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拉关系的袁大头(1 / 2)
袁世凯现任庆军营务处会办,跟着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之后率领手下旧部配合行动,杀死了几十名壬午军乱的参与者。战斗中,袁世凯一路放枪,带头冲在最前面,他的坚毅勇敢感染了部下,兵变很快得以平定。吴长庆在给清廷的呈报中将他赞扬了一番,说他“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报以首功。当年23岁的袁世凯则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
王一拿着袁世凯的资料,心说,袁大头现在也冒出来了。
“队长似乎很在意此人。”吴晓正在他对面,旁边还有副参谋长王晓小。
“有过是耳闻,听说他小时候做了一首诗,全的记不住了,只记住其中一句,‘大野龙方蜇,中原鹿正肥。’”
“呀呵,心够野的!”吴晓笑道。
“是呀,不是一般人呢!”王一点头。“这人也算有本事,算不得空口说白话的。”
“那要不要把他招揽过来?”王晓小笑道。
“招揽他?算了吧,他背后一帮子清朝官吏,他叔祖袁甲三是漕运总督,他父亲袁保中是地方明绅,他叔父袁保庆是江南盐巡道。我们一帮老百姓,跟他尿不到一个壶里去的,别费那心了。”王一摇头否定。
“我也是这个看法。”吴晓点头同意,他更相信现在大商陆军士官学校和海军士官学校培养出的学生。
几个人提了几句袁世凯,便又说到其他事情上去了。
不过此时在朝鲜,袁世凯倒是更在意大商的保险队。今天他特意邀请金植英和席本雄吃饭,本来照席本雄的意思,干脆就不过来,不过还是听了金植英的劝说。毕竟在朝鲜,与清军打好关系,也是大商任务之一。
袁世凯现在才二十来岁,读过书,有文化,人也豪爽。个头不高,倒也别有一番气势。他在北京读书时,李鸿章正在直隶总督任上。对李的显赫地位,不胜钦羡。在洋务派“练兵求强”思想的影响下,他“好读兵书”,“留心时事”,常作军事论说,侈谈练兵“安内攘外”。
袁保龄对他的议论,颇为赞赏,曾情不自禁地表示,袁家“嗣武有人,亦可略慰”。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袁世凯在科场上的希望破灭以后,遂把诗文付之一炬,决心效法李鸿章的淮军。他说:“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岂能龌龊久困笔砚间”。当时,李鸿章的幕府中大都是举人或进士出身。袁世凯仅是一个无名的拔贡,因此,他没有直接投奔李,而于1881年5月,带领“其家旧部数十人”往山东登州,投靠淮军统领吴长庆。
吴长庆和袁保庆“订兄弟之好”。袁保庆在南京时,吴长庆带兵驻扎浦口,两人过从甚密。袁保庆死时,吴长庆渡江视敛,“扶棺痛哭”,帮助料理丧事。因此,当袁世凯来到登州时,吴长庆不仅“肫然相信”,乐意收留,备加照抚,而且随后又加以提拔重用。
也正因为走对了路子,袁世凯如今也算有了扶摇直上的门路。他这人好观察,心思细腻,眼中不揉沙子。原本听说过大商的名号,可是并未在意,不过到了朝鲜之后,他才真正发现大商的与众不同。自己这点兵跟人家一比,差的太多。那天金植英和席本雄拜会吴长庆,丁汝昌,马建忠,袁世凯的地位还不能在营帐中相陪,不过他在军营内远远看到营门外的大商护卫队。立刻就喜欢上了,恨不得把这帮人全捞到自己的麾下,当然,他也知道自己纯粹是白日做梦。
因为大商护卫身上那股气势,让周围人很不舒服,即便他们表现得很平常,但其他人还是能感到一股子沉重的威压。所以无论是守营门的清兵,还是从附近路过的朝鲜百姓,都自觉地拉开了与护卫队的距离。不过袁世凯毕竟是非常之人,想了想,就去自己营房中,找手下人烧了一壶茶水,待到微凉之后,他端着一堆大海碗走了出去。见面三分笑,丝毫看不出官架子,道:“各位兄弟,天气炎热,下马喝口茶水吧。”
护卫队的领头之人,名叫潘峰,看到袁世凯如此,也是一笑,在马上抱腕拱手道:“谢了!”
袁世凯见人家没拒绝,挺高兴,只是看人家喝水这架势……确实与众不同,十人下马喝水,三十人护卫,等这十人喝完了,再轮到下十个人下马喝水,而之前喝水的十人上马护卫。
袁世凯暗自点头,心说,瞧人家这兵练的,果然是神仙放屁,不同凡响!而且他还发现了另外一点,就是马上每名护卫只关注一个特定的方向,显然是把后背交给了战友。
“好兵啊!”
有了这壶茶水,袁世凯也跟潘峰交谈起来。
“兄弟是哪的人啊?”
“奉天的!”
“家中还有兄弟没有?”袁大脑袋问道。
“有,有个弟弟,还有个妹妹,现在都在大商附属学校中读书。”
“女孩也在学校读书?”这种事老袁还没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