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糜芳 傅士仁至荆州(1 / 2)
“真的吗?我们也能分到田地吗?”
“当然,只要你们现在就效忠大汉,加入汉军,就能分到五十亩的田产。
等你们作战之后,让陛下看到你们的忠心,便能够跟大家一样,也分到一百亩的田产。”
姜阳给每个降卒的军营,都派了人过来宣读政策。
一时间,场面热闹非凡。
之所以只给降卒五十亩田,自然是为了让老兵们心理平衡,否则大家都一个样,他们怎么可能会服气?
五十亩田,已经让这些降卒非常动心了。
姜阳在穿越之前,也以为三国时候的士卒,跟两汉一样,大部分是良家子。
可过来这两年才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曹魏的兵马,除了各个将领自己的部曲,曹军的主力,也是曹家嫡系部队,是青州兵。
青州兵的主要构成,是当年投诚后的青州黄巾军,也就是流民。
孙权那边,则绝大部分兵马都是由各个降临的部曲构成,其实就是将领的私兵,主要就是这些大家族的佃农和隐户,良家子极少。
蜀汉这边,其实情况也差不了多少,真正的良家子,只占极少的极少部分。
大部分士卒都是没有地的。
姜阳现在宣布刘备给他们赐田,吸引力可想而知。
“我来,我要效忠大汉。”
“我!我!我!我要效忠陛下。”
“......”
这些降卒,一个个扯着喉咙喊着,生怕机会被别人抢了。
一时间,好不热闹。
“哈哈哈......仲贤此计,果然有效。”
江陵城中,刘备高坐主位,心情十分舒畅。
丞相在一旁,摇着羽扇,也是十分欣慰。
姜阳上前一步禀报:“回禀陛下、先生,除了大概两千人,其他人全部愿意效忠陛下,共得士卒五万一千人。
并且,最多十日,这些田产便可全部分下去。
再有最多半月,水稻便可全部栽种下去,等秋天收获,今年的军粮再也无忧。”
“善!大善!”刘备的心情十分畅快,突然他话锋一转:“你小子,这么突然说种粮食的事情,是怕朕又吵着去北伐吧?”
姜阳心中一禀,居然被刘备这么快就看穿了,他也不掩饰:“一切都逃不过陛下的法眼。
不过,末将如此做,也是为了更好的降服他们。
田分给他们了,如果不让他们种,不让他们体会收获的喜悦,他们对陛下的忠心就会浅一分。
等粮食收进他们自己的粮仓里,接下来作战时,他们就会更有动力。”
刘备笑着又指了指姜阳:“你小子,永远都有话在等着的。
听说你又发明了一样机巧玩意儿,叫什么曲辕犁,只用一头牛便可犁地?”
“回禀陛下,是有曲辕犁,也确实更加省力。不过,这可不是末将发明的。”
“是不是你发明的都不重要朕之前命里务必带一具过来,你带过来没有?”
汉代的时候,用的是长直辕犁,用起来很费力气,犁水田的时候,必须要两头牛。
如果这曲辕犁一头牛就够了,那对农业生产的提升极大,无论刘备还是丞相,都非常重视。
事实上,在听说之后,要不是知道姜阳马上就要来江陵城,他俩都准备直接去找姜阳了。
“陛下有令末,末将敢不听令?自然是带了。”
“走,快带朕去看看。”
刘备非常急切。
来到江陵城外,姜阳早就准备妥当,从营中抬出曲辕犁,又牵过一头牛,一名士卒直接演示起来。
果然,一人一牛,很轻松便犁起地来,与之前两头牛比起来,速度也差不多。
甚至,用这曲辕犁,要调转方向的时候,一人便可轻松操作,比之前的长直辕犁要简单很多。
刘备和丞相在一旁不停赞叹。
“这曲辕犁为何如此省力?”
刘备看着姜阳,眼中满是求知欲。
姜阳见状,很是头疼,他倒是知道曲辕犁为什么更省力,无非就是作用力的分解。
长直辕犁的着力点,在犁头的上方,与犁头平行,牛的拉力,一部分转化为犁头向前的动力,还有部分拉力,则形成围绕犁头转动的力矩。
如此一来,相当于有部分牛的拉力被浪费掉了。
而且,人还要犁头按住,不然就要往前栽,如此一来,又会增大摩擦力,人和牛都累。
而曲辕犁的着力点,与犁头基本上在一条直线上,牛的拉力,能全部转化为犁头向前的动力,人也只是掌握方向就可以了,当然更加省力。
但是,他总不能现场给他们来上一堂物理课吧。
到时候,丞相问起他这些知识的来源,要做何解释?
于是,他只能一拱手:“这曲辕犁为何省力,末将也不知。”
“既然仲贤说此物非你所创,那你是如何寻得此物?为何知道此物有此奇效?”
刘备并没有放过他。
不过姜阳并不慌,他早就准备好说辞。
“前些日子,末将在襄阳,偶然间见一老农耕田,只用一头牛。
末将心生好奇,便上前查看,发现了此物。
那老农说,他也是偶然间制得此犁,发现要省力的多,但并不知其中缘由。”
姜阳并没有说谎,他就是偶然间发现的。
在此之前,他早就想把曲辕犁搞出来。
但他没种过地,又不是木匠,发明出来之后,万一别人怀疑,不容易说清楚。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把育秧的办法,写给罗彬,让他来尝试,到时候成功了,自然是罗彬的功劳。
之前搞出来的回回炮,就已经引起了刘备和丞相的怀疑,两人旁敲侧击问过他很多次,被他给糊弄过去了。
毕竟,这个时代已经有了投石机,他所做的,不过是改良而已。
而他后面的其他发明,例如盾车、火油竹弩箭、投石棍,都只是一种机巧的用法,要好解释得多。
但曲辕犁可不是。
所以,他一直在找一个合适的时机。
并且,他还给了很多人暗示,想让他们搞出来,可惜都没有成功。
所以当他看到老农用的曲辕犁的时候,不由感叹:踏破鞋来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仔细想想,其实有他的合理性。
实际上,大部分的发明,都是在偶然间得到的。
在现代科学知识体系建立之后,科学家们能够用知识体系去解释这些发明,然后进行推广、传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