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针对性大调整(1 / 2)
咸淳二年,十月。
秋高气爽的季节,也是丰收的季节。
四川与云南两地,一年来的气候都很是不错,各级官府鼓励和扶持百姓种地,让今年的粮食生产获得了大丰收,本着让利于民、稳定地方的原则,官府征收的农业赋税不是很高,比较朝廷制定的赋税,还要略低一些,在征收农业赋税的基础之上,免除一切的其他杂税。
这些政策完全都落实下去,也让老百姓迅速稳定下来。
官府主要的收入,则是来自于商贸赋税和商贸交易。
与吐蕃的商贸交易,开始变得频繁,成都与茂州两地,成为了与吐蕃商贸交易的集中地方,因为失去了成都府路以及利州西路等地,蒙古朝廷对吐蕃的控制薄弱了很多,吴邵刚暂时抽不出精力来管辖吐蕃的事宜,这也让吐蕃自身的力量开始逐渐增强,其力量的强大,更是促使了商贸交易的频繁,茶叶、粮食、丝绸等物资,在吐蕃可以卖出天价。
与吐蕃的交易,都是官府直接控制,甚至可以说是节度使衙门直接控制,这关乎到官府的收入,而府州县包括制置使衙门也将商贸交易作为重点,一边扶持,一边从中收取赋税。
总体来说,各级官府的钱粮还是偏于紧张,毕竟在四川和云南两地,有合州御前诸军、兴元府御前诸军、金州御前诸军以及鼎坤军四路大军,兵力总数超过了十五万人,消耗巨大。
朝廷方面拨付的钱粮越来越少,特别是在吴邵刚出任云川节度使之后,这方面吴邵刚倒是早有准备,没有指望朝廷拨付的少得可怜的钱粮,反过来说,四川以及云南两地的赋税,同样也没有上交朝廷,而是自行支配。
在四川和云南两地巡查的吴邵刚,回到了成都。
计划持续三个月的巡查,仅仅进行了不到两个月,这是因为吴邵刚得到了重要的情报。
蒙古朝廷已经有全面进攻南宋朝廷的打算,忽必烈认为时机已经到来,不用继续拖延,要求蒙古大军做好一切的准备,只是从什么地方展开进攻,尚未最终确立下来。
发生这一切的原因,就是阿不里哥九月份死亡。
阿不里哥是蒙古部落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当年之所以能够与忽必烈抗衡,就是因为排斥汉人,重视蒙古人的利益,认为蒙古民族是最为高贵的民族,而这种排外的思想,得到了不少蒙古部落的支持,与忽必烈汉化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
与其说阿不里哥是忽必烈的心腹大患,倒不如说排外的思想是忽必烈最畏惧的。
阿不里哥是这方面的代表性人物,现如今阿不里哥死了,忽必烈的心腹大患消除了,纵观整个的草原,尚无人能够有阿不里哥这样的影响。
历史上元朝灭掉南宋的全面战争,是从咸淳三年底开始的,主攻的方向从四川调整至襄阳,这场从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开始的全面征伐,持续了十年时间,到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蒙古大军主帅伯颜攻陷临安,谢太后领着年仅六岁的宋恭帝,献出了玉玺和降表投降,至此南宋王朝基本灭亡,当然后面还有著名的宋末三杰文天祥、陆秀夫以及张世杰,继续抵抗的事宜,到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的崖山之战后,陆秀夫抱着幼帝投海自尽,南宋彻底灭亡。
那都是史书的记载,穿越的吴邵刚是非常清楚的。
因为吴邵刚的穿越,历史已经开始出现变化,尽管说变化不是很大,对于基本的历史事情没有太大的影响,改变不多,不过吴邵刚很清楚,真正的巨大变化,怕是要到来了。
曾经感觉到时间紧迫的吴邵刚,已经稍稍放心了,特别是鼎坤炮的出现,让吴邵刚有了巨大的底气,十个月的时间,军火局已经制造出来七十门鼎坤炮,而鼎坤军早已经成立,独立于其他各军,都统制张炳辉早就上任,麾下的军士也达到了万人的规模。
军火局还在加紧制造鼎坤炮,对于震天雷的改造,也取得了可惜的成绩,一种埋在地下、通过引线引爆的震天雷,也出现了,其杀伤力远远大于以前的震天雷。
鼎坤军的训练,一刻都没有放松,这方面吴邵刚舍得投入钱财,鼎坤军的军士,是从其余军队之中挑选出来的优秀军士,一方面灵活,能够接纳新的知识,一方面强悍,就算是不操作鼎坤炮,也能够与蒙古鞑子面对面厮杀。
巨大的历史洪流,终于开始了翻涌,接下来会出现无数的惊涛骇浪,吴邵刚是不是能够从这些波澜之中脱颖而出,真正掌控自身与国家的命运,就看接下来的作为了。
就在吴邵刚回到成都的时候,罗素林与窦默等人也来到了成都。
吴邵刚与窦默的一番交谈,让窦默大为吃惊,与其他人一样,窦默对于年轻的有些过分的吴邵刚,有了颇为神秘的看法。
迎接即将到来的大变革,或者说大动荡,吴邵刚必须有所准备,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准备,地方也必须做出适当的调整,一切都要为着即将展开的厮杀服务。
吴邵刚将自己关在节度使衙门足足三天时间。
三天之后,郝经和曹文刚进入到了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