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1 / 2)
因为是第一次科举,能否成功选出真正的贤能之才,关系着日后科举是否顺利推行。
此次科考时间也比较仓促,给学子准备的时间并不多,若是能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夺得魁首者,已是难得之奇才。
深思熟虑之后,萧令光决定把秀才科、进士科、武举列为制科,取三科省试前十名进殿试,无论是否夺魁,他们已是佼佼者。
考虑到很多学子或许准备不足,其他譬如明经科、明算科等等常科,难度会相应的放低一些。
此举得到杜元致等几位出题的大人支持,商议过后,杜元致便开始投入最后的试题制定工作。
朝中难得统一一致,一团和气,众官员也严阵以待对待即将到来的考试。
而在休养了两个月后,靖安王萧顿身子也终于康复,赶在科举考试前上朝。
“恭喜靖安王。”
大殿上,萧令光率百官向他问候,并恭喜他终于康复。
萧顿比起两个月前越发精神矍铄,面对众人关心,他朗声笑道:“谢诸位挂念,本王身体已无大碍。”
又朝萧令光道:“这两个月,安庆辛苦了。”
他不上朝的这两月,很多政令得以顺利施行,朝中也是难得的融洽,就连御史台收到弹劾官员的奏疏都少了很多。
这是萧令光最希望看到的局面。
而萧顿选择这时候回来,多少有点微妙。
萧令光面上不显,微微一笑:“有众位大人在,尚算可以应付,如今皇叔回来了便好。”
萧顿休养了那么久,既然重回朝堂,自然要和萧令光分担政务。
而眼下最重要的,是即将到来的省试。
“据礼部送来的消息,学子们已经投入紧张的准备当中。第一次重开科举就有这么多人参加,可见当初安庆重开科举的举措是对的。”
他一改先前反对科举的态度,改为大力赞扬,又摆低了姿态,对萧令光颇有些惭愧:“先前本王还担忧,如今看来,担忧是多余的,还是安庆深谋远虑。”
萧令光摸不清他为何突然这般转变,不过这话既然是在大殿上说出来,便也是他如今对科举的态度。
他支持,朝中就少了很多反对的声音,这是好事,她自然不会揪着过去不放。
“靖安王比我年长,有所顾虑也是为了稳妥。”
两人不再针锋相对,大殿上的气氛轻松了不少。
众官员自然也愿意看到这局面,所谈之事,也多是围绕即将到来的科举。
高绍宗一改往日低调,又把话题引回到萧令光身上:“根据各地送来的名单,其中不乏才华横溢,惊世之才者。这一切都应归功于大长公主力排众议,坚持重开科举。”
的确如此。
科举一事为朝中选取贤能,是利国利民,名留青史的功绩。
众官员点头认同,眼下全京城都在谈论即将到来的考试,百姓也纷纷送家中童子去读书,各地都在兴建学院,举国上下都在兴起一股学习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