纷纷来到战场边,司马懿更是呵斥姜阳。
“姜阳小儿,古往今来,鸣金休战之后,两军各自收尸,莫非你要坏了规矩?”
“司马老贼,本将几时坏了规矩?
你魏军的尸首不都完好无损在下面吗?
你也说了,是各自收尸,那本将拿些铠甲、兵器没有问题吧?”
“你!”司马懿气急败坏,“巧舌如簧,等我大魏破了襄阳城,必将你碎尸万段。”
听到司马懿的话,姜阳心中轻笑不已:
好好好,让汉军将士们下去冒险,你以为真的是为了那点兵器啊,要的就是让你们来攻。
想了想,姜阳继续嘲讽:“司马老贼,还有几个曹家的逆贼,本将在城里等着。
不是本将瞧不起你们,就你们几个歪瓜裂枣,也想破我的襄阳城?
今日,本将在这里明言,不出一月,必杀的你们屁滚尿流。”
城墙上的汉军将士,也一个个哈哈大笑。
司马懿手指不断颤抖:“你,你给老夫等着,老夫必将你挫骨扬灰。”
姜阳不再理他,哈哈大笑着离开。
然后傅肜出面,让魏军把城墙下的尸首收回去。
这么热的天,尸首必须要处理,否则最多两天就臭了,到时候这里必然会爆发瘟疫。
与姜阳期望的不同,魏军并没有立刻就来攻城,只有在汉军想破坏浮桥的时候,才会出兵驱赶。
而姜阳又用回回炮试了试,确实砸不坏魏军的浮桥,火攻也不行,便只好由他们搭在那里。
接下来的几天,双方都没有爆发大战。
姜阳知道,魏军一定在寻找破城的办法。
他也没闲着,除了之前既定的策略,还让将士们围着城墙做了一圈木墙,中间留下射箭孔。
这样一来,不仅能防备曹军的箭矢,也让魏军的云梯彻底失去了作用。
等木墙扎好,姜阳顿时就有些后悔,很怕把曹贼就要这样吓跑了。
不过他多虑了,又过了三天,魏军开始了行动。
这一次,他们他们没有急着攻城,而是派出民夫,开始挖土,把汉水和护城河,彻底连通起来。
姜阳看得云里雾里,魏军这是嫌自己的攻城难度不够高吗?
不过很快,姜阳就知道了他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