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奏凯而还(1 / 2)
第八十五章奏凯而还
汉武帝的忧虑并非没有道理,而是在两千多年后成为了现实。在西方历史上,第一个想征服中国的便是亚历山大。他征战八年后,兵老师疲,不得不从印度阿三的恒河流域撤军。三年后,他三十三时便病死了,他的妄想因此而成空。
自他死后一千多年时间里,没有西方人再敢妄想打到中国来。可是,到了近代,西方列强不是一个接一个侵略中国么?英、法、德、意、荷兰这些西方列强哪一个没有沾上中国人的鲜血?
若使两千多年前的汉武帝雄心实现,把这一隐患消除,就不会有中国近现代的屈辱历史。
若果说在汉武帝时期,要远征欧洲难度还太大的话,那么在唐朝就有可能成为现实,而梦幻般的唐朝差一点征服了中东,要是没有“安史之乱”的话。若唐朝征服了中东,必然要往西打,很可能征服欧洲。
汉武帝目光远大,看得远,虑得深,可是,在申公他们心目中,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太难以想象了,万里之外用兵,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了。别的不说,光说这后勤就足以让汉朝背上沉重的负担,更有可能汉朝因此而衰落。
“皇上,兹事体大,得谨之又谨呀!”申公惊疑了半天,仍是有一股晕眩之感,忙提醒汉武帝:“皇上,万里之外用兵,决非易事。兵马调动,粮草筹集,皆非易事。”
“还有,亚历山大这个狂人,虽说想打到华夏来,可是他毕竟没有打过来呀!太远了,没那么容易!”主父偃也是觉得心惊,不是他胆小,相反,他胆子极大之人,见识更是超人一等,可是,万里之外用兵,自古以来,便没有过。不要说做到,就是想想就足以让人头晕。
“没打过来?”汉武帝眉头一轩,声调有些高,指着主父偃道:“主父偃,你结发游学数十载,民间之疾苦,你是体味犹深。可是,你知不知道,亚历山大打到哪里来了?他是没有打到华夏来,可是,他征战万里,打到一个和华夏差不多的国度。”
略一停顿,汉武帝的声调拔高,有些尖细刺耳:“你可知道,这个国度是哪里?是身毒!亚历山大的国家离身毒的距离,与到华夏相差不大。若不是西羌的险山恶水阻隔,亚历山大已经到打过来了。他打错了方向,并不是他没有实力做到!”
身毒,就是现在的印度阿三。从马其顿出发,到印度的距离与到中国的距离相差不大。亚历山大能打到印度,就说明他有实力打到中国。他当年之所以没有打到中国,是因为亚里士多德给他的地图不够准确,他打错了方向,打到南方去了。
汉武帝这话切中了要害。
“身毒?”对印度阿三,当时的汉人还有些陌生,不由得一愣。
过了一阵,董仲舒猛然醒悟,大声道:“就是在春秋时,从西边过来的僧人所来之处?”
“正是!”汉武帝记忆力极强之人,四岁能背诵数万字,过目不忘,读书极多,对轶事极是熟悉:“那个光头僧人,来到华夏,在南山结庐而居,其遗迹如今犹存。僧人能从身毒到华夏,若是西方再出一个亚历山大这样的狂人,你敢说,到不了华夏?”
佛教传入中国,并非是东汉明帝时期,而是要早得多。只不过,东汉明帝时期,是佛教在中国正式传教的开端,影响很大,白马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寺庙罢了。
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印度僧人来到中国,在南山结庐而居,这是佛教在中国活动的最早记载。
汉武帝一句话,问得主父偃哑口无言,一脸的惭色。
“皇上,即使如此,此事体大,亦要再三思虑。”卫绾适时出声,为主父偃解围:“万里之外用兵,远非易事。除了军队的调用之外,还有粮草,更重要的是,大汉不熟悉那里的风土人情、物产情形,冒然用兵,为兵家大忌。”
汉武帝微微点头,笑道:“师傅所言,朕早已思之。为此,朕正在寻找熟悉西方情形的人。张骞,朕要你找的人呢?”
“皇上,已经寻到,不日间就会来到长安。”张骞大声回答。
“太好了!他一到,朕要亲自问询他西方的情形!到时,你们都来听听!在大汉以外,西方还有一片天,一方土,值得大汉用兵!”
