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分:秦晋争锋,折戟襄阳 193:谋反诗错杀李威,恶毒语埋汰谢安(1 / 2)
周虓带着书信,离开天意谷大营,返回秦军大营,中军大帐之内,大帅杨安正与军师李威商议当下战局。一见周虓(字孟威)回营,杨安问道:“孟威出使,那桓豁现今如何?”
周虓道:“桓豁畏惧传言,坐立不安,恐帅位不能保也。”
“好,”周虓道:“桓豁一旦失势,晋军再无可用帅才,真乃天助我也!”
周虓道:“祸兮福所致,福兮祸所依。大帅不可高兴过早,只怕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此话何意?”
周虓斜了一眼身侧的李威,作揖道:“下官还有一事,左右不得与闻。”
杨安不知缘故,便挥手示意李威等人退下,李威瞄了周虓一眼,便拂袖离去。杨安问道:“还有何事,孟威请讲?”
周虓道:“李威有谋反之心。”
“何以知晓?”
“书信在此。”周虓呈上桓豁那封书信,杨安打开布囊,一张布纸上写了诗词一首,诗曰:
静看螳螂欲捕蝉,黄雀在后诛杨安。自为天子割蜀地,天下三分占西川。
不做君主枉为人,谋得帝业需尽欢。李氏为帝再得蜀,何时兵变皆可谈?
书信抬头落名是周仲孙,信尾落款是李威。杨安一惊,问道:“这书信如何而得?”
周虓问道:“未曾想李威生了称帝之心,欲借大帅除掉桓豁,再谋害大帅,占据西川,自立为帝,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一封书信,怎能让人轻信?”杨安道。
周虓道:“当年蜀主李势就曾在西川自立为成汉王,李势是氐人,李威亦是氐人,同宗同源,李威借助李势宗族之名,自立为王,未尝不可。”
“难道李威怀有异志?”
“大帅应知三国之时,钟会入蜀,也曾图谋自立。”周虓说的头头是道,好似真事一般。
这时,帐外侍卫来报:“启禀大帅,营外捉住晋军细作一人,带有密信。”
“书信何在?”
侍卫呈上书信,杨安一看,内容又是写给李威的。周虓心里明白,这是桓豁故意派出的细作,借机嫁祸李威。周虓趁机道:“我好心相劝,大帅再三犹豫,只恐被他人先下手为强。”
“哐!”杨安一拍桌案,说道:“传李威进帐!”
在外面候着的李威,二度进帐,杨安颜面大变,直视问道:“侍中献计,流言四起,以反间计除桓豁,奈何桓豁至今,仍在帅位,我与他议和停战如何?”
李威作揖道:“如今流言四起,桓豁自身难保,此时议和,岂不是功亏一篑?”
杨安道:“我若害死桓豁,你必加害于我!”
“啊?大帅何出此言?”李威大惊。
“左右来人,将反贼李威,推出去斩首!”
只见左右侍卫冲入大帐,拿下李威,推出去便斩了首级,一斩军师,满营大惊,监军苻方快步进了大帐,见李威首级,作揖问道:“大帅何故斩了李威?”
杨安道:“李威至负皇恩,勾结晋军,欲借前朝成汉李氏之名,勾结敌将,图谋造反自立,事今败露,故而斩首!”
“营中无军师,如何交战?”
杨安道:“本帅也略通兵法,桓豁竖子,不过如此。再等几日,必然被晋国废掉。”
......
两军又相隔数日,已是三月早春,桓豁在中军大帐,召集众人,说道:“前日周虓派人送来密信,李威已除,方随我愿。但相持日久,粮草耗尽,只恐坐吃山空,诸位可有破敌良策?”
军师郝隆道:“天意谷地势险要,何不诈败,引敌进山,择险伏击。”
“本督早有此意,可是杨安对我讳莫如深,岂可轻易进山?”桓豁道。
“是呀,”桓伊道:“秦军主帅杨安,对大都督格外忌讳,想引他进山,谈何容易?”
众将交头接耳,说来说去,久无良策,桓豁看看左右不见谢安,便问道:“谢安为何不到?”
郝隆道:“谢仆射乃朝廷督战之臣,这几日在天意谷游山玩水,闲云野鹤,点卯不到,我等也无可奈何。”
“好个谢安石,战事吃紧,还有心闲玩?诸位且回,郝隆军师随我同去找他。”
众将各自回营,唯有桓豁、郝隆一起去往天意谷山中,去找谢安。
此时谢安正在山中游玩,此处山谷名曰地缝峡,乃是天意谷的一处奇景,见桓豁(字朗子)、郝隆(字佐治)一起找来,谢安假装不知,坐在山上青石之上,闲情远望。
“安石兄,好雅兴,这紧要关头,还能如此逍遥自在。”桓豁道。
谢安这才答道:“李威已除,流言可雪,我又何必着急?”
郝隆一旁说道:“今春粮草殆尽,大都督正为鏖战之事,焦虑于心,仆射大人怎好闲云野鹤,在此游玩?”
谢安笑道:“杨安匹夫,勇而少谋,岂是朗子的对手,终究必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