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山体黑洞(1 / 2)
怀苏亭,顾名思义,是为怀念苏东坡而建。小说[想看的书几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稳定很多更新还快,全文字的没有广告。],最新章节访问:。当年苏东坡夜乘小舟至石钟山下,听到湖水拍打石钟山时发出窾坎镗鞳之声,片面的认为这就是石钟山以“石钟”二字命名的原因,并写下了《石钟山记》。后来遭到了满清将领曾国藩及其爱将彭‘玉’麟的反驳和嘲讽,他们认为石钟山命名原因当以形论,也就是说,石钟山外形似钟,山体中空,所以才叫石钟山。
尽管在学术领域,曾国藩、彭‘玉’麟等人与苏东坡见解不同,但他们对苏东坡这种高能大贤的仰慕却是毫不掩饰的,后来曾国藩与彭‘玉’麟率清兵在石钟山附近抗击太平军,双方几度打得炮震‘肉’飞,血瀑石壁,最终以清兵势力击败了太平军的‘精’锐之师,夺取石钟山而告终。自此,彭‘玉’麟在石钟山长期驻守,并建立了这怀苏亭。
关于怀苏亭的典故,吴志远所知甚少,这种史料比较偏僻,儿时读过的书中并没有涉猎,但彭‘玉’麟在石钟山抗击太平军的史实他却知晓一二,这些史实也被一些说书先生加进了游走四方时所说的故事中,后来为了使所讲故事更加离奇,更加引人注意,甚至加进了神鬼悬疑的成分,说是当年彭‘玉’麟之所以与太平军久战不胜,并非因为清廷清军不振,也不是因为太平军的队伍是‘精’锐之师,而是因为太平军中有一位高人,与彭‘玉’麟作战的太平军乃是一队妖师。[几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稳定很多更新还快,全文字的没有广告。]
因为有那位不知名高人的指点和指挥,太平军宛如一支不死之军,无论是水战还是陆战,只要五体俱全,就算心脏被挖了出来,依然与常人无异的上阵作战,甚至比常人还英勇,刀枪剑戟等寻常兵器对他们毫无作用。只有被火炮炮弹炸成碎尸,才会被彻底消灭。
而在鄱阳湖水战时,太平军更是离奇到极点,太平军士兵居然不惧鄱阳湖水,落水之后,便如秤砣般沉入水底,但人却并没有死。直到太平军被清兵击败之后,才有人发现水底还有无数的太平军士兵在游‘荡’,然而却并非尸体,看上去竟是活生生的人。
当时,清营军心动摇,清兵之中盛传太平军有天父庇护,因为太平天国一直以“天父”佑国自称,这支太平军不死不伤,只能用他们宣扬的东西来解释。
彭‘玉’麟得到这个消息后,自然不以为然,于是下令围山下网,同时安排水‘性’较好的清兵下水一探究竟,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下水的清兵便再也没有浮上来,宛如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没有任何回音。
在说书先生的口中,后来的故事便变得模棱两可了。只说战后彭‘玉’麟和曾国藩长期驻守石钟山,并不只是因为石钟山扼江控湖,是军事要隘,更是因为这石钟山下水域中游‘荡’着诡异的太平军士兵,后来水下的太平军士兵不知被用何种方法清除了,彭‘玉’麟也便撤了兵。cmreadtype='page-split'num='2'
说书先生的故事说得煞有介事,但哗众取宠的成分居多,所以尽管当时吴志远不过十岁出头,对这种光怪陆离的故事十分感兴趣,但内心深处认为并不可信。就算是到了现在,吴志远依然不太相信那段清兵抗击太平军的过往会牵扯到神怪之力。
在怀苏亭伫立片刻,吴志远又将亭子四周查找了一边,依然没有找到老婆婆所说的木筏。他并不认为老婆婆会欺骗他,而是想到了多种可能‘性’。或许那木筏很久之前确实在这里,但时间过得太久,已经被人搬走了。
想到这里,他打算离开怀苏亭,到山下鄱阳湖边看看有没有停泊的小船,如果能有撑船的船家就更好了,毕竟自己不懂水‘性’。
怀苏亭四周并没有小路,全是一片山石疮痍,说明这里很少有人来。吴志远踩着嶙峋的山石朝山下走去,走出十几米远后,他停下来再次打量四周,当回头看到怀苏亭时,他不由自主的惊奇的“咦”了一声。
那座怀苏亭构造简单,只是茅草亭子,但站在吴志远所处的位置看时,才发现亭盖并非茅草那么简单,其四面竟像是四个小木排连接而成,如果这四个小木排连成一片,恰好就是木筏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