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燕青?(1 / 2)
夜色渐浓,呼啸的寒风不时将营帐的营帘掀起,鱼贯而入的冷空气令得帐内的火光都暗淡了少许。
帐内主座上,于洪飞手里正拿着舆图细细琢磨着。
黄巾军已经战败了,复夏军此战所收降的黄巾军降卒数量眼下还暂未统计出具体的数目,但总数应该是超过了四千人。
这些新收降的黄巾军将士基本全都是正当年的青壮汉人,可以有效补充复夏军汉人数量不足这一弱点。
而且,其中还有一小部分是黄巾军中的老卒。
这批人虽然素质不高,且在四处流窜作战中染上了很多不好的习惯,但若能挑选一部分还可堪造就的人补充到军中,也能有效改善复夏军的人口结构。
孤竹遗民和令支人虽也不错,可不通汉话者实在太多了,训练和指挥起来比较麻烦。
此战,复夏军一举击溃了黄巾军,此事应该会对益石城的大顺军造成不小震动。
再加上于洪飞命人做出的赠粮举动,将其吸纳到复夏军中问题应该不大。
若大顺军真想顽抗到底的话,怕是连益石城中的百姓们都不会同意吧。
解决掉黄巾军和益石城后,整个西岸平原就只剩下裴家堡、庾家堡和曾家堡这三股势力了。
这三家就算是联合起来实力也算不得多强,可因其有着乱世生存的经验,对坞堡的经营和打造很擅长,想要让他们主动投降的可能性不大,且复夏军想要强攻的话也不会太容易。
可若是弃之不顾的话,他们又会如一颗钉子一般扎在西岸平原上,其存在将会阻碍复夏军在这块土地的发展。
经过这近三个月时间的发展和探索,复夏军对于整个东西两岸平原的情况已经基本掌握了。
从地域面积来看,西岸平原的占地面积仅为东岸平原的三分之一,只有五百多平方公里。
其中,西岸平原北面还有很大一片植被较少,且泥质极为松软的土地。
这一片地域动植物都极为稀少,流民和百姓们更是不会往那里跑,可供开发建设的价值不高。
如此算来,西岸平原的可用之地仅有三百多平方公里。
仅从土地面积来算,就算是放弃整个西岸平原似乎也不可惜。
可于洪飞却一眼就相中了这块土地。
西岸平原东西南三面环山,其山林较之东岸平原更加高耸茂密,想要从三面的山林大规模进入西岸平原几乎不可能,想要进出此地只有通过贯穿整个盆地平原的大河。
其地理位置几乎就相当于一个放大版的安定城,且西岸平原中南部的绝大多数地区都是地势开阔的肥沃平原,很利于开垦田地,是一座天然的粮仓。
复夏军若是能够将整个西岸平原开发出来,再加上东岸平原的南部部分区域,开发出上百万亩的良田完全不是问题。
按照每亩良田平均年产两百公斤来算,一年就能收获两亿公斤粮食,在不考虑天灾人祸的情况下,完全足以养活五六十万百姓。
以一地养活数十万百姓,这于生产力低下的古代而言,无异于一块宝地了,而人口和粮食的总量就代表着国力。
为此,于洪飞此番势必要想办法一举拿下这三股势力。
就在于洪飞费尽心思琢磨此事之时,营帐外响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很快,一名亲卫骑就匆匆进入了帐内,恭声汇报道:“主公,营地外有人想要求见主公。”
“哦?什么人?”
闻言,于洪飞略感诧异,这么晚了还会有何人前来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