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功大难赏(1 / 2)
关于茶史的起源,有先秦、西汉、三国等等说法,可谓是众说纷纭。
但可以肯定的是,早在两晋时期,饮茶就已经成了贵族阶级、文人雅士们的喜好。
当然,相较于后世,有关饮茶的礼仪、文化尚未完全形成,至少,现在并没有吃媳妇茶的习俗,但桓熙每纳侧室,总得让她们为谢道韫奉茶,久而久之,在桓熙家中,也就成了规矩。
显然,司马兴男对这种规矩并不太适应,看着前来敬茶的慕容英、刘美人、郭姜三人,埋怨桓熙道:
“好端端地,怎么就定下了这种规矩,今日还只是三盏茶,往后熙儿做了天子,三宫六院一起册封,那么多盏茶,岂不得要了老身的性命。”
都是自家人,司马兴男说话也没那么多的忌讳。
桓熙戏谑道:
“阿母休得胡言,孩儿可是晋室忠臣,只求能够侍奉太后,安敢有此妄想。”
“陛下,微臣斗胆建言,如今太子尚未婚配,不如派遣一支使团前往晋阳,为太子说媒,迎娶苻建之女,以示两家交好之意。”
与桓温相同,桓熙也提出了一个必定会被朝廷拒绝的建议:希望将永嘉之乱后,流亡江南之人全部迁回北方,以充实洛阳及周边郡县。
蓟县,宫城。
阿驹是桓济的庶子,深得司马兴男的喜爱,自然也会被带去洛阳。
就连王猛、邓羌也因为驰援有功,被超额册封为清阳县侯、临泾县侯。
“如此,苻建也能集中兵力,抵御桓熙。
慕容儁站起身来,上前将慕容恪搀扶起来,笑道:
慕容恪所言,甚合慕容儁的心意。
桓熙笑道:
“太原王此言差矣,吕护占据河内而降,但是此人反复无常,不能信任,太原王率兵南下,驱逐吕护,收取河内,怎能说是徒劳无功。
就在未央宫里喜气洋洋的时候,慕容恪也终于领着十万步骑回到了蓟县,至于慕容垂,则依旧留镇邺城。
桓熙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由陇右送往江陵,再由使者乘船,顺江而下,自然也花费不了多长的时间。
看似赋予了桓温军政大权,但是桓温不可能放弃在地方上的权力,主动来到建康,入朝为相。
可以想见,当朝廷使者前往洛阳宣旨的时候,桓温必定推辞不受。
“这种事情,母亲何必与我商量,自己拿主意即可。
太子慕容晔时年十二,也差不多到了该定下太子妃的年纪。
实际上,桓温也没真的指望现在就能够逼迫晋室迁都。
公卿大臣们阻扰的是桓温、桓熙父子二人的封赏,他们每前进一步,就距离谋朝篡位更近了一步。
王坦之的算盘珠子都已经拨到了桓温的脸上,桓温又怎会上他的当。
当然,等风头过去,慕容儁还是会把军权交还到慕容恪的手中,让他官复原职。
联姻,无疑是亲近双方关系的不二法门。
但一个只是平定叛乱,另一个却是光复旧都,收取司州,二者的功劳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这项建议引得众人哗然,褚太后在群臣的激烈反对之下,自是一口回绝,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
毕竟桓温总不能在恩旨上挑着对自己有利的接受,不利的推辞。
慕容恪欣然领命。
好在公卿们早有对策,借口洛阳处在燕、虞两国的威胁之下,易攻难守,唯恐重蹈永嘉之乱时的覆辙,予以回绝。
当天,褚太后就带着小皇帝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前往太庙祭祖,向列祖列宗汇报这个好消息。
“陛下爱护,臣感激不尽,只是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微臣统率大军南下,所耗甚多,如今无功而返,陛下若不责罚,何以服众!”
至于以交广二州兵权,换取司、并、冀三州兵权。
而慕容恪为他描述的二分天下的愿景,也让慕容儁为之向往。
因此,褚太后与群臣稍作商议,决定加授桓熙使持节、侍中,对于桓熙来说,只不过是虚衔。
但是这项任命,注定不能让桓温满意。
桓温收取洛阳一役,杀伤并不大,但政治影响却不容忽视,毕竟这是光复旧都,足以大书特书。
晋成帝司马衍、晋康帝司马岳都是司马兴男一母同胞的弟弟,二人各有骨肉,司马兴男在世时,当然能够保住他们,可百年之后,莫非还能化作神灵庇佑。
桓熙随即告辞,他还要领着慕容英、刘美人、郭姜去给谢道韫敬茶。
慕容儁清楚,慕容恪所说的二分天下,并非不能实现,只要苻建能够阻拦桓熙东出,无论是段部鲜卑、还是姚襄、桓温,他们单独对上燕国,都难有胜算。
也因此,对于桓熙给麾下将士的请赏,朝廷并未设置阻碍。
经过数日的讨论,会稽王司马昱接受王坦之的建议,在保留桓温大司马一职的情况下,加授桓温为录尚书事、假黄钺,赐其羽葆鼓吹一部。
司马兴男又道:
慕容恪闻言皱起了眉头,他倒不是在意慕容英的生死,而是担心桓熙拿她们母子做文章,使得代国局势再起波折。
“段龛不识天命,朕应祥瑞符谶,登基称帝,他居然胆敢来信谴责。
“老奴在北伐之前,就惦记着几个孙儿,看他孤苦伶仃的,着实可怜,不如就让孩子们与我一同前往洛阳,也让老奴享一享天伦之乐。”
司马兴男见桓熙并未反对,不由喜笑颜开。
慕容恪面带愧色,向慕容儁请罪道:
“微臣无能,当日在殿前言之凿凿,如今劳师远征,一无所获,臣有负于陛下,还请陛下责罚。”
桓温功大难赏,所以需要耍些心眼。
慕容儁无奈,只得免去慕容恪大司马的头衔,只保留录尚书事一职。
且不说司州,也就是洛阳等地,如今已经被桓温占据,而并州、冀州,则在虞、燕两国手中。
慕容恪在与桓温、王猛的战斗中,感觉被束缚了手脚,而桓温、王猛其实同样也打得难受。
普天之下,就尊贵而言,哪家寡妇又比得上建康城里的褚太后。
慕容恪自是一口答应下来,他作为录尚书事,总揽庶政,与他国开展外交自然也是慕容恪的分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