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着火(1 / 2)
《流放之养夫养崽日常》
大雪连下两天,终于停了,流放队伍里又死了三位,叶落主动帮着去掩埋,回来时带回了个夏知秋想买而没买成的箩筐。
“他们盛炭的筐,有些破了,我说了说,便给咱们了。”
叶落将筐拿到火堆旁,抓了把茅草修补上面的几个洞。
“嗯,”夏知秋点点头,继续编她的蓑衣。
这已是她编的第二个小蓑衣了,因着茅草有限,两个蓑衣都只编到了普通蓑衣的三分之一大小,大人披着只能当个坎肩,却正好盖满两小只的后背,晚上打开,铺在底下还能当个褥子。
吴氏看出她与叶落之间似乎又生了些嫌隙,不过也没多问,小夫妻间三天好两天臭的,没人劝自己就好了,越劝反而越来劲。
只叹:“你大嫂子已经两天没过来了,我见她编的那蓑衣又披那畜生身上了。”
“嗯,现在的野菜已经很难寻到了,我认识的那几种菌类也已全告诉了她,她自己路上就能找,不过来就不过来吧。”
夏知秋轻叹,她不能管人一辈子,有些人自己撑不起来,她也没有办法。
吴氏也是这么想的,如今自家顾自家都难,谁还有闲心总操心别人,而且在她看来,老四两口子待程氏娘俩已经够不错了,
于是便撇开这话题,又聊起了旁的,满脸希冀道:
“听那群衙役说,后日就要到山海关了,这次肯定要路过城池,倒时要是能想法子买些白米、白面的就好了,也能给孩子们补补,几个孩子都饿的不成样子了。”
是呀,这路也走了一大半了,过了山海关再走八百里,就到了辽东了,只希望倒时她们能分处好地方,有间能遮风挡雨的屋子,让她们能平安的度过这个寒冬去!
夏知秋也不由得开始展望起来。
又连续跋涉两日,翻过几座丘陵,终于到了去辽东的必经之路——山海关。
远远望去,就见关口等着过关的人群与骡队熙熙攘攘、人声鼎沸,与流放队伍的沉默木然相比,热闹的仿佛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因着天色已晚,他们一行先被带到一处土坯垒成的驿站里,又因着驿站前头还住着其他人,他们这些人便只能挤在最后排院落的几间柴房里。
“今日出关已经来不及了,先在此歇息一夜,明日一早再准备出关。”随行衙役命令。
“官爷,能不能放我们出去片刻,给家里头孩子买些吃食?”有人忍不住问。
没办法,外面那些吃食摊子飘出的肉香实在太吸引人了,别说孩子,就是大人也忍不住直咽口水。
“走了一天了,谁有空再带你们出去,等明日再说吧!”
那衙役冷哼,又撂下句:“柴房里不准生火,也不准离了这院子,若有违令的,每人三十板子。”
说完,便拖着一身疲惫自顾自去前头歇息了。
买不成东西,正想着点堆火暖暖身子的众人听了不由得又一阵哀嚎,有些机灵的却抢先一步,先跑到那几间柴房里占起了位置。
总共就三间低矮柴房,却有百十个人要住,稍微慢些,别说躺着睡觉的地儿,就是蹲着的地儿怕是都难寻。
夏知秋和叶落默契的一人抱起个娃,同时钻进了最靠里的一间柴房里,先寻了处背风的地方,将沿路捡的干草以及自家的两张草席给铺上了,吴氏祖孙仨紧跟其后,也在他们旁边铺上了自家的草席。
紧接着几人便一人坐在了草席的一角上,将两小只牢牢护在中间,任凭后来的人怎么拥挤咒骂,也不肯挪动一步,这才将将占下了块够两家人平躺的地方。
“挤挤也好,省着晚上冻的慌!”
夏知秋乐天的安慰众人,紧接着便看到了刚钻进柴房,焦急的寻找落脚地的甄氏母子,那笑容…便荡漾不下去了。
叶蕴看到她们却挺高兴:“哎呀,四哥!你们也在…真是太好了!正好我和娘还没寻到住的地方,今晚咱们就一处挤挤吧?”
边说边拉着不大情愿的甄氏走了过来,看到夏知秋,还主动礼貌的打了声招呼:“四嫂。”
叶落…还能说什么,默默地看了一眼夏知秋后,只得点了头。
“让娘挨着柠姐儿睡,你和我睡最外边。”叶落安排。
叶蕴听了,忙笑着应了,拉着甄氏就坐在了他家的草席上。
“咦,这草席底下是垫了干草吗?我怎么就没想到?整日睡在那薄薄的草席上,都要将我和娘的腰给冻毁了!”叶蕴摸着他家软软的草垫子直羡慕。
“你怎么想不到?草席底下垫干草的又不只我们一家,都是沿路上捡的,你闲累不肯去背,去捡,可不就得受冻吗?”
叶落知道这个弟弟自小就只会嘴上功夫,人却惫懒,忍不住就朝其教训起来,又操心:“过了山海关就更冷了,趁着明日路过城镇,你可别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