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人情(1 / 2)
“华夏文明历史悠久,是人类历史上硕果仅存一个璀璨明珠,古老的智慧在科技横行的当下,仍然发挥着让人不敢小觑的作用,其特殊的能力,不属于任何一种科技力量,相反的是,在一些科技的身上,你还能看到这个文明的影子。
做为一个炎黄子孙,我很骄傲,我为我能生长在这片土地上感到自豪,防止外族窃取我们的文明果实,是我的责任,也是整个民族的责任,要有一颗时刻保持警惕的心,因为现在新殖民主义无处不在,它就像一个怪兽,你稍有不慎,就会一口把你吃掉,连骨头渣都不会剩的那种。”
--------摘自苏木日记总编【心灵拾趣】
在刘逸尘磕头认错之后,口干舌燥的苏木离开了刘氏宗祠,他谢绝了司机开车送他回去的好意,一个人顺着来时的路,慢慢的走了回去,在这个过程中,苏木有些浮躁、澎湃的心情,慢慢的平静了下来。
回到刘逸尘的家中后,苏木受到了热情招待,对于宗祠内发生的事情,他一个字都没提,不但琳达和雷豹等人没有询问,就连关心刘逸尘父子的家人们,也没有询问。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后,刘文昌和刘逸尘父子两个回来了,两个人满面春风,让人一看就知道有好事情发生,苏木瞅着父子俩的表情,就知道最后的结果超出了两个人的预料,要不然,这父子二人该是垂头丧气的回来。
与苏木见面之后,刘文昌和刘逸尘父子两个,说着感谢话,态度诚恳的让人一度怀疑,这是苏木的家,只有坐在一旁的琳达,从三个人的言语中,听出了一些端倪。
晚上八点,刘文昌安排的家宴开始了,除了家中的至亲,刘文昌只请了族长和另外三个德高望重的长辈。
主桌之上,除了苏木他们几个,就只有刘文昌和族中长辈作陪,其他的家属,没有一个赶过来加塞儿的,由此可见刘家规矩之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刘文昌的亲人们,开始按照顺序,过来向苏木等人敬酒,感谢他们在危难时刻救了刘逸尘的性命,这一举动,让苏木等人受宠若惊。
这一次家宴,是刘家的最高规格,菜品之丰富让苏木等人咂舌,幸好几个人都有心理准备,要不然在宴席上肯定会闹出笑话。
后来刘逸尘在和苏木等人闲聊的时候,就非常感慨的说道:“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吃到最高规格的家宴。”
宴席结束之后,被请来的人陆陆续续的离开了,客厅之内,除了刘氏族长和苏木他们几个,剩下的就是刘文昌的家人。
这个时候,刘氏族长将一张银行卡放在了苏木的面前,说道:“小苏啊,你今天不仅救了刘氏一族的未来,还帮着我们解决了最头疼的问题,这一点谢意,还请你收下。卡里总共是二十万,其中十万是你把逸尘带回来的酬劳,剩下的十万,是你今天在祠堂内演讲的报酬。卡是不记名的,也没有密码,你随时可以取用。”
就在刘氏族长和刘文昌一家子认定苏木会收下的时候,却没有料到苏木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只见他将眼前的银行卡轻轻的推了回去,笑着解释着,说道:“族长,刘先生,这张卡我不能收。大家先不要激动,听我把话说完。今天能救下逸尘,完全是机缘巧合,我们顺手而为,算不上什么大事,就算逸尘没有遇到我们几个,遇上了其他人,也会完好无损的回到家中。
再说了,见义勇为,救人于危难之中,是咱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当时的情况,换做任何一个人,都会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的。今天,我要把这钱收下了,那就让这件救人的事情失去了它原本的意思,也让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失去了它真正的含义。
还有今天在祠堂我说的那一番话,已积压在心中许久,只不过是诸位长者给了我一个宣泄的机会。其实我也没有帮上什么忙,只是让长辈们改变了一下处理事情的思路,这些话就算我不说,因为逸尘这件事情,我想诸位长辈也是能够想明白其中的道理的,我只不过是缩短了大家的时间。所以,这钱我不能要。”
在苏木说清楚自己的理由之后,还没等刘氏族长和刘文昌有所表示,刘逸尘很没有规矩的跳了出来,大声的叫喊着:“苏先生,救人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这奖金是给你们所有人的,你不能替他们做主。”
苏木很随意的看了刘逸尘一眼,满不在乎的说道:“我是他们的老板,这件事我说了算,不信你问问他们。”
刘逸尘不相信的看向了苏木身后的琳达等人,只见几个人齐刷刷的朝他点了点头,正当他还要劝说一二之时,刘文昌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逸尘!瞎胡闹什么!还有规矩没有?”
在父亲的训斥下,刘逸尘有些委屈的退到一旁,歪着头,很是不解的瞅着苏木等人。
这时,刘氏族长重新将银行卡推到了苏木的面前,说道:“小苏,收下吧,你要是不收,传扬出去了,别人会以为我们刘氏一族欺负外乡人,影响不好。”
“族长,要不咱这样吧,我说出一个方案,你们考虑一下。我们此次前来瓷都,就是想寻找一家企业,定制一批瓷器。晚辈现在家大业大,手底下也养着一二百人,这双节马上就要到了,我就想着弄一批瓷器,做为节日礼物送给辛苦做事的员工们。
今天能救下逸尘,也是咱们的缘分,这瓷器就放在咱们这里做了,这钱就当是订金,等东西做出来之后,我再把差价补上。”
“小苏,一二百件儿瓷器不算什么,根本用不了这么多钱,到时候你看好了,我送给你。”
“族长,您先别做决定,晚辈对瓷器的要求可有些高,您先听一听再做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