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强取东三郡(2 / 2)
果然,当天夜里,姜阳的大帐里便进了一位信使:“安西将军在上,请受小的一拜。”
“不知信使前来,所为何事?”
“我家将军,一直对大汉忠心耿耿。
奈何贼子孟达,丧尽天良,不但不救关将军,还领兵投降曹贼。
将军作为他的副将,也是逼不得已。
如今,安西将军领天兵前来,我家将军喜不胜收,特命小的前来,向将军传达投效之意。”
“你是说,你家将军想投降?”
“正是。”
信使昂起头,在他看来,他家将军要投降,姜阳必定会求之不得。
不料,姜阳没有按他的预料那样,显示出欢迎之意,反而沉声问道:“那他为何不亲自前来?
以为本将好诓骗吗?
你分明是想来摸清我军的情况,来人呐,把这个奸细拿下。”
信使吓得赶紧趴在地上,磕头如捣蒜:“安西将军明察,安西将军明察,小的绝无此意。
我家将军,实在是诚心投降,请安西将军务必相信啊。”
“哼!我大军当前,就算他不投降,两天之内,也必拿下房陵城。”
“将军百战百胜,小的就是在这苦寒之地,也是早有耳闻。
且不说我家将军不会抵抗,就算是房陵城拼死抵抗,以将军之能,破城也不在话下。
不过,安西将军若能接受我家将军投降,不仅能获得两千兵马,还能让满城百姓免遭兵戈之苦,这可谓两全其美。”
临危不惧,思路清晰,姜阳看到这个信使,颇有几分欣赏。
用手示意亲兵停下,然后缓缓道:“回去转告你家将军,若有诚意,就亲自到我大帐中来。
否则,等本将破城,必将他碎尸万段,千刀万剐。”
姜阳如此做,自然也是担心李辅有诈,毕竟,古今中外,阴沟里翻船的例子太多了。
信使听出姜阳已经信了他几分,便激动谢道:“谢安西将军,谢安西将军不杀之恩。不过……”
“不过什么?”
“回禀安西将军,实不相瞒,我家将军之所以要派小的秘密前来,只因为城中,还有一县令叫邓贤,乃是孟达的外甥。
若被其知晓,必然徒生波折,免不了一番苦战。
我家将军明言,待明日将军攻城之时,便打开城门,迎安西将军入城,必然能将邓贤一击而溃。”
听到信使的话,姜阳沉吟起来:孟达这厮,自己便对主公没多少忠心,想来,对手下也不是很放心,这个信使的话,倒有几分可信度。
他来回踱步,思考着解决方案。
就在这时,亲兵走进来,在他耳边轻语几句。
姜阳听完,面露古怪:“当真?”
亲兵点点头。
让李辅的信使等在这里,姜阳与廖化到了另外一处帐篷。
另外一个信使,正一脸忐忑地等在里面。
见姜阳进来,立马跪倒在地:“拜见安西将军,小的奉县令之命,特来请降。”
“你家县令是?”
“我家县令姓邓,名贤。”
见信使亲口说出邓贤的名字,姜阳与廖化对视一眼,有些想笑。
时间要紧,姜阳没有心思跟他们玩分化的游戏,让两位信使见了面,然后一起回去禀报各自的主人。
第二天一早,李辅和邓贤两人,便大开城门,领着兵马,出城来向姜阳投降。
恐怕孟达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最信任的副将和外甥,居然卖自己卖得最快。
“两位将军,军情紧急,本将没有空试探你们的忠心。
本将要你们放下兵权,先前去筑阳,等本次大战完结,再给你们安排合适的官职。
不知二位将军意下如何?”
姜阳的话,说得非常直白。
虽然另一层意思没有说出口,但已经十分明确:你们两人要是不听话,本将现在就灭了你们。
两人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无奈,不过,李辅的反应要快一点。
他上前一步,拱手道:“感谢将军成全!”
这话,反而把姜阳给整懵了:“这是何意?”
“孟达反复无常,不明大义,投降曹魏。
末将与他,道不同,便不相为谋。
只是,孟达对末将,始终有知遇之恩,若要末将与他兵戈相向,末将始终做不到。
去到筑阳,便解了这个难题,故而感谢将军成全。”
听到李辅的话,邓贤也赶紧弯腰拱手:“末将也正有此意。”
姜阳看着李辅,心道这个家伙虽然人品不怎么样,但确实有几分伶俐,难怪派出的信使也能言善辩。
以后干脆让他出去做使者算了,出使东吴和曹魏这两国有些风险,但是跟蛮族打交道应该没问题。
房陵城的两千兵马,被分割成四部,打散编进之前的兵马里。
留下一千兵马守房陵,姜阳与廖化带着七千兵马,向上庸赶去。
一路上,廖化都有些欲言又止,等快到上庸城之时,他终于忍不住了:“将军,若是孟达投降,将军是否也要接纳?”
不等姜阳说话,廖化急切道:“孟达两面三刀,三姓家奴,毫无忠义可言。
若将军这次又接纳他,万一日后他又叛乱呢?”
理智的做法,自然是接纳孟达。
一来可以减少将士们的伤亡,二来可以获得完整的五千降兵,三来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无论哪一条,都对大汉百利而无一害,他没有理由拒绝。
可这一次,姜阳不准备理智。
毕竟,老丈人关羽的身死,与孟达有脱不开的关系。
廖化之所以如此急切,也是这个原因。
更别说,还有老师的杀姐之仇。
于是,姜阳笑着对廖化道:“大汉乃仁义之国,从来不杀降将。”
在廖化失望的目光中,姜阳又缓缓开口。
“只可惜,孟达这厮,冥顽不灵,拒不投降。
本将,只好顺应天命,斩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