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建议(2 / 2)
这两技术如果都实现了,那大秦的农业产量岂不是还能再大大提高。
他王戊的政绩岂不是大大的好。
“君侯的指点,戊记下了。”
王戊临走前,对着赵佗深深鞠了一躬,以表谢意。
“王君客气。”
赵佗笑呵呵的送他离去。
王戊有些话虽然没明说,但态度表明了他认为自己承了赵佗一个大大的人情。
人情债,最难还。
日后赵佗有用到王戊的地方,他肯定是责无旁贷。
其实赵佗在此事上,是占了便宜。
他之所以要提议开设工、农学室,真正的目的是要将其作为针对军功爵制度的一块探路石。
农为国本。
秦国的商鞅变法,其目的就是要将秦国变成耕战之国。
《商君书》里就说的很清楚:“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国家的一切都以农战为先,只要有利于农业生产,其他任何百业都可以往后挪挪。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法家也是为了秦国的农和战而服务。
所以赵佗拿出农、工来当幌子,果然如愿的压制了一切反对派。
上到皇帝,下到众公卿,谁也不会阻止一个有利农业的建议。
至于百工,虽然原本地位不算高。
但这几年在赵佗一堆跨时代造物的作用下,被皇帝和众公卿十分重视,将其提高到农业的地位,是能说得过去的。
作为赵佗大计划里的先驱,只要这第一批工学、农学搞好了,弄出了成效。那么他后面就可以顺势提出开设更多的学室。
比如医学,比如军校,比如……
等到各种学室都被赵佗弄出来。
学室弟子只要通过考核就能担任相关专业的官吏,那么军功爵的价值定将大大降低,国家发动战争的意愿也就降低了。
这属于是用很温和的手段来为秦国这辆战车踩刹车。
所以王戊的农学政绩就很关键了,赵佗帮他,就是在帮自己。
“慢慢来,两三年弄一个学室出来,样样都办出彩,这样就让人无话可说。”
“我要避免与李斯产生矛盾,他岁数大了,没必要在这些事情上和他硬碰硬,靠着温和的手段先熬过这几年。等他死了,我再大展身手就是了。”
想到此处,赵佗嘴角露出微笑。
他想动军功爵制度,最大的敌人大概就是李斯。
但赵佗觉得自己不需要和李斯硬碰硬,何必呢。
掐指一算,李斯今年好像六十五了。
他赵佗今年才二十六岁啊。
就算让李斯再活十年,赵佗照样有的是时间来改革。
时间,就是赵佗的优势,足以为他消灭一切敌人。
“政斗?”
“不需要的,熬死就好了。这才是真正的实力碾压,兵家正道。”
在赵佗的帮助下,有少府的工学章程和课本作为参照,王戊所操持的农学之事也很快走上了正轨。
这两个新开设的学室,要在咸阳先搞第一批试点,好看看效果。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就可以推广到全国去。
就在工、农学室在咸阳开展的如火如荼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流逝,各郡县征召的兵员和输运的粮秣都在快速的往南方边境聚集。
到了秦始皇三十一年九月,所有的人员和后勤运输都已布置到位。
秦国征伐百越之战,正式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