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秦陵大墓(1 / 2)
考古不像盗墓,它不是为了一己私欲,而是用来历史研究。所以同样一座墓,盗墓者进去可能只需要两三天,考古人员却需要两三个月。因为他们要尽可能的保持一切物体的完整性,把破坏程度做到最小,方便以后的考察研究。
从入口处进去,周围墙壁凹凸不平,由于秦墓入口处在地下几十米的地方,所以考古队只好挖出了一条类似矿井的通道,斜着向下延伸,周围挂着矿灯。矿道内地面非常平坦,上边铺着一层厚厚的灰尘,应该是早晨坍塌的时候造成的。我们一行人跟在李博士后边,不像是考古,倒像是去开矿……
走了大约二百多米,一扇黄铜色的大门出现在我们面前,铁门呈半开启状态,只闪开了一个小缝隙,不过这个小缝隙也足够搬出一个冰箱的了。走到门前,李博士停下脚步回头叮嘱我们:“你们只管用眼睛去看,用相机去拍,切记不要碰触任何东西,最好跟在我身边不要离得太远,有事随时问我。”
我点了点头:“放心吧,这些细节我们还是懂的,您尽管工作,我们绝对不会给您平添麻烦的。”李博士笑着点了点头,随后检查了一下服装和人数,打亮手电走了进去。
冷琦跟在李博士身后,我则跟在她身后。黄铜大门后边是一条半大的墓道,地面青砖墙壁绿瓦,让人看了就能感觉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美丽。四周依然灯火通明,两侧挂着一盏盏明亮的矿灯,几乎没有盲点。
我边走边环顾四周,一眼就看到了原本隐藏在墓道顶端的连弩机关。这种机关在汉朝时期开始流行,最开始用于军事战争,各国将军都会凭借有利地形布置这种机关以重创敌军。如果遇上绝好的地形,通常一二十人能消灭一两千人甚至更多!后来也是因为这种连弩几乎不需要人为控制就能自我攻击,所以才被历代君王以及将军应用在陵墓之中。
我用相机瞄准机关把焦距拉进,才看清楚原来这种机关是将两排弩枪用一根线相互连接起来,线的末端连在黄铜门上。这样一旦有不知情的人用暴力推开铜门,那么弩箭就会慢慢上膛。等来人走到墓道正中心的位置时左右两排连弩便开始万箭齐发由两边逼向中间,让人插翅也难以逃脱。
李博士看我颇感兴趣,便停下脚步抬手指着为我讲解:“这种东西咱们现代人叫连弩,但在古代其实叫做连机,是取连续攻击的谐音。两排弩枪一前一后,后边是箭仓。一旦机关启动,每当上排的弩箭射出时就会顺势给下排弩枪上膛,下排弩箭射出再给上排弩枪上膛,后边的箭仓则会自动补给。以此类推,无休无止,精妙绝伦啊。”
我听了连连点头:“既然开门就会触发,那博士是如何将这机关破解的?”李博士指了指门后,那里有一根已经被切断了的细线:“如果铜门大开,门板会将细线拉伸。达到一定程度后便会触发机关,所以只要及时将细线切掉,这诸多连弩和后边装有万箭的箭仓就都成了摆设。”
我忍不住又拍了几张照片,在心里感叹,原来倒斗的有倒斗的手艺,考古也有考古的门道,李博士跟光头一样都不是一般俗人。
穿过墓道来到一个墓厅,这个布局我非常眼熟,虽然没见过但肯定曾经在脑海里想过。墓厅非常大而且比较空旷,或许是原本就没有东西,也可能被考古队的人全都搬到了考古楼二层。放眼望去,除了一些已经有些氧化腐烂的小型陪葬棺木外没有任何观看价值,就连那些陪葬者的尸体都已经被全部搬走,徒留一口的空棺躺在原地。
李博士指着墓厅尽头的一处台阶介绍道:“那里原本有口紫红色棺材和许多陪葬品,现在都已经被送进楼内研究,前几天会展的大部分文物都是曾经摆放在这个墓厅之内的。”说着他带领我们左拐走进了一个十分窄小的墙门。
墙门顾名思义就装在墙上的小门,说白了就是暗门,把门上的图案跟墙上做的相互吻合,这样远远看去根本不会发现墙上还会暗藏一条通道。这扇墙门微微平开,里边依稀透出一些光亮。若是我来挖掘这座秦墓,估计走到墓厅这里也就算完结了,根本不会想到在侧边的暗门里还会隐藏着更大的空间。
暗道又矮又小,并且高低不平,有些地方甚至要蹲着才能通过。我不禁有些担心冷琦的右脚,不停嘱咐她小心慢走,同时在后边伸手扶住她的身体,尽量减小对右脚的压力。刘斌跟在我后边眼睛瞪的比我还圆,不停的轻声念叨:“领导小心……领导慢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