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半导体激光器(2 / 2)
他们本来是抱着就算拼了命都要完成任务的念头过来,结果开了一场会议,竟然觉得好像存储器的问题也不过如此。
有什么难度?照着做不就是了。
当然,所有人都清楚,这并不是存储器的问题简单,而是李暮,为他们开辟出了一条平坦的大道。
看着众人信心满满的样子,李暮也没有开口打击。
光盘存储器的没那么容易解决,做出来可能不难,难得是如何实现解决常温下的无法正常工作、散热程度差,以及光电转换效率低的问题。
……
开完会后,很快,光盘存储器的研制便迅速展开。
虽然人手上依旧有着不足,但应对目前的研究没有太大的问题。
等光盘存储器的研制差不多进入攻坚期的时候,黄新华那边的分布式投影光刻机应该也会完成,人手更不是问题。
……
李暮也没有闲着,和王绶觉分开后,继续前往其他的研制组解决问题。
先来到软件组。
比起硬件,软件其实更重要。
或许有人觉得计算机都还没有,就考虑软件似乎不太合适。
但没有软件,硬件再好也是摆设。
就像是一台高达,厉害是厉害,但没有驾驶室,再好的性能你也动不起来。
在后世的夏国计算机发展中,软件也一直是硬伤,空有计算速度,却没有自主研发的应用软件。
这种情况下,一旦国外对夏国的高端、关键领域上的应用软件限制出口,损失无疑会十分惨重。
所以在李暮的计划中,软件的研究,重要性不会比硬件差。
软件的开发并不轻松。
虽然国内拥有J语言,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上已经领先了世界,但是有一个问题是短时间内都无法解决的。
那就是人才培养。
从J语言诞生,到软件概念的出现,再到超算的研发,几乎都是李暮一手主导的。
即便黄坤等人在这其中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但想要仅凭他们就解决软件的问题,还是有着很大的难度。
……
软件组内。
作为副组长的黄坤,压力不可谓不大,短短几天时间,就肉眼可见的廋了许多。
可纵然十分疲惫,他依旧坚持在研究的第一线,带领着团队按照昨天开会时李暮给出的方向,一个个解决目前遇到的问题。
李暮来的时候,黄坤刚解决完一个并行算法上面的问题,揉了揉发涨的太阳穴,便打算接着继续干。
“休息一会儿。”李暮走上前,拿起桌上的水杯,递过去的同时,接过他手里拿着的问题报告。
看了看,他道:“要完成作业调度软件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如何在多个任务之间,合理地分配有限的算力资源。”
“在这里你们将它分成任务插入、任务选择、任务调度和任务处理四个模块的想法很不错。”
“不过要注意,任务调度算法需要根据系统当前的负载情况,动态地调整任务分配策略,还有对于任务的过期处理,对于一些实时性较高的任务,可以提高有限级别。”
……
听李暮说完,黄坤的眼神中流露出一抹钦佩和感慨,道:“不愧是你啊,这么快就能把这个问题解决。”
“作业调度系统研制组那边,可是因为这个问题卡住许久了。”
“说到底还是培养的人才不够。”李暮摇了摇头,道:“这个问题你,或者本来J语言应用研究组的人,花点时间其实都可以解决。”
“会被留到现在,我相信不是因为你们偷懒,而是在解决其他更重要的问题。”
听到他的话,黄坤微微苦笑了下。
在担任软件组的副组长时,他还摩拳擦掌地想要大干一场,没想到一上手会出现这么多问题。
国内的关于J语言的学习,虽然已经在大学里渐渐普及,但是大都都是理论派,缺少实践。
能够独立完成研究的,现在仅仅只有出身原来J语言应用研究组的几个人和一些知识渊博的专业学者。
其他人暂时只能干一些不太重要的工作,就算如此,都还会经常出点小问题。
带着他们开发软件,难度可想而止。
但即使如此,面对李暮的关心,黄坤也不会叫苦半句,道:“没事,我们能顶得住。”
“我知道你们能行。”李暮无奈地笑了笑,“不过研究的任务可不能等你们慢慢地解决。”
想了想,他继续道:
“这样,后面我会和严老提议,让他招一些大学生进来,补充够人手。”
“研究的事情可以先缓一缓,我们先搞一个短期的培训班。”
“我也会参与授课,咱们先把人培养出来,至少是可以解决简单问题的初级人才培养出来,再继续进行攻坚,不然研究没完成,你们先倒下了。”
对于李暮的提议,黄坤沉思许久,无奈地点了点头。
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理智告诉他这是最好的选择。
……
离开软件组,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先去找了一趟严佩林,说了培养班的事,后者没有任何犹豫,立刻点头答应下来。
不过挑选人员加上培训,怎么都要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短期内软件组那边的任务依旧十分艰巨。
……
走出严佩林所在的办公室。李暮看了看时间,已经是晚上9点。
“今天就先到这里吧。”他想了想,去所里的饭堂吃完饭后,便骑上自行车,返回科大的宿舍。
其实留在半导体研究所会更方便,不过超算庞大的研究团队,早就将所里挤得水泄不通,王绶觉不到10平米的宿舍更是住了六个人。
他之前去看了一眼,觉得其实也没必要硬挤。
……
回到宿舍。
赵参军看到他回来,打了个招呼,然后将打好的热水递给他。
“谢谢赵哥。”李暮接过热水,简单地洗漱完后,立刻坐到桌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