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冬小麦(1 / 2)
丞相回成都后,很快就从将作院派了些五校令、五校丞过来,姜阳也没客气,通通丢给龚叔荣,房舍的修建速度,再度加快。
随着一栋栋房子建起来,城中百姓的脸上也终于多了些笑容。
早在之前,姜阳就以丞相的名义,向所有百姓承诺:只要是在黄元之祸中房子被毁的,都能在原来的位置得到一间草屋。
至于拿房的先后顺序,也公布了出去。
家里有人上城头杀敌的,第一批。
家里有人参与协助的,第二批。
家中男丁皆去世的,第三批。
余者第四批,不过,参与修房的人越多,越早拿到房子。
所有人都没有意见,这么多年来,这还是官府第一次帮大家修房子。
他们现在最爱做的事情,便是休息的时候到新房子边转转。
“王嫂,明天就能轮到你家了吧?”
“是啊,孩子他爸可是冒着丢命的危险,去了城头杀敌。”
“王大哥好样的,下次再有这种事情,我家那口子说也要上去。”
“那指定的,听说老孙家已经住上了?”
“可不是嘛,昨天我就去看了,可比以前的房子还好。”
“得感谢丞相啊。”
“是啊,还要感谢姜县令。”
“我看看孙家的去。”
“等等我,我也去。”
姜阳走在临邛城中,看着越来越有活力的百姓,听到不时传来的笑声,不由心生感慨:
这就是咱们的老百姓,不管遭遇再大的困苦,都会顽强地活着。
就像野草一样。
至于这些困苦到底由谁带来,绝大部分时候,他们都没有去追究,只是默默承受着。
若能稍稍对他们好一点,他们便会感恩戴德。
姜阳默默捏了捏拳头:“努力吧。”
第二天一早,姜阳便带着随从来到蒲水,今天要确定书院的位置。
无论他以后想做什么,书院都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他这个劝学从事的职位,得好好利用。
在姜阳的计划中,他的书院,以后将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同时要开设农学、医学、工学、算学、法学、财会等方面的课程。
不过,他也很清楚,自己这个想法很危险。
自从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才是正统,其他各家学问,都必须要披上儒家的外衣才行。
他要敢公开这么干,就等着天下儒生群起而攻吧。
只怕魏和吴都要笑醒。
所以他准备曲线救国,先从农学开始。
毕竟,农为天下之本,谁也不好说什么。
“将军,为何要把书院建得这么远呢?”
林翼很是不解。
姜阳抬头看着远方:“做学问极为辛苦,远离繁华,才可用心治学。”
公输荣、林翼等人赶紧表达佩服。
可实际上,姜阳之所以选择蒲水,只因这边开发不及,还有大片的空地,同时有大山大河,可以按自己的想法从容布置。
还有一个原因,上一世,姜阳来过这里。
当时这里叫蒲江县,以耙耙柑等水果闻名全国。
他与同事们一起,过来采摘过数次。
选择在这里,也是对过去的一些追忆。
姜阳指着铁溪河与蒲水交接的一大片位置:“就这里吧,你们商量着选址,县城里的房子修好后,就先修书院。”
“喏!”
对姜阳来说,书院的校舍不重要,让他们负责就是,外面的那片原野才是最关键的。
又过了两天,大司农秦宓,亲自带了很多农官过来。
“大司农亲自前来,阳不甚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