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开始(1 / 2)
第307章开始
六月二十号星期五,早上八点,苏孝同就已经将梁秋涛留学前的审查资料拿过来了。
李言诚坐在中院自己办公室,桌上摊开放着谈话记录和审查资料,他一边喝着茶,一边仔细研究着。
嗯?当他看到审查资料里亲属那一栏时微微一怔。
梁秋涛的亲属栏一共有两个人,除了他的妻之外之外就只有一个亲戚,是他的舅舅。
亲属栏下方的备注栏里有一段注明,他的父母亲和他当时才十三岁的妹妹死于六年前的一场大火中,当时他大学才马上要毕业,已经明确了要留校任教。
注明里写的有梁秋涛以前的家庭住址,这个地址就是让李言诚发怔的原因之一。
他知道这场大火,或者可以说,这场人为纵火案还是他参与破获的。
没错,这场大火的元凶是那个逃到港岛的陈家,陈明珠的女婿,董秋玲的丈夫,也是陈云薇的姘头常胜远干的。
李言诚没想到他今天竟然碰到了当年那起纵火案的受害者之一。
让他发怔的还有一个原因,这个原因就是梁秋涛的舅舅赵光润,此人竟然在三处工作,虽然只是三处食堂的一名厨师。
但履历上写的可是很清楚,这个赵光润五零年就已经在刚组建的三处上班了,简直可以说是三处的元老级人物。
难怪他昨天打电话一问梁秋涛的个人情况,三处侦查科张科长那么高兴的马上就说要把调查工作委托给一处帮忙,原来是因为这个啊。
这位张科长一方面是想避嫌,另一方面可能也是担心手下的人,因为梁秋涛是自己处里后勤人员的外甥就敷衍了事。
琢磨了一番后,李言诚凝神继续看向亲属栏,梁秋涛的妻子叫贺菊玲,二人是大学同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京汽工作。
可能在大学期间两个人就开始交往了吧,反正一毕业就结婚了。
其实二人还有一个儿子,叫梁振兴,今年五岁。
不过这个孩子是梁秋涛出国留学前,他妻子才怀上,他出国后出生的。
贺菊玲的父母双亲都在,她上边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一大家子人除了她之外都在政府部门工作,关系比较简单。
……
一个多小时后,李言诚走出办公室,站在外边伸了个懒腰。
看资料是肯定看不出来什么的,只是让他对梁秋涛这个人有一定的了解而已。
该怎么查,从何入手,让他有些犯难。
目前只能说是先安排人调查一下梁秋涛回国后这一年多来的情况。
但他基本上已经可以确定,此人跟关家母子应该是没有任何形式上的联系,他们彼此之间互相不知道对方才是正常的。
“琢磨什么呢李科长。”
一道声音响起,惊醒了陷入沉思中的李言诚,他转头一看,是侦查科科长田林君。
“田科长,我正在这儿想该怎么入手查一个……应该怎么说呢,目前来看是连一点嫌疑都没有的关系人。”
“关系人?”田林君走过来给李言诚发了根烟点上后问道:“是不是铁成和红兵发现的那一点似是而非的线索?我听苏处说这个人好像跟三处接的那个案子还有些关系。”
“没错”
李言诚点点头:“不但如此,他还是三处食堂一个厨师的外甥,那个厨师在三处都干了二十年了。”
“二十年的厨师?”田林君愣了一下:“你说的不会是赵老三吧?”
“赵老三?”
“哦,大名叫赵……赵光润还是什么。”
“对,就是他,田科长认识这个人?”
“谈不上认识,之前我在三处帮过几个月的忙,知道这个人的,你说他外甥我好像有点印象,是不是出国留学过?”
“是,去年年初才留学回来,目前在科委的项目审批处工作,他同年有个人在商务口对外贸易处担任翻译,这个人花钱大手大脚,被商务口监察组盯上了。
可就在监察组准备约谈他之际,这家伙死在了大街上,同一时间,他家也被贼光临了,监察组觉得事有蹊跷,连夜把这个案子报给了三处。
赵光润的外甥叫梁秋涛,他跟死者关系匪浅,回国后往来一直都比较密切,三处昨天找他谈过一次话,但问的问题都比较浅显。
咱们这边主要是铁成和红兵发现王立功去世前很长一段时间,每个月都会去科委的项目审批处上报他们单位的项目进度,而他每次去找的那个人就是梁秋涛。
关小凤在调去仪器厂项目组前,还在科研所上班的时候,也会经常去项目审批处上报项目资料。
当然,那都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肯定跟这个梁秋涛无关,他出国留学前一直都在大学任教,而且关小凤和王立功二人也应该没有直接联系。
铁成和红兵就是觉得,这个项目审批处似乎成了关小凤和武宣区那座院子唯一可能产生交集的地方。”
李言诚简单讲述了一下事情的原由。
田林君听完后这才算是有了个大概的了解,他也是刚才听苏孝同提了一嘴,对这里边的弯弯绕绕并不清楚。
“原来是这样啊!李科长,我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查梁秋涛,其实就是给三处帮忙。
对于咱们处自己的工作来说,重点是查一下项目审批处的所有工作人员,梁秋涛也只是其中之一。”
“叭”李言诚打了个响指。
“没错,就是这样。”
“那还等什么,安排人直接开始查呗。”
“我的田大科长,那可是科委,咱们无凭无据的就要查人家的人,那些知识分子不把咱们告死才怪呢。
如果只是悄悄的从外围查,我感觉可能什么都查不出来。
切入点只能是那个梁秋涛,这才是我把他的调查任务从三处要过来的原因。”
“那干脆直接正面接触吧。”田林君也意识到自己刚才说的根本不可能做到,想了一下后又提出了另一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