汉武帝信心十足,右手紧握成拳:“匈奴一破,大汉便无用兵之处,朕的将士们,不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便让他们来远征这西方的天,把西方的土踏在马蹄下!朕要把华夏文明,推广到天之角,海之涯,凡有人迹之处,都要知道华夏!都要成为华夏的土地!都要成为华夏的臣民!”
他说得兴奋不已,申公他们听在耳里,犹如惊天闪电在耳际轰鸣,让他们一阵晕眩。开疆拓土,当然是好事,可是,如汉武帝这般雄心勃勃者,古往今来,还没有一个,就是秦始皇也未生出此等之心吧!
“亚历山大当年妄图侵扰华夏,朕就要打到他的国度里去!让他在天上好好看看,朕是如何粉碎他的妄想的!”就在众人心惊胆跳之际,只见汉武帝猛烈的晃着拳头,信心十足,脸上泛起了红光,眼里精光暴射。
汉武帝是那种绝不允许有人比他更强的人,若是有人做得比他好,他就要做得更好。有亚历山大东征之事,让他心里极是不舒服,若是不超过亚历山大,他觉都睡不好。
“……”
汉武帝所言之事,固然让人欢喜,让人振奋,可是,也太惊人了,饶是申公他们胆量不小,仍是给汉武帝的话震得一愣一愣的,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龙城大捷!活捉单于!歼敌一百七十余万!”
就在此时,一个沙哑的声音好似洪钟大吕般传了进来,震人耳膜。
“龙城大捷!”
“活捉单于!”
“歼敌一百七十余万!”
养心殿中,惊呼声四起,出自申公、主父偃、周亚夫、董仲舒、卫绾、张骞之口。
他们早就在盼望龙城捷报,这种结果是他们意料中事,并不意外。因为周阳把匈奴重重围困,匈奴是插翅难逃,抓住单于,全歼近两百万匈奴也是情理中事。
可是,当这一捷报传来时,仍是有一股巨大的冲击力,冲击着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激动、让他们振奋、他们欢呼、让他们……
“呜呜!”
就在众人的欢呼声中,只见汉武帝卟嗵一声跪在地上,一个响头叩了下去,额头重重撞在地板上,发出“砰”的一声响,额头上起了一个青包,他兀自不觉,哭泣不起:“父皇在天之灵有知:匈奴已破!单于被大汉活捉!将士用命,全歼匈奴一百七十余万!父皇,你听见了吗?你听见了吗?匈奴击破了!”
之所以有龙城决战,那是因为军臣单于要趁景帝驾崩之际大举南下,攻城掠地,置华夏于死地。如今,匈奴给击破,单于被活捉,全歼一百七十余万匈奴,这是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从未有过的大胜,足以告慰景帝在天之灵!
“先帝啊,你听见了吗?”申公、主父偃、周亚夫、董仲舒、卫绾、张骞跪在汉武帝身后,不住叩头。
一个个跟磕头虫似的,额头重重撞在地板上,发出“砰砰”的响声,额头上起了青包,却是没有知觉一般,仍是猛叩头。
尤其是周亚夫,哭得比别人响亮,祈祷之声也比别人高:“先帝呀,你可以瞑目了!可以瞑目了!”他是景帝最忠心的臣子,要不哭得特别伤心都不成。
聂壹在宫卫的簇拥下,一头钻进养心殿,入眼的却是一群磕头虫,不由得大是惊讶。等得听了他们的祷词,不由得激动上心头,卟嗵一声跪下来,大声祷告:“臣聂壹,告知先帝在天之灵:大汉将士用命,已破匈奴!单于、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都尉、左右骨都候、部落王、部族首领,被大汉一网打尽!一百七十余万匈奴成了将士们刀下亡魂!先帝呀,这是自盘古开天以来,从未有过之大胜!”
他亲身参与龙城决战,对将士们的浴血冲杀体味最深,此时此刻,说起来,激动不已,虽然声音沙哑,其悲恸之情却是感人至深。
汉武帝他们听了聂壹的话,哭得更伤心了,眼泪跟水一样涌了出来。
“不孝孙刘彻告慰高祖在天之灵:冒顿困高祖于平城,几成万古之恨!赖陈平奇计,高祖脱归,然,千古之耻已成,华夏蒙羞,大汉蒙尘!”
汉武帝开始祭告汉朝皇帝中耻辱最甚的高祖刘邦了,想起汉朝的耻辱史,不由得越说越是激动:“高祖为报匈奴,忍辱含垢,行和亲之策,为大汉争取时机!如今,大汉势盛,击破匈奴!高祖在天之灵有知,自当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