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吴王李恪(1 / 2)
贾珲倒是没有感到什么意外,大唐皇朝若是这点能力也没有的话,才叫人奇怪。
他当初和敖雨成就好事,也没有刻意隐瞒过,只是没有大操大办而已。
李恪继续说道,“兄台大显神威,和南海龙族大公主一起擒杀蛟魔王义子,更是名震四海。
在下得知兄台来了长安,早就有心交结,只是一直没有机会罢了。
今日下人见到兄台出府,在下就匆匆赶来一见。
不敬之处,还请恕罪!”
李恪长身而起,再次郑重其事的致歉,诚意十足,而且完全没摆一点谱。
贾珲见此也不好再拿捏了,起身虚扶,“吴王殿下客气了,贫道贾珲。
若是吴王殿下愿以个人身份结交的话,我倒是愿意交你这个朋友。”
李格大喜,笑道,“贾兄,你年长一些,叫小弟李恪好了。
我本来就无意皇室地位,很是羡慕贾兄这样的神仙人物。今天能够和贾兄结交成为朋友,那是再好也不过了。”
见李恪如此上道,贾珲的态度也变得随和了一些。
“我早就听闻李兄为人豁达,今日总算是眼见为实”,贾珲笑着说道。
“那只是虚名罢了,为了自保而已。想来以贾兄的智慧,应该能明白我的尴尬处境”,李恪自嘲的笑道。
李恪身为李世民,和隋炀帝杨广之女杨贵妃的儿子,基本上没可能继承皇位。
只是他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和李世民类似,很受父亲喜爱。
因此,他就成了其他皇子兄弟,以及那些防范意识超强的大臣们,抵制的对象。
谁也不想前朝的嫡系血脉,再次登上帝位,哪怕是一丝可能性也不能存在。
若是在没有仙神的世界,李恪的结局,基本上就是注定了。等李世民一过世,估计就会以不正常的方式死去。
但是在这个仙神世界,可以选择的余地就大了很多。
李恪若是结交到一个不惧大唐皇室气运的仙神,就有很大可能逃出必死的结局。
“我虽身为皇家子弟,衣食无忧,但却整日心中惶恐,不知道哪天就会遭贬。
还是贾兄这等神仙中人逍遥快活,每日自由自在”,李恪十分羡慕。
贾珲摇了摇头,“李兄,光是你这一份富贵,就有多少人求而不得。
仙家也有仙家的苦恼,修行途中劫难重重。”
李恪哈哈一笑,“也是,我等的身份地位,已经是胜过世上无数人了。
今日也不谈这些扫兴的事了,能够结识贾兄已经是三生有幸。”
李恪举起酒杯起身,“贾兄,请满饮此杯!”
贾珲也不客气,和李恪两人举杯痛饮。
不管这位大唐皇子,出于什么心思,或者是有什么目的,贾珲只要不答应那些让人为难的事情就行。
两人也不谈什么政治上的事情,只说一些轶闻趣事,这顿酒倒也是喝的痛快。
到了最后,李恪已经是摇摇晃晃,都快站不稳了。
“贾兄,小弟今日不胜酒力,等来日休养好了再战。”
“随时奉陪”,贾珲摆了摆手,迈步走出了聚仙阁。
说实话,李恪这个朋友还是不错的,待人热情。让贾珲感觉有一种少年时期和损友一起胡闹的感觉。
“好久没有这么无拘无束的放松过了”,等贾珲走后,掌柜的给李恪送来了一碗醒酒汤,一口喝完之后清醒了许多。
身为皇子,李恪平时能够交心的朋友很少,哪怕是再亲近的人,也不能够畅所欲言。
反而和贾珲这种没有任何利益冲突的仙神,可以随便瞎说也不要紧。
清醒之后的李恪,稍微等了一会儿,就有车架前来接他回王府。
身为皇子,李恪有着天然的危机感,这也是他为什么要这么急着接触贾珲的原因。
就算李恪不去,他的那些兄弟们也不会放过和南海龙宫结交的机会。
况且,今天和贾珲的接触,其实还算顺利,日后未尝没有加深交情的机会。
李恪刚刚回到吴王府,就有内侍在府中等候。
“吴王殿下,陛下在宫中等候召见”,内侍恭恭敬敬的对着李恪说道。
李恪心中升起一丝丝紧张的情绪,他能够猜到父皇李世民召见他是为了什么。
“稍等,待本王更衣之后,立刻就入宫拜见父皇”,李恪稳定了心神,随即说道。
李恪换上了朝服,洗漱了一下,酒气消散了不少,这才坐上马车向着皇宫而去。
身为皇帝宠爱的皇子,李恪进宫也不需要那么多程序。内侍直接就将他领进了李世民的御书房。
李恪进去的时候,李世民正在批阅奏折,见他进去也没有半分停顿。
李恪只得老老实实的站在一边,等了差不多小半个时辰,李世民才放下朱笔。
“恪儿,伱可知道父皇召你进宫是为何事”,李世民相貌英武,颇有威仪。
李恪根本没有任何隐瞒的打算,立刻仔仔细细把和贾珲结交的过程,几乎是一字一句的交代清楚。
李世民在御书房转了几步,沉声说道,“恪儿,你知道规矩就好,父皇不反对你们结交朋友。
但是若是要敢将四海龙族势力,引进皇室内部势力争斗,就别怪父皇出手惩戒了。”
李恪连忙跪下,“父皇,儿臣万万不敢违背父皇之命。”
李世民点头,面色也缓和了不少,“今日你们几个兄弟姐妹,都在皇后那边用饭。
你也有几天没去拜见你母后了,见过之后,再去和你们兄弟姐妹一起用饭。”
李恪心中的石头放下,李世民终究还是疼爱自己儿子的,没有过多苛责。
拜别了皇帝李世民之后,李恪前往后宫拜见自己的生母杨贵妃。
杨贵妃是前朝隋炀帝杨广之女,出身高贵,有两子。即吴王李恪,蜀王李愔。
“恪儿,你好几天没来见母妃”,杨贵妃雍容华贵,风姿绰约,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
李恪连忙跪下磕头,“母后,孩儿不孝,多日未曾来看望探望你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