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科技(2 / 2)
他先调集了一大批铁匠,重点钻研金属冶炼技术的提升。
战国时代正是华夏从青铜器向铁器转换的一个重要时期,虽然各国都已经开始以铁打造兵器甲胄,但终归是少量。
在秦国,铁主要是用来生产农具,其铸造和锻造技术极为有限,更不要说是生产钢了。
冶炼技术的桎梏,阻碍社会的发展。
赵佗来自后世,虽然冶炼的具体方法原理不一定懂,但大概思路是没问题的。
而对于聚集了整个大秦能工巧匠的少府来说,缺少的正是一个可以掌舵指挥的领航员,只要指出了方向,下面自有一群专业人士进行具体的研究和改进。
“冶炼重点是提高温度,所以第一当改进橐(tuo)龠(yuè)。”
赵佗的思路是很明确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所谓橐龠,就是春秋时代就已经开始使用的鼓风皮囊。这是用皮革制成类似于气球一样的东西,通过压缩这个气囊,进行鼓风,提高冶炼的温度。
想要对这个东西进行改造,其实很简单,并没有什么技术上的问题,重点主要是看有没有人能够提出思路。
赵佗还记得,以前的农村家家户户的灶房里都有用来烧火做饭的锅灶,旁边就放着一个风箱。每次要在锅里烧水做饭,点燃柴禾放进锅灶口里面,就要有人右手拉风箱,左手添柴火。
那个木头制造的密封式的风箱,就是提高冶炼温度的神器。
有赵佗来引领思路,手下的能工巧匠进行制造,这个东西几天的时间里就弄了出来。
赵佗制造的是双动活塞式风箱,这玩意儿在原本的历史上大概是要到唐宋时期才被人发明出来。
相当于赵佗一个举动,就将这项技术提高了一千年左右。
有了先进的风箱,炉火的温度大大提高,在此情况下,炒钢法的思路也被赵佗提了出来。
具体过程他不懂不要紧,手下自有大秦最优秀的铁匠来进行钻研,在两三个月内就攻克了这个难题,总结出了效率很高的炒钢方法,使得秦国的熟铁和钢的产量和质量得到大大加强。
赵佗在这一年的重点项目除了兵马俑外,就是提升冶炼技术。他并不满足炒钢法的成果,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百炼钢”的概念。
百炼钢并不复杂,就是将炒钢反复的锻炼,就能使之成为精钢。以这种钢打造兵器,将成为这个时代世界上最锋利的武器。
冶铁技术的提升,除了提高秦军的武器质量,对于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样是大有好处。
用这样的钢铁来打造农具,坚固耐用,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除此外更可以用来采矿、修建水利工程以及各种建筑。
赵佗还打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口铁锅。
当他吃到炒菜的味道的时候,那眼泪可是止不住的流下来。
“还缺了调料啊。”
赵佗对此有些不满足,只能寄希望于在王离击破月氏,秦国的商人前往西域通商交流后,能够给中原带来更多的好东西。
烧制兵马俑,改进冶炼技术等种种事项占据了赵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当赵佗成功弄出来百炼钢铁后,时间已经来到了秦始皇三十年的初夏时节。
对于大秦皇室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
太子扶苏的正妻李氏,生下了一个孩子。
相隔几天后,长公主嬴阴嫚也诞下了一个孩子。
后续在时间和剧情上会加快,同时花一些笔墨描写下一代,为结局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