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暮 锁尘缘(1 / 2)
小晏晏是个小可怜,于出生就被一高僧说是克星,必须要送至苘山寺超度七七四十九年,于是他她父母连夜赶着马车去往了苘山,吓得赶紧生了二胎。
“可以了吧?”大师兄提笔抬起头来,问着撰写的诏晏。
本以为写这些背着良心的话她就够羞的了,想不到她又神神兮兮的摇着头,开口:“再加上,‘热闹是你们这群和尚的,她什么也没有’……”
也是够够的了。
“这事你倒是轻车熟路的很。”大师兄不禁感叹,又手里迅速的仿写着小师妹的蚂蚁字。
于是诏晏一身鹅黄色衣裳蹑手蹑脚的出了厢房,还不忘回头提醒对大块头大师兄,“轻点轻点,小心吵到了那老头。”
外面天气阴阴,真是个写遗书的好日子。
大师兄背着竹篮子,就这样大摇大摆的出了寺庙,扫地的小师叔还很开心的欢送,每次只要小晏大师兄下山,回来的时候准会带些好吃的。
面对小师叔的热情,大师兄很是虚心的脸上堆着笑。
这次小师妹可不只是下山偷偷玩那么简单。
来到一则竹林,大师兄停了下来。
“师傅同你说过了,这世间不是你想的如此之好。”大师兄轻轻放下篮子,打开盖子,小晏笑得灿烂,大师兄却是一脸忧愁的叮嘱。
奈何心大的诏晏根本听不进去。
“哎呀,大师兄您就放心吧,我没事的。”诏晏着急的出来。
大师兄也是个老实人,想让他自己在山下转转吧,肯定像往常一样就会在一处打坐,于是她改变主意,“你就在客栈等着吧。”
“那……”大师兄还未说完,诏晏便像挣扎出来的兔子,蹦蹦跶跶的跑了。
他还是无奈的摇了摇头,轻轻祝愿道:“阿弥陀佛。”
寺庙的后院飘起了一个燕子的风筝,她早于林公子约好,若是他想见她便在寺庙后放风筝。
便次日就下山来。
出了竹林则是一泽小溪,清澈见底,左右环视,却不见人影。
他不会是在骗她吧?
如此想来诏晏越气,欲要走却被蒙了眼,那人还细声细语问:“猜猜我是何人?”
“林年!你是林年!”诏晏一下子扒开,转过身来,高兴的握着林年的双臂,很是欢雀。
林年则为一二十约年,模样俊俏,翩翩君子,一身白纱,束着玉簪,温顺如玉。
“饿了吧?”林年温柔宠溺的看着诏晏。
诏晏点点头,“我们下山去吧!”
于是二人伴行,皆是惬意。
一街上一客栈,样子普通,客人极少,小二倒很是忙活。
店老板敲着算盘,瞥着门口进来两个,一男一女,那女子笑得灿烂,一身鹅黄衣衫,小巧聪敏,便给了小二一个眼神。
“为何要来到这里啊?”诏晏进来时觉得有些不对劲,这里如此冷清。
林淡淡一笑,“这里我常来吃,醉虾最好,你最爱吃,不妨尝尝。”
诏晏脸上晕红一片,心里很是开心总是挂在脸上,娇羞般的点点头。
“小二,上茶来!”林年唤了一声。
那小二伶俐,快快端着茶水来,放在桌上,“客官慢用,您的菜马上来。”
“走了那么多山路,渴了吧?”林年倒茶来,先递给了诏晏,还笑着道:“果茶,知你不喜那茶苦。”
诏晏笑着道好,接了过来,轻轻的抿了一口,果真一股清淡的桃子味,很是适宜。
“随我走吧?”林年认真的看着诏晏,忽然说。
何、何意?莫非?
“我家世很复杂,招惹了一些朝中的人,我想与你私奔,可好?”林年一脸真挚的握住诏晏的手。
忽然诏晏说不出话来,只感到困意,眼皮也是重的很,她全身无力。
……究竟是怎么了?
慢慢的诏晏趴在了桌上,昏迷不醒。
再是醒来时,已是在四处昏暗,在一破旧柴房里,她被绑着,依偎在柴火堆,嘴里被塞了一大口布,脑子极痛。
一个刀疤男子推开门来,玩着手里的匕首,缓缓开口:“你和你的情人已经被绑了,你若是不说出你诏家的实情,你俩休想活命!”
那刀疤男子面子阴险狡诈,说起话咬牙切齿,很是凶恶。
诏晏一头雾水,只听林年也被绑了,担心林年所在何处,又不解那男子话中诏家实情。
那刀疤男子招了招手,随后从房外进来两名麻衣粗布、面目不全的男子,拿掉了诏晏口上的东西。
“说与不说可在姑娘一瞬间了。”那刀疤男子蹲下来,把匕首在诏晏脸上滑来滑去,眼里尽是得意,斜视着她。
“我、我什么都不知道……”她不知该说什么,一脸茫然。
“不说是吗?”他身后的男子正了正手里的鞭子。
随即过来扬手便是一道快鞭,打在她的身上,她来不及躲,顿时火辣辣般的疼,衣衫也被抽破,露出血肉来。
脸上皆有一小道,肩上皆有一道。
她惊慌失措。
“姑娘可是想好了?您这副身子可撑不住啊。”那刀疤男子不怀好意,眼神到处在诏晏身上游走。
她慌了,眼里都是恐惧,她害怕他们对她做出什么来。
这里紧闭着门,他们有如此大声且松开她的嘴,不怕她呼救,索性是在没人的地方了,她该如何?
“你、你们是谁?”她慌乱的往后退着。
那刀疤男子见这女子轻易不说,便只好遵那位公子的主意了
挥了挥手,那两名男子皆露出令诏晏作恶的色相来,冲她而去。
她百般挣扎,绳子越困得紧,手脚皆不得动,大气喘着,哭喊着:“你们别、别过来,别过来!”看着那两男子压在她身……
四月甘五,宫里进来一个莫名女子,年龄不过十六七,模样很是小巧玲珑,被困于东宫里,每每夜烛光通明,也每每从那里传来端着血盆的侍女。
上朝来,百官觐见,当朝太子林居安神情自若。
不惑之年的皇帝坐在龙座皆问向朝下,怎何治百姓饥苦?
首提诏丞相答唯,他道:同饥同兴,将那些多地之地主于那些饥民,签字来助与耕地,饥民所收三分为己,自然来,不荒地不愁地。
七皇子独建:国外一荒地,种地不好,多以虫害,没人以占,听闻度国一良药,根除虫害,让那些饥民聚集一起,搬于国外,开城扩疆,独自耕活。
太子直言:将他们杀死便好了……
听闻,朝下诏丞相嘴角一弯,尽是嘲笑之意,其他之臣皆为汗毛竖立,亦是这太子出口凶惨。
皇上依旧不看太子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