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倭寇的踪迹(1 / 2)
聚集的百姓逐渐散去,大牢中余台村的百姓从牢中一个个地走了出来。
见到岳云,一个老妇陡然跪在了地上,向杨承业说道:“刺史老爷,这贩卖私盐的事和岳云无关,是我指使他去做的,村里的人年纪都大了,年轻人参军的参军,出海捕鱼被杀的杀,剩下我们这些老不死的根本没法种地,都是靠着贩卖私盐能换点粮食吃。”
“娘,你这是做什么,殿下已经饶了我们的罪。”岳云颇有些不好意思。
“什么!”老妇看向门外的三人,两个他不认识,而杨承业则是一脸苦笑。
见老妇看向自己,杨承业苦笑着说道:“岳云说的没错,这位便是齐王殿下,你要谢便谢殿下吧。”
老妇激动转向萧铭就要叩头行礼。
这时萧铭将老妇搀扶起来,说道:“不必行此大礼,你们的日子过不下去,这是本王的过错,此次前来登州,正是为了解决这倭寇之事。”
老妇闻言,更加激动,“殿下说的可是真的?”
萧铭点了点头。
这时庞玉坤说道:“殿下,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还是回府衙吧,登州的复杂程度可不比沧州差。”
杨承业登时回过神来,说道:“殿下,庞长史说的对,这登州城常有海盗出没,还是回去再说吧。”
让其他村民先行回去,萧铭带着岳云和老妇前往了府衙。
一行人重新坐下,萧铭问道:“你们都是登州人氏,现在和本王说说这登州附近海域的情况吧。”
“我来说吧。”岳云殷勤地说道,他不但被赦免了罪责,还要加入军队,心中激动,颇想表现一番,“我爷爷在海上捕鱼的时候,这一带的倭寇还没有这么猖獗,但是到了草民父亲这一辈的时候,这附近海域的倭寇便多了起来,后来我们出海就常常遭遇倭寇的船只,只要被他们撞见,不是死,也会被抓去充当苦力。”
“殿下,按照时间,倒是差不多,大渝国前往高丽使者被杀之事也就发生在二十多年前。”庞玉坤说道。
萧铭点了点头,问道:“这些倭寇都是什么样?所乘船只又如何?”
“这些倭寇的穿着木屐,头发竖起来,额前都是光秃秃的,衣服和大渝国也不一样。”岳云说道。
萧铭拿着纸笔将和服的样子画了出来,说道:“是不是这个样子?”
“没错,就是这种衣服。”岳云指着说道:“至于他们船,我们都叫安宅船,这种船像是把房子盖在了穿上。”
“安宅船?”
这个名字萧铭倒是知道,在科技库的资料中,有这个安宅船的记载,模样和岳云说的一样。
岳云说完,杨承业说道:“殿下,这些倭寇除了在海上还杀人越货还经常上岸劫掠,我们的登州也数次发现倭寇的踪迹,只是数目不大,但是富裕的南方据说倭寇的数量很多。”
“这都是因为登州穷,不然这些倭寇又怎么会放过登州。”岳云咬着牙说道。
接着,三人又想萧铭说了一些海上的事情,萧铭还问了一些渔民捕捞的鱼类种类,因为捕鱼水平的限制,渔民只能捕捞一些小型鱼类,比如明太鱼这类近海的海鱼,同时还有鲍鱼,不过因为鲍鱼需要潜水捕捉,倒是产量很少。
在现代,这登州一代可是盛产鲍鱼,因为运输储藏难,这鲍鱼绝对是奢侈品,也正因为此,这渔民捕鱼倒是能够维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