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文明的痕迹(1 / 2)
白矮星的光芒依旧苍白暗淡,似乎永恒的照耀着位于小行星带的银白色建筑群。
在发现地外文明的踪迹以后,墨提斯便调整了基地的工业生产结构。
现在,平均每三个小时就有一个新的探索单元连接上数据链路,大量的飞行器向着远处不可见的行星“d-1-i”奔去。
现在正好是短暂的发射窗口期,十五个各种单位正准备一次性全部发射,顺着新修建的电磁加速轨道弹射进入深空。
基地的建筑又多了一些,有点像一座小城市了。但最显眼的变化还是平铺在修正平整的地表,长达五千米的直线金属滑轨,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它能将飞行器直接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
探测器被加装上一次性的超导材质附片,在流动闪烁的灯光引导下,悬浮在四根金属导轨中间,随后向着远方坠落般加速。
由于小行星带的公转速度很快,最佳的发射窗口时间并不长,因此电磁导轨现在几乎每三秒就发射一颗新的“炮弹”,能看到好几个被裹成圆形的探测器同时在轨道上加速运行,相互之间的距离正在快速拉开。
没有空气,自然也不会存在什么阻碍,所有的探测器都被加速到了几十倍音速,奔向遥远处行星的方向。一串光点沿着地平面切线方向移动着,渐渐隐没在黑暗中。
利用修建的电磁加速装置,探测器抵达“d-1-i”行星所需的时间大幅缩短,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已经同时有上百颗卫星环绕在不同高度的轨道上。
此前抵达的“空泡2”探索中枢还在工作,以它为中心,一个光芒明亮,金属构成的探索基地已经初具雏形,源源不断的各种物资被空投到基地附近。
天上常常能观测到着陆器引擎闪烁的光芒。
这样的基地在行星的其它位置还有几个,尽可能的扩大搜索范围。
在黑暗中沉寂多年后,“d-1-i”上再次有了暂时的光亮。
……
钻孔测试表明,地面上覆盖着至少深度数米的固态氮氧。一辆常规型号的探测车正在崎岖的地表上行进。
车上的小型探照灯四处扫视着,将周围的光学照片记录下来。
从高空往下看,基地代表的大团光芒周边,许多小小的锥型亮斑转动着,那是正在周边测绘地形的探测器。
随着更加细致的探测工作展开,大量更加详细的信息被反馈到北极星面前。
“d-1-i”的自转偏转角极小,因此生命的痕迹主要分布赤道附近的小片区域,目前找到的几个大型城市区域都在附近。
但是对应文明遗迹的探索还没有开始,接近城市范围时,他们探测到了大量倾塌的废墟,加上黑暗难以探知的环境,轮式驱动的小车很难通行。
更何况,由于延迟,所有的探索工作都在由预设程序自动进行,面对复杂环境难免显得笨拙。
不过仅仅是对几片小型区域的探索,就得到了很丰富的收获。
例如收集到了第一个外星微生物的样本,找到一些地表生态圈存在的证据,推测曾经有高大,类似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物种存在过。还确认了曾经的大气层成分,氧气含量显著低于地球。
但是这些收获和行星上存在的“文明”痕迹相比,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未知文明的文化和历史都极其具有借鉴意义,甚至可能在文明的废墟中得到新的科技启发。
北极星对目前成果表示不满意,希望立刻进一步推进探索。
他在频道里发送信息。
“现在飞船燃料收集有了进展,我想亲自抵达‘'d-1-i’轨道上主持探索工作。”
依然勤恳工作墨提斯表示反对。
“外层星系环境目前尚未完全探明,领航员的行动有一定危险性,我不建议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