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宋朝到底咋回事 > 第131章 向皇帝开炮

第131章 向皇帝开炮(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万灵灭魔阵 废墟觉醒 我的师尊是盘古 侯府商女 25世纪奇异录 农门寡妇有空间,逃荒路上捡个宝 九零,偏执大佬的炮灰妻重生了 关于我转生变成猫这档事 神印:我只是一个相信光的牧师 娇娇女配:穿书年代嫁糙汉

盖中国失地利,分兵力,将从中御,士不用命也。

接下来他详细论述了失去地理优势(燕云地区的痛楚,提供了解决兵力分散的意见建议:

臣今伏请悉聚河朔之兵,于缘边建三大镇,各统十万之觽,鼎据而守焉。

再之后,张洎就“将从中御”的问题,微微绕了一个小圈子,在保留皇帝脸面的同时,恳请他能够充分放权给前线主帅,不要再干预指挥作战。

最后,张洎做了总结陈词:

希望皇帝能减免一切非急切紧要之费用,集中力量建设国防。

伏愿陛下思安危之大计,念攻守之良谋,内修政经,外勤戎略,罢天下之不急之务,停土木之功,魜官吏之冗员,省锡赉之优泽,收聚财货,训练师徒。

张洎提出的整改对策,总的来说就是一句话:

将整个河北地区的驻军编组为3个重兵集团,挑选良将担任主帅,皇帝充分放权,由主将决定攻守之策。

再来看田锡:

他的第一条意见还是请求“军事大明白”赵光义不要瞎指挥,甚至直接指出皇帝你那个异想天开的“御制平戎万全阵图”就干脆扔垃圾桶里吧。

今之御戎,无先于选将帅,既得将帅,请委任责成,不必降以阵图,不须授之方略,自然因机设变,观衅制宜,无不成功,无不破敌矣。

况今委任将帅,而每事欲从中降诏,授以方略,或赐以阵图,依从则有未合宜,专断则是违上旨,以此制胜,未见其长。

第二条意见,则是提出要恢复太祖时期边帅的财政自主权,使其能够用于建设军队、招揽人才,并建议皇帝把修建寺庙等花销节省下来用于国防建设。

若以年年供亿挽运,师老费财,曷若厚给将帅,使之赏用也。

又可于沿边诸郡择有勇智者,命为刺史,委之自用方略,警急利便,事讫方奏,使人人各尽其才术。

若陛下省罢塔庙之耗费,回充军旅之赏给,则孰不革其怨心,孰不致其死力。

第三条则是说军国大事,皇帝一定要与宰相等重臣商议施行,万不可信任像贺令图、侯莫陈利用等宠佞奸臣。

岂有议边陲,发师旅,而宰相不与闻!若宰相非才,何不罢免?宰相可任,何不询谋?

臣闻偏信生奸,独任成乱。侯利用、贺令图等既篅陛下机宜于前,无令似侯利用、贺令图者复篅陛下机宜于后。

第四条则是关于加强情报工作和军需储备。

狄中自有诸国,未审陛下曾探得凡有几国否?几国与匈奴为仇?若悉知之,可以用重赏,行间谍。

臣即不知国家现在军储支得几年,若是无九年之粮,实为无备,若是无三年之粮,实为窘急。

最后一条则是总结陈词,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外任良将、内用贤臣。

任贤相于内,则百职举而纪纲正。委良将于外,则四夷静而边鄙安。

我们最后来看王禹偁的上书,这也是三人里最精彩、最敢怼、最深刻的一封上书。

他的意见也主要是围绕外任其人、内修德政(即选对人、强根基两方面展开,但内容非常详实,问题找得很准。

先来看外任良人,王禹偁提出了5条:

一曰兵势患在不合,将臣患在无权。

这还是在说皇帝不要瞎指挥,要放权。

二曰侦逻边事,罢用小臣。

这是说边臣不能再用贺令图那样的废物点心了。

三曰行间谍以离之,因衅隙以取之。

这是说要加强对辽国的情报工作。

四曰以夷狄伐夷狄,中国之利也。

这是说要搞好敌后统战工作,广结盟友对抗辽国。

五曰下哀痛之诏以感激边民。

这里指的是要收拢恢复边疆民心,坚实群众基础。

内修德政方面,王禹偁也提出了5条意见,并逐步掀起高潮:

一曰并省官吏,惜经费也。

这里直指已经显露端倪的冗官之弊端。

二曰艰难选举,抑儒臣而激武臣也。

这个说的是要提高武将的政治地位和社会荣誉度,平衡文臣武将之间的不对等状况。

三曰信用大臣,参决机务。

这是老上常谈的问题了,什么将领不参加军事计划制定、宰相不参赞军机之类的事,皇帝你可千万不能再这么干了。

四曰不贵虚名,戒无益也。

这句话有点打皇帝脸了,意思就是皇帝你踏踏实实的打牢基础、步步为营的推进就好,别总像高粱河之战那样净想着一下子搞出个大新闻,“千古一帝”这几个字是做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更不是梦出来的。

五曰禁止游惰,厚民力也。

这一点也很直冲要害,告诫皇帝要少度僧尼、少崇寺观,劝风俗、务农桑,并建议有关部门开展人口和土地清查,抑制已经展露出苗头的土地兼并和人口隐匿问题,并提出要为军队减负,避免不必要的劳力,使其聚焦于军事训练和战备打仗。

总的来说,张洎、田锡、王禹偁三人的上书代表了此时宋廷官员的整体意见,大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看法非常一致,指向性也很精准。

首当其冲的就是将从中御的问题,这一点我们在雍熙北伐总结的章节里专门提到了,其次则是分别围绕内政方面的杜绝浪费、充实储备、收拢民心以及军事方面的提高战备、强化侦察和突出统战等工作,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之所以说王禹偁的上书最为深刻和有预见性,因为他提出的几个关键问题后来都演变成了导致宋朝积贫积弱的重要原因:

比如关于冗官的问题,冗官就导致戎费,戎费则军用不足导致冗军,冗军、冗官反过来又加深冗费,无法揪住一个环节进行突破的话,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事实上,“三冗”问题之后确实成为了困扰宋朝上百年的难解之题,也是导致大宋成为当今网友口中“挫宋”的关键原因。

再来看所谓的“艰难选举,抑儒臣而激武臣”,对于宋朝重文轻武的问题,王禹偁更是表述的十分直白和共情,他举了一个例子:

自陛下统御,力崇儒术,亲主文闱,志在得人,未尝求备。大则数年便居富贵,小则数月亟预官常。

或一行可观,一言可采,宠锡之数,动逾千万,不独破十家之产,抑亦起三军之心。

皇帝为了选拔文人压制武将,给予的政策力度太过了,只要书读得好中了科举,那就是又当官又发大财,有这种好事谁还会让自家孩子去当兵。

这种过犹不及导致的不平衡,不但会寒了流血流汗的武将士卒的心,长此以往也会导致社会层面对军人的轻视和贬低,那你凭什么指望军队在危难之际来当祖国的长城。

最后就是“不贵虚名,戒无益也”和“禁止游惰,厚民力也”这两条了,简直是奔着赵光义这一脉血液里流淌的尿性去的。

赵光义重的虚名是当千古一帝、证明自己比谁都强,到他儿子宋真宗时候,就是不敢打别人、只能沉浸在自己是天之骄子的美梦里当刺猬。

柴荣以自己的寿命和后代福报为代价,开展毁佛运动充实国家财政,这才刚过去没几十年,赵光义这里就又开始给宗教奢靡花费了,有老子这么打样,到宋真宗时就彻底向宗教敞开了国库。

要不说,王禹偁的折子一递上去之后,不但赵光义深加叹赏,连老把头赵普都因此对其肃然起敬,史书记载“尤器之”。

但是,甭管大家说的多么有道理、多么真知烁见,赵光义这个人的做派就是“你说得对、你说得好,但我就是不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皇孙凶猛 真千金太霸总,大佬秒变娇夫 她被活活烧死后,全家后悔了 重生到四合院不当恶婆婆 我无意中攻略了小说女主 逍遥四公子宁宸雨蝶小说超前更新最新章节 逍遥四公子宁宸雨蝶全文免费阅读小说完整版 逍遥四公子宁宸雨蝶免费阅读完整版大结局 逍遥四公子宁宸雨蝶全文阅读最新更新 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