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府兵制(2 / 2)
“这......”
刘备有些犹豫,他当然知道这样做的效果。
只是,这件事情还没有先例,往日里也只是给将领们赏赐田产,从来没有给士卒分过。
而且,田地从哪里来呢?
听了姜阳的话,丞相也上前一步:“仲贤,可是你往日跟为师说过的府兵制?”
“正是。”
府兵制,西魏时创立,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
府兵制不仅节省了国家的军费开支,还保障了经济农业建设。
在唐朝初期的时候发展得最为完善,可以说是盛唐的基础。
但是,府兵制也有它的缺陷。
因为他事实上还是一种世兵制,也就是说子承父业,永远都是兵籍。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长期不经过战争,府兵制的兵员质量,是会持续下降的。
而如果战事过于频繁,也会出现府兵逃亡的情况。
在唐代,就是如此。
唐代府兵制在太宗和高宗统治前期曾经有效地实行,但自高宗后期以至武后时就逐渐被破坏,到唐玄宗统治时终于被废除。
由于战事频繁、防御线延长、兵役繁重,原来防戍有一定的番休期限,后来常被强留以至久戍不归,导致人民避役,兵士逃亡。
并且,封建王朝的土地兼并是不可逆的,随着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征点制便失去了赖以实行的经济条件。
所以,姜阳计划搞的府兵制,做了些改良。
严格说起来,是募兵制与府兵制的结合。
一府兵马的数量与一部兵马相同。
每个府兵能够获得一百亩土地,只需要缴纳一成粮食作为军粮。
仍然是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
不过,不再是世兵制,也不能永远做府兵。
当年纪变大时,便要从军中退出,同时要把土地还回来。
为了吸引人们志愿成为府兵,姜阳还计划:一人充当府兵,全家即编入军籍,不属郡县,自然也就免除府兵家人的徭役和丁税。
在这个时候,徭役和丁税,才是百姓最惧怕的东西。
这样做,既能保证国家永远有养兵的土地,又能保证府兵的战斗力。
随着姜阳把计划详细说出来。
刘备也明白了个大概:“仲贤,你的策略,与屯田有些类似。只不过,府兵所缴纳的军粮,要远远小于屯田。”
姜阳立刻点头:“正是。”
事实上,府兵制确实是从屯田制和世兵制上面发展起来的。
刘备想了想:“那良田从何而来?”
姜阳和丞相对视一眼,最后还是丞相拱拱手道:“这些时日,蒯家等数十个家族的田产,皆已罚没,正好可以用来屯田。”
“这......”刘备又犹豫了:“如果这样做,恐怕会让全天下的世家大族,都感到害怕。”
姜阳不得不感叹,刘备是有很强的敏锐性的。
事实上,姜阳推行府兵制,有他的目的。
在这个时代,门阀世家和各地的豪族,拥有绝对的统治地位。
任何人想要一统三国,都不得不跟他们做出妥协。
所以,曹贼拿出了九品中正制。
而江东,基本上就是各个世家的集合体,就连孙权都拿他们没办法。
所以,孙权的整个执政史,就可以看作是他与各世家大族的斗争史。
而蜀汉这边,其实面临同样的情况。
在姜阳记忆中的历史中,刘备逝世之后,蜀中大族基本上采取的是非暴力不合作策略,很多人请他当官都不出来,丞相并没有办法调取蜀汉的全部力量。
到丞相去世后,投降派逐渐占了上风。
因为他们知道,谁当皇帝都必须要用他们。
他们才不想去匡扶汉室,北伐中原。
而姜阳想要打造一个与他们抗衡的群体。
发动普通老百姓是不可能的,这时候的百姓,不仅仅是不认字,在认知上也有很大的局限。
可以说,就算姜阳制定的政策都是为他们好的,他们也不知道,甚至会在族老的煽动下,进行反抗。
所以,姜阳想要进行任何的制度改良,都必须把握住一个核心的前提条件,那就是不侵犯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强的利益。
至少,明面上不能侵犯。
但这样一来的话,又与他进行制度改良的初衷相悖。
思来想去,姜阳计划打造一个军人利益群体,把他们的利益,和大汉的利益紧紧绑定在一起。
以此来抗衡门阀世家。
毕竟,再强大的世家大族,也怕刀枪。
当然,培养军人利益群体的话,也有两个问题。
第一,万一出现安禄山一样的人物怎么办?
对这一点,其实唐初的府兵制,就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平时只有折冲校尉能够领兵,将军没有统兵之权。
出兵征防由朝廷命将统率,调遣时必须持虎符,经州刺史和折冲府将领勘合后,才得发兵。
战争结束则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姜阳甚至计划参考北宋,让军司马每三年换一个地方。
这样,将帅就不能拥兵自重。
第二个问题,土地从哪来?
这个问题,在三国这个时代,是最容易解决的。
这时候的人口,相对于东汉鼎盛时期,已经损失了大半,算得上是地多人少。
不过,绝大部分的土地,仍然是有主的,其中最大的地主,就是这些门阀世家。
如果每一次,都用抄家的方法。
无疑会让天下的世家大族都很恐惧大汉。
曹丕和孙权只怕做梦都要笑醒。
因为原本他俩还需要与本国的世家大族角力、斗争,大汉经常抄家的话,那这些大族必将紧紧团结在他们身边。
所以,姜阳计划接下来还是要以开垦土地为主。
为此,姜阳还有一个策略,不仅能开垦土地,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隐户的问题。
这一次,姜阳没有任何保留,把自己的目的,对门阀世家的防备,对大汉的好处,一一讲透。
毫无疑问,姜阳的这些策略,对加强皇权,是有很大帮助的,刘备越听越兴奋,不断与姜阳探讨着其中的细枝末叶,丞相也在一旁查漏补缺。
三人一直秉烛夜谈,不知不觉间,竟聊到了天光大亮。
随着一声鸡鸣,刘备终于感觉到困乏。
“仲贤,此事,就全权交由你去办理,越快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