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不用担心口粮问题(2 / 2)
因此他在沉吟了许久后,方才说道:“既然这样,那来年家里的地,靠近流云河附近的,全种水稻。其他地方水田放干,就种红薯。”
李媛,不,应该说原主对老宅有多少地,都在哪,根本都不懂。
听到这,也知道大概这就是她爷信了,但保守起见的提议。
她也不知道没靠近流云河的地方,有几亩地,便再次强调说:“爷,我这边有之前和谢哥去府城时买的红薯,据说种子是改良过的,亩产特别高。要不回头我育苗好后,你们自己来剪藤?还是我把红薯给你们,你们自己育苗?”
李老头琢磨了下,就问:“亩产多少有说吗?确定真的产量高?别被骗了!”
李媛根据自己所知的消息,特别保守且让众人能接受的地说了一个数据。
“说是亩产两三千斤,且个头大的多,小的少。”
说着,她看向李钧:“钧子,你不是还吃过吗?和爷说说个头多大,味道如何。”
还未等李钧开口,一直没出声的李铮说:“如果大姐说的是钧子拿过来的那些红薯,我知道。爷,我书房中还剩一些。咱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自己看了就知道。”
话落,他放下筷子,就直接回书房把剩下的红薯拎了过来。
李老头粗粗扫了一眼他拿过来的筐子,见里头大的有一两斤,小的可能也有半斤的样子,索性就放下筷子,起身弯腰查看。
等他挨个检查一遍后,才说:“铮子,你拿几个埋到炕炭里,一会儿都尝尝味道。要真好,那把全部旱地都跟着种上,今年就不种花生了。”
李老头还不知道,这里的红薯,是李媛特意挑拣的,不然哪可能都半斤以上。
李媛知道他误会,但也不吭声,就盼着她爷心动,之后决定多种几亩。
而一旁的李大海,闻言便说:“爹,花生虽然亩产不高,但值钱,往年我们家都要靠这个赚钱。”
李三海也跟着附和:“是啊爹,你要不再考虑考虑?虽然说有可能会干旱,但是这不是还没发生吗?有可能是大侄女婿推算错了呢?”
李铮前段时间一直事谢砚之在指点,他知道对方知识有多渊博,涉及面有多广。
听到他爹和大伯的话,就果断表示:“爹,我相信大姐夫的推算,他既然说有,那可能有。再说,我娘也相信大姐。咱们还是听他们的,多种一些比较好。我大姐夫要真没那能耐,搞不好咱现在和外头那些灾民一样,哪还能好好坐在这吃饭?”
这时李大海莫名又想起九月份那会儿,李媛和王灿一直再说天气冷的事。
不知道为什么,又联想到李媛这一而再地提议多种些耐旱的作物。
本来还不同意的他,鬼使神差地话锋也跟着变了。
“三海,那要不咱就听爹的,来年咱就先不种花生了。反正之前铎子他们,靠大侄女婿那边的盘炕手艺赚了些银子。咱像媛娘说的那样,多买点粮食囤着。先买够一年吃的,这样也不用担心收成不好会饿肚子。”
李媛默默在心里,给她大伯点了个赞。
来年的年景不好,要是能够多囤些粮食,加上来年地里产的红薯什么的,接下来一两年,他们应该不用太担心口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