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 步步紧逼(2 / 2)
长史邵静安收拢逃兵,重整军队后,于昨日再度率军横渡桑干水,进入了广宁战场,但无奈乡勇们惊魂未定,士气低迷,毫无斗志,只能虚张声势,不敢投入战斗,唯恐重蹈覆辙。
昨日下午武贲郎将阴世师与李子雄谈判结束后,便赶至广宁城。听说邵静安带着军队就在几里外的津口,阴世师当即下令,要求邵静安马上带着军队进城,加强城防,阻御叛军攻城。
命令下达后,石沉大海,一点回音都没有,既没有军队进城,也没有邵静安的回复。阴世师大怒,接连催促,直到天黑后才接到邵静安的回复。
邵静安直言不讳,他指挥不了这支军队。原因很简单,燕北是边陲,汉虏杂居,虏姓人口非常多,尤其这些年突厥人再度崛起,横扫大漠,一些被击败的部落难民或者一些不甘降服的小部落纷纷南下归附中土,于是虏姓人口数量暴涨。这次涿郡留守府紧急征召,其中大部分乡勇就来自虏姓部落,只有一小部分乡勇是来自本土汉姓宗团,结果可想而知,一盘散沙,打仗的时候不是迎头而上,而是掉头就跑,逃跑的度一个比一个快。
前两天大败于鹿角驿,死了一些人,这支军队差一点就一哄而散了,好在邵静安是燕北有名的豪望,邵氏也是幽燕有名的五大汉姓世家之一,再加上邵静安出手大方,极尽拉拢之能事,实在不行就用“真金白银”收买,这才勉强重整了军队,并连哄带骗把他们带到了广宁津口。接下来这些乡勇就不走了,坚决不进城,担心被敌人包围做了瓮中之鳖,最多也就是留在津口虚张声势,做做样子,如果敌人扑过来,他们掉头就撤到对岸,如此可确保安全。
这种恶劣局面下,阴世师强行命令这支军队进城,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一旦逼得太狠,把虏姓乡勇逼急了,掉头就走,结果适得其反,反而连虚张声势的“本钱”都没了。
阴世师弄清了原委,也就没有再坚持。既然是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还不如放在城外,如果放在城内,在叛军的攻击下突然崩溃,弃城而逃,等于拱手把广宁城送给了叛军。
然而天亮后战局突变,先是斥候急报,大量叛军正从鸡鸣津方向横渡于延水,而之前已经渡河的叛军则急北上,似乎有直奔长城而去的迹象;接着被团团包围的赵十住遭到了叛军的猛烈攻击,已经不可能撤进广宁城,无奈之下,赵十住率军向于延水方向撤退,试图背水一战;之后下落城方向的破六韩摩诃也遭到了攻击,但为了牵制一部分叛军,破六韩摩诃不得不咬牙坚持,但他兵力有限,实力不足,不得不向阴世师求援。但是,此刻的阴世师也是深陷困境,叛军兵临广宁城下,摆出了攻击态势,他也急需支援,而唯一能给他支援的就是邵静安。
这时候邵静安在哪?邵静安还在津口,但他所率的军队已经所剩无几了。大部分乡勇看到叛军呼啸而至,大惊失色,仓惶后撤,都撤到对岸去了。
阴世师焦虑不安,忧心如焚,虽然知道李子雄和李风云大举进攻的目的不过就是逼他就范,逼他以广宁库藏来兑现合作的承诺,但现在的问题是,他拿什么保证李子雄和李风云也会兑现承诺?如果李子雄和李风云“洗劫”广宁后,背信弃义,出尔反尔,不但不出塞作战,反而在长城内大打出手,祸乱燕北,则局势必然失控,一旦危及北疆安全,他就万死莫赎其罪了。
就在阴世师一筹莫展的时候,李子雄的密信到了。李子雄下了最后通牒,所谓取消相关约定,实际上就是直接威胁他,而这就严重了,如果李子雄说服了破六韩摩诃,双方携手合作,阴世师是否还有在燕北的立锥之地?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燕北的控制权,他唯有控制燕北,才能忠实执行圣主和中枢的相关决策,否则他在燕北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阴世师委决不下,难做决断,然而更大的危机扑面而来。
破六韩摩诃急书,他的斥候现有大量叛军正沿着于延水急北上,目标肯定就是长城。此刻他这个怀荒镇将不在长城,赵十住这个燕北镇戍军统帅也不在长城,长城镇戍军群龙无,偏偏内有气势汹汹的叛贼,外有虎视眈眈的北虏,长城防线腹背受敌,一旦出现意外,则后果不堪设想。
阴世师吃惊了,难道叛军当真要去长城?李子雄和李风云胆大如斯,竟然要挟长城安危来胁迫某妥协让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