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更长远的战略目光,拿下中南半岛。(1 / 2)
“殿下,您的那一年俸禄,老臣替您出。”
朱标刚一离开御书房,胡惟庸便是看向朱棡道。
“孤都不知道,孤一年的年俸是多少石,你怎么替孤出?”
朱棡摆了摆手,便是道:“胡相国,你就不用管孤的了,不过是一年的俸禄,从来都没发过,爱怎么扣怎么扣吧。”
“那也不能让殿下平白受的损失,而且还是老臣的过错。”
“要不然,殿下岂能被罚俸。”
胡惟庸也是是摇了摇头,方才看向朱棡道:“虽然不知俸禄几何,但微臣在凤阳还有些许薄田,想来应该能弥补殿下的损失。”
“那就却之不恭了。”
朱棡并未拒绝,反而是笑着点了点头。
“老臣告退。”
胡惟庸的眼中虽然闪过一抹肉疼,但也总算是松了口气,行过礼以后,便也是离开了御书房。
“些许薄田,恐怕是不菲的家资。”
而胡惟庸刚一离开御书房,沐英便是转过头看向朱棡道。
“至少能比几千石的粮食,而且细水长流,毕竟是田亩。”
朱樉也是开口道。
“将其转交田畴司,孤要这些东西没用,还不如换点儿银子。”
朱棡也是不在意的摆了摆手道:“反正是胡相国送的,不要白不要。”
“也对。”
“平白来的便宜,你又没有什么代价,血赚。”
何文辉也是笑了笑道。
“还是说说此次出征吧。”
朱棡不愿意在这件事上多费功夫,便是开口道:“西南距离太原太远,所以想将太原之兵调给伱们,太过于耗费财力物力。”
“所以我想将神机营调给你们,如此一来,配备我大明最先进的火器,绝对可以横扫吐蕃,你们觉得如何?”
话罢,朱棡又是看向沐英与朱樉。
“可以。”
沐英重重的点了点头。
至于一旁的邓镇与汤鼎,眼中更是闪过一抹激动之色。
太原的神机营,火骑兵几乎名震草原,其杀伤力之广泛,足以让任何敌人胆寒。
所以有神机营作为助力,这场战役,他们就有了九成以上的把握。
当然这个把握不是胜利,因为这场仗必须胜,而是将伤亡减到最小。
“但你们也要做好准备,毕竟神机营纵然再强,但那里毕竟是乌斯藏,不是广袤平坦的草原,其中山脉连绵,会有一定的限制战力。”
“而且还是人家的主场,所以一定要小心谨慎,务必要打赢这场仗。”
“毕竟孤可是拿项上人头为你们担保,那这场仗,不仅要打出我大明的威风,更要打出我年轻一辈的气势。”
“要让吐蕃明白,要让乌斯藏明白,大明永远都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大山,除非做好死的觉悟。”
朱棡缓缓起身,周身又是散发出一股难以言喻的气势道。
乌斯藏,就是青藏地区,位于西南部。
这是一个以高海拔著称的地域,平均海拔高度在四千米以上,后世更是拥有“世界屋脊”之称。
虽然整体上属于高原地形,具有一定的平坦性,尤其是在高原内部,存在大片的开阔地带,如藏北高原等地,这些地方相对平坦,被称为“高原上的平原”或“高平原”。
然而,青藏高原并非完全是平地,它实际上是由一系列高大山脉组成的,包括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等.
而这些山脉中包含众多高峰,如珠穆朗玛峰(即珠峰),是世界最高峰。
因此,青藏高原的地形是多样化的,既包括广阔平坦的高原面,也有起伏的山脉和深邃的河谷。
所以纵然是配备强大火力的神机营,也难以发挥出他应有的战力,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但是以大明铁骑之锋锐,拿下吐蕃,打穿乌斯藏,绰绰有余。
毕竟就算是没有朱棡参与,按照史记记载而言,由卫国公邓愈、沐英领兵至甘肃、青藏,分三路前进,进攻川藏,深入吐蕃腹地。
追杀敌人至昆仑山,俘虏斩首万人,获马、牛、羊二十余万匹,招降诸国,开辟疆土数千里。
“末将明白,此战必胜,大明必胜!”
包括朱樉在内的所有将领,皆是单膝跪于朱棡的身前,正色道。
“诸位,待你们荡平吐蕃之日,孤会为你们请功封侯。”
“而你们也即将如你们的父辈一般,成为我大明的中流砥柱。”
朱棡的眼中又是闪过一抹满意,便仍是郑重道。
“为国杀敌,不求功勋!”
沐英、何文辉等诸将的周身一颤,但还是回道。
“都起来吧。”
对此,朱棡轻轻摆了摆手,这些少年将军方才缓缓起身,重新落座。
“文辉兄长,平安兄长。”
待到落定以后,朱棡又是看向何文辉与平安唤了一声道。
“啊?”
何文辉与平安微微一愣,便想起身。
但却被朱棡打断,示意其坐下回话。
“此战以后,朝廷需要一位坐镇西南的将军,用来为朝廷稳固西南局势。”
“对于这个人选,除了大哥,也就只有文辉兄长,还有平安兄长可以胜任。”
“所以我想请两位兄长,坐镇西南,施以我图之大计。”
朱棡想了想,便是看向何文辉与平安继续道:“而且这是朝廷针对乌斯藏的百年大计,非至亲至信之人不可胜任,而且环环相扣,棋差一招,便是满盘皆输。”
闻言,何文辉与平安顿时陷入了沉思,眼中更是闪过一抹犹豫之色。
这可是一项重任,一个不慎,便可能毁了朱棡的苦心谋划,所以哪有那么好接下来。
可是对于何文辉与平安,朱棡是出于再三考虑,方才做出的决定。
毕竟,何文辉与平安皆属于勇武,而且极具谋略,绝对是可以作为良将、上将所用。
但平安从性子上来说,比之何文辉,多了一丝莽撞,少了一丝谨慎。
所以朱棡想让两人相辅相成,共图大计。
“老三,不如让我坐镇西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