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寻人,收服!(1 / 2)
吴王府。
天色已黑。
朱允熥正苦苦思索着。
方孝孺虽然转手送给了朱允炆,但他的老师人选,却还没有着落。
这个人很关键,不能等闲视之。
不仅如此,如今朱允熥领旨办报刊,可是,他还缺少一个主编呢。
朱允熥自家人知自家事,以他那点可怜的才学,抄抄诗尚还可以,要当报刊的主编,还差太远。
偏偏他在文官中没有啥人脉,一时之间,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主编可不仅仅是要才学高,写文章信手拈来。
更重要的,要政治头脑好,政治嗅觉敏锐,懂得因势利导的引导舆论,还能巧妙无比的避开老朱的避讳。
明初的“文字狱”非常严重。
老朱是泥腿子出身,一方面,他坐江山之后,开始重用读书人治理天下。
对于有才学的读书人,老朱十分敬重。
另一方面,老朱又对这些人不放心,非常固执且敏感。
总是认为读书人看不起自己这个泥腿子。
他又觉得读书人善于指桑骂槐。
因而疑心很重,喜欢抠字眼,大兴“文字狱”。
为此而被杀的人,不在少数。
朱允熥办的报刊,要负责宣扬老朱生平的种种事迹,歌赞他的丰功伟业。
稍有不甚,歌颂就会变成有心人眼中的“攻击和侮辱”。
若再从中挑拔一二,只怕老朱便又要举起屠刀了。
朱允熥对此十分清楚,这不是一份容易做的工作。
以老朱对亲情的看重和顾及,他身为皇孙,自然无事。
但报刊工作的其他人,就难说了。
弄不好就身首异处,全家跟着一起完蛋。
朱允熥可不想让好事变成坏事。
没讨到老朱的欢心,反而惹他不快。
这就需要一個能力很强,政治嗅觉还极其敏锐的主编。
那该是谁呢?
朱允熥脑海内掠过一个个人选。
他首先想到的第一个人,便是妖僧姚广孝。
当世才子,若说智计谋略,恐怕无人能出其右。
可惜,眼下的姚广孝,早已被燕王朱棣捷足先登,弄到他手中了。
至少暂时,朱允熥是没有希望将人弄过来的。
要挖墙脚,也要等以后再找机会。
至于其他人……很多也都已经有了主人。
更严重的是,就是朝堂上的官员,此时也多半不愿意投效他。
哪怕他伸出橄榄枝,别人也不会接啊!
特别是他公开提出要争储之后。
除了天生和他绑定在一起的勋贵武将,饱读圣贤书的文官们,一个个都恨不得绕着他走。
除非是那些现在还被埋没在人间的人才。
才有可能投效到他门下,博一博前程。
老实说,选择的余地,并不是很大。
突然。
他的眼前一亮。
旋即,朱允熥唤来了一名亲信小太监。
“你去一趟开国公府上,代本王去看望一下开国公。”
“问问他的伤,恢复得如何了!”
说到底,常升终究是他的舅舅,挨了板子,他派人前去探望,也属理所应当。
“还有,本王想拜托舅舅帮忙办一件事。”
“让他派人去江西吉安泰和,寻一个叫杨士奇的人。”
“此人自幼丧父,随母亲一起生活,此前可能曾经参加过乡试,却不幸落第。”
“若是找到了此人,便立即将其带来金陵。”
“切记,此事至关重要,让舅舅务必重视。”
杨士奇可能不如姚广孝,治国方面有成就,也有不少短板。
但再怎么说,也是首辅之才。
至少当一个报刊的主编,绝对是绰绰有余。
对朝堂争斗,这种人也非常擅长,否则,也爬不到那么高的位置,刚好可以帮他参谋。
更别说,眼下还在微末之际,没有被朝廷重用的人才,也找不出几个了。
这名小太监是自幼随原身一起长大的人,十分可靠。
领了命,当即便去了。
杨士奇,是朱允熥目前能想到的最合适的人选。
那可是历史上历经五朝,曾任内阁辅臣四十余年的人。
以他的政治敏锐度和学识水平,当一个报刊主编,绝对是绰绰有余。
更重要的是,此时的杨士奇,名声不显,连举人都不是。
布衣之身,又不是方孝孺那种名气极大的读书人,只要去召他前来,应该就能为自己所用。
之所以不自己派人去吉安寻人,是因为他身边还真没有适合出远门办差的可靠人选。
久居深宫,才住进王府当家作主,手底下可以说全是草台班子。
唯一有点能力的太监赵瑞与宫女玲儿,还是吕氏安插在他身边的耳目。
朱允熥也很无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