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救人 交友(2 / 2)
“来要我命的,是刀疤脸,青帮的人。”张工头带着怒起虚弱地说。
“这个仇肯定要报,你放心,交给我。”张师傅说道。
当夜,张师傅就把张工头送回了武馆,请陈正元和阿壮留宿了一夜,以免被刀疤脸的人碰到。
自此,陈正元和阿壮没有去这个码头干过活,刀疤脸暂时占据了码头,经常发生打骂工人的时,有些工人还被打成了重伤。
陈正元和阿壮不得不去闸北的码头谋生计,那些码头较小,挣钱很不容易。后来不得不去黄浦江边较大的码头去装煤,用背篓背着煤块装入货船,货船便拉着煤去沿海各地。
过了几个月,他们听说刀疤脸突然从那码头不见了,传说被人绑了石头,沉进了黄浦江,葬身于江鱼腹了。
因救了张工头,陈正元和阿壮与之有了很深的情谊。张工头因伤势恢复较慢,没有再回码头,留在了堂哥张师傅的武馆里,有洪门这块招牌,一般人也不敢找麻烦。
陈正元在救人的时候展露了精湛的拳脚功夫,传进了张师傅耳里。一日,两人在院子里切磋了一番南拳北腿。
这张师傅对陈正元的武艺拊掌叫好,咂舌称赞,陈正元对张武师的身手也十分钦佩,两人相识恨晚。
又喝了几次酒,切磋了几次拳脚,张师傅对陈正元当兵的经历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就差焚香拜关老爷了,这就是醉心于武学的人以武会友的热忱。
于是,张师傅邀请陈正元在武馆当武师,教徒弟们西北拳法,陈正元欣然同意。
找了一个良辰吉日,陈正元身着青布长衫、英气十足地来到武馆,投了帖子,正式入馆授徒。
不暇时日,陈正元得知这里是一个洪门的山堂,自己不经意间竟然与洪门有了紧密关系。
他私下里查了查云山雾罩的洪门身世之谜,发现洪门起源于反清复汉的民间秘密组织,帮助过太平天国,同情义和团,反对列强欺凌国家民族,反对清廷暴政,依靠海外华侨力量多次帮助革命党人起义,甚至直接参与起义,在列强侵华战争中也能站在国家民族大义一边,属于有药可救的帮会。
而青帮源于雍正时期解禁发展漕运后壮大的漕帮,肇始便是官商一体,与严密控制漕运的朝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漕运是给朝廷输送钱粮物资的,等于是依附于朝廷帮其守运河办漕运输军粮,吃朝廷饭的,自然处处帮着清廷做事。
咸丰之后漕运衰败了,青帮成员上了旱码头,依然是朝廷的马前卒,甚至帮助朝廷镇压起义,抓住义士甚至革命党人便会交给清廷,欺辱盘剥老百姓、打压苦力民工的事没少做,对皮肉生意、烟土走私、火拼暗杀、打家劫舍之类的勾当习以为常、乐此不疲。
后来随着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青帮才渐渐与清廷划出界限。
既然此时的洪门心向反清,装着国家民族大义,陈正元便安心留了下来。他凭着一身武艺和胆识得到了山堂龙头的青睐。
武馆里的武师虽多是一介武夫,但对清廷的憎恶恚恨是一样的,他们与革命党人站在一起,关系十分紧密。
安稳下来后,陈正元开始留意打听沈衿、吴玄等人的消息,希望能从武馆这边有所突破。
一日,张师傅带着陈正元去了一趟苏州杭州办事,陈正元大开眼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果然名不虚传,那水村山郭、亭台楼阁、湖光春色,把南方特有的柔媚如江海之涟漪般荡开来,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回来的路上,张师傅正拿着一张报纸翻看,指着一篇文章对陈正元说:“我这朋友的文章,真是针砭时弊,写得真好。”
陈正元愁了一眼文章,瞧见文章上头的名字,大惊,因为这名字是那么熟悉。
他瞬间就记起来,这正是吴玄常用的笔名,便问:“张师傅,你认识写这文章的人?”
“当然认得,见过,经人牵线,我还出钱资助过这个人办报。”张师傅说,“不过不知道他的真名,只知道他的这个笔名。”
陈正元将这张报纸的名字和日期牢牢记了下来,这是找到吴玄等人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