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162 奚山 二(1 / 1)
162奚山二
用过了晚饭,蔚蓝便回了房,在大千世界修练了几个辰后,便捧着本线装书闪身出来,坐到桌前,在灯光下随意的翻阅起来,神情有些漫不经心,似是在等待着什么。
她并没有等多久,一刻钟(15分钟)后,一条修长的身影闪身而入。
蔚蓝看到来人,微不可见的一笑,素手一挥,光华闪动间,立时结成了一个隔音阵法。
布好了隔音阵,蔚蓝便坐回椅子上,也没有招呼他,自顾自的举起茶壶倒了两杯香茶,把其中一杯放到她对面的桌上,显然是给来人倒的,自己拿起另一杯静静的慢慢品着。
突然蔚蓝感觉自己从背后被揽进一个温暖的怀抱之中,耳边传来一声轻声叹息,“对不起”迟墨凌轻声道谦,这些天他一直别扭的不肯来找蔚蓝,并不完全是因为蔚蓝拒绝他这件事,这些天他一直在想他和蔚蓝两人之间的事情,孩子之事他有些操之过急了,也太想当然了,自从与蔚蓝有了夫妻之实后,虽然还未成亲,但是在潜意识里,他已然把她当成了他的妻了,只是他忽略了蔚蓝的想法。蔚蓝是他唯一的挚爱,他把她当成了唯一的妻,而蔚蓝对他的心意,却到现在还是模糊不清。虽然他与蔚蓝同床共枕二年有余,但是,却到现在还是无法确定她对他的心意。有时他明明感觉到对他的在意,可是更多的时候,她看他的眼神却是欣赏,最多也只是喜欢,对,只是欣赏和喜欢,并不是他想要的那种男女之间的情爱。两年的时间并不算短,他依然无法得到她的心,他不禁有些慌了,再加上旁边还有一个沐越霆在虎视眈眈的盯着她,更是焦躁了起来,因此才会没有多加考虑的便提出想要孩子的要求,只是过后没多久,他就后悔了,再怎么说,他们现在也还没有正式的名份,就算蔚蓝再怎么不在意世俗礼教,他提出这样的要求,对蔚蓝就是一种不尊重,虽然蔚蓝没有在意,但是他心里还是感到愧疚。
“墨凌,再等我五年,五年后我们就成亲吧。”蔚蓝听到他的话,沉默了许久,突然开口说道。
迟墨凌身体猛然一震,环抱着蔚蓝的双手下意识的收紧,很紧很紧,紧得蔚蓝都感觉到了疼痛,好半响才反应过来,他转过蔚蓝的身体,神情不敢置信的紧盯着她:“你,你,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见迟墨凌激动、无法置信的模样,蔚蓝眼底的光芒一闪,随之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五年后,只要你的心意依旧,那我们就成亲吧,到时候我们就要一个孩子。”蔚蓝也不知道刚才怎么一下子就这么冲动的脱口说出了那一翻话,但是,她发现,她竟然一点也不后悔,是的,当她心里浮上这个念头时,竟然没有半点勉强的意思,心底反而升起一股微微的喜悦之情,这么反常还是第一次,蔚蓝没有特意去深思她此时的反常背后的原因,看着迟墨凌心里涌上一股暖流。其实嫁给他也不错,至少与他在一起两年有余,这么长的时间她都还没有厌倦,这是她以前(前世)从未有过的事情,这样也就够了,而且不是还有五年的缓冲时间吗。
迟墨凌闻言,用力的抱住了蔚蓝,“兰,兰……”他终于等到了兰亲口允婚了,迟墨凌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眼底闪烁着惊喜的烈焰,只能紧紧的抱着蔚蓝一遍一遍的叫着她的名字。
沐越霆皱着眉若有所思的盯着迟墨凌。敏锐的感觉到今天的他有些异常,似乎是发生了什么喜事了般,神色之间流露着掩饰不住的喜气。
“霆儿,你在想什么呢?这么专心,连饭都顾不上吃了。”蔚蓝见沐越霆拿着筷子,却半天没有动手吃,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便出声问道。
沐越霆闻声,回过神,“没想什么。”沐越霆淡淡的敷衍道,便垂首开始吃了起来。
蔚蓝没有在意,笑了笑,望着他问道:“这鸡子粥我还是第一次做,霆儿你感觉怎么样?好不好吃?”
沐越霆闻言,顿了下,似是在品味,很快的咽下了口中的粥,点点头,“恩,很好吃。”
“好吃,就多吃一点。”蔚蓝听到沐越霆的话,很欣喜,“墨凌,你也多吃一些。这些粥我放了些丹药,里面有些灵气,你们能吃就多吃些吧,对你们的修为会有些帮助。”煮粥的鸡和米及水都是蔚蓝悄悄的从大千世界里抓出来的,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大千世界的土生土长的,所以也含有微量的灵气,不仅对普通人有益,而且对修真者的好处也有不少,最大的好处便是可以增加修真者一点修为,虽然增加的修为很少量,但是如果长期以往服用的话,积少成多,帮助也是不小的。现在他们没有灵石给他们修练,只能用大千世界里的吃食来顶替了。
“原来是这样,我就感觉这些粥里怎么会有一些淡淡的灵气,原来是兰你放了灵丹了。”迟墨凌和沐越霆两人闻言没有怀疑她的话。
蔚蓝三人是在客栈的后院的亭子里吃的,鸡子粥的香气淡淡的飘散开来,很快的引来了客栈里的其他客人。
“好香啊这位姐姐,你们这是吃的什么好东西啊?怎么这么香?”随着一道清翠悦耳的女声传来,一个婀娜娇俏的粉衣少女快速的走进亭子,眼睛唾涎的紧紧的盯着圆石桌上的那锅粥。
蔚蓝见小姑娘长得俏丽动人,唾涎美食的神情也可爱的紧,心里不由有些喜欢,正要开口邀她同食,这时亭子外又传来了一道男声阻止了她。
只见一名俊美非常的蓝衣公子也随之走进了亭子,“裳儿,不得无礼,舍妹失礼了,让姑娘公子们见笑了。”前一句是跟那名姑娘说的,后一句却是对蔚蓝和沐越霆及迟墨凌三人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