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西陵下,风吹雨(2 / 2)
其实很多人和她是一样的,都不由地附和道:“对啊,黄老师,给大家说说呗!”
“那我就越俎代庖,为李老弟代为解释一下,其实这首诗,乍一看,的确会让人迷糊,这些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并不奇怪,因为,这是一首比较罕见的“鬼”诗!”
“鬼诗?”现场一片哗然。
这玩意对于很多小白来说,真的有些难理解。
比如诗鬼李贺,为什么被誉为诗鬼?
很多人未必清楚,而实际上,就是以“鬼”写人!
这首《苏小小墓》也是如此。
“第一句:幽兰露,如啼眼。要结合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和标题来解读,大意是:墓地兰花上分散的露珠,犹如她哀痛的泪眼。
后面的意思就不难理解了。
再没有编织同心结的东西,墓地上的繁花更不堪修剪。芳草如同她的席垫,松树犹如她的车盖。
清风化作她的衣裳,碧水作为她的玉佩。
她生前乘坐的油壁车,傍晚时准时在一旁等候。
森冷翠绿的磷火,殷勤相随,闪烁着光华。
她走了,在西陵下,只有风雨呼呼地吹着。”
“卧槽!还可以这样?”
“真厉害啊!涨姿势了啊!”
“是很厉害啊,不解释真的看不懂,解释完了,才知道,原来短短的几个字居然能解读出这么多东西来。”
游客们都颇有些兴奋地讨论着。
这个时候,黄占也如同此前李欢刚写完诗一般,痴痴地看向“慕才亭”“苏小小墓”,仿佛真的看到了那位千年前的风华绝代的女子一般。
只听他继续道:“整首诗非常的完整,前面四句,直接刻画了苏小小的形象。
一二句,写的是她漂亮的容貌,那兰花上缀着的露珠是她含泪的眼睛,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这里就恰恰抓住了心灵的窗户眼睛进行描写,一是让人通过她的眼睛,想见她的全人之美,二也是在表现她的心境。
兰花是美的,带着露珠的兰花更美。
但着一“幽”字,整个境地就截然不同了,因为佳人已逝,所以给人一种冷气森森的感觉。
它照着的是标题之中的“墓”字,引出下面的“啼”字!
可以说为全诗定下了哀怨的基调,为引出苏小小的芳魂制造了气氛。
三、四句写她的心境:生活在幽冥世界的苏小小,并没有“歌吹”欢乐,而只有满腔幽怨。她生前有所追求,如《同心歌》云:“我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但身死之后,她的追求落空了。死生悬隔,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绾结同心;坟上那凄迷如烟的野草花,也不堪剪来相赠,一切都成了泡影。这种心绪,正是“啼”字的内在根据。
前四句仅用十六字,形神兼备的刻画出苏小小鬼魂形象,实在是妙不可言。
中间六句,写苏小小鬼魂的服用,这一部分,暗暗照应了前面的“无物结同心。”用一个“待”字,更加重了景象、气氛的凄凉:车儿依旧,却只是空相等待,再也不能乘坐它去西陵下,实现自己“结同心”的愿望了。物是人非,触景伤怀,徒增哀怨而已。
最后四句描绘西陵之下凄苦风雨的景象。
这一部分紧承“油壁车,夕相待”而来。翠烛原为情人而设。有情人不能如约相会,翠竹岂不虚设?有烛而无人,更显出一片凄凉景象。翠烛写出鬼火的光色,加一“冷”字,就体现了人的感觉,写出人物内心的阴冷;“光彩”是指“翠烛”发出的光焰,说“劳光彩”,则蕴含着人物无限哀伤地感叹。用景物描写来渲染哀怨的气氛,同时也烘托出人物孤寂幽冷的心境,把那种怅惘空虚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黄占解读之后,众人都仿佛被这首诗感染了一般。
特别是当他再次幽幽地诵读出整首诗之后,所有人都仿佛看见了那个千年前的苏小小,魂归来兮,就在那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