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科举改革(1 / 2)
“王爷请讲。”众臣道。
“孤曾有幸奉旨提调上科会试,深知科场森严,要想中式实在难矣,难于上青天。诸位皆从两榜出身,自有切身体会。”
“王爷说的是。”众臣都自矜一笑,能从科场上杀出来,绝对是万中无一的人中之龙,至少在读书写八股方面是这样。
“不过其中却有个弊端。”贾琮道。
“哦?请王爷赐教。”关浦拱手道,他管着礼部,科举是他的分内之事。
“读书人自幼寒窗苦读,往往把绝大多数精力都用在了四书五经、时文制艺上。
到了一朝金榜题名,要当一方父母了,又是两眼一抹黑,于为官治政之道一窍不通,还得从头学。
头脑灵活的,譬如诸位,自能游刃有余,信手拈来;遇上个榆木脑袋,往往被师爷幕僚佐贰等玩弄于鼓掌之间,成了萝卜印章,实非国家百姓之福。”贾琮道。
众臣都笑道:“王爷一针见血,此言极是。若是本本分分读书的老实人当官,必被下属愚弄。”
“所以说清谈误国,实干兴邦。如何为朝廷培养实干人才,而不是整日只会之乎者也,吟诵道德文章的腐儒,诸位可有教我?”贾琮道。
众臣微微一愣,王爷这是准备改革科举?
有人道:“王爷的想法自然是极好的,前朝也好,本朝也罢,都有不少人提过类似的看法,认为八股取士用条条框框禁锢学子思想,只能选出书呆子,选不出治国理政的干才,其实谬矣。”
贾琮道:“愿闻其详。”
“王爷诗词冠绝天下,震古烁今,自然明白诗词和时文同理,有严格的规矩格律,非可任性而为。
虽如此,王爷亦有层出不穷的精妙诗作,脍炙人口,风靡国朝,何也?文字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也。”
“白大人此言极是,八股格式与诗词格律道理想通,好似一件锦绣衣服,有人穿上这件衣服乃翩翩公子,有人穿上还是泥腿子,岂能怪衣服不佳?实乃人才有高低也。”
“若说时文空谈,主要还是因为学子阅历有限,不能将圣人治国治政的微言大义融会贯通,只会照本宣科,死背古人道理,全无自家创见,必定流于平庸。
若说废了时文,以古文取士,大家伙各自天马行空,肆意挥洒,文章倒是好看了,却不知如何分高下?”
众人笑道:“说的是,自古文人相轻,你说你立意高远,我说我文辞洗练,他说他论证严密,似乎各人都有道理,且阅卷官也各有喜好,最后只剩下扯皮了,恐怕不管中式的落榜的都不会心服。”
冯远笑道:“其实八股文章也未必没有真知灼见,鞭辟入里之力作,远少年时学作时文,最爱读的文章便是准公、江相的应试时文,至今记忆犹新。
准公当年应会试时作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一文,破题堂皇正大,曰即刑罚所以失中,知礼乐不可废也,文章中股言道:
夫礼,序也。序之反为紊,即无所不紊,而刑罚之用,亦颠倒而失其平;
乐,和也。和之反为乖,即无所不乖,而刑罚之施,亦暴戾而失其理。
什么叫好文章,这便是好文章!只此二句,锁上关下,神理奥妙,轻松灵活,以虚制实。
将礼乐之虚同刑罚之实融为一体,谁还敢说圣人道理空洞无用?
不是经义迂腐,也不是八股束缚,归根结底是今人未能领会圣人神髓,写出来的东西自然狗屁不通。
即便不限制体裁文风,难道准公、江相他们就考不上了?非也。能考上的还是朝堂诸公这批人。”
段准哑然失笑,摇了摇头。
众人皆笑:“冯中堂此言大善。”
贾琮也笑了,冯胖子虽然无耻,肚子里却是真有货,几十年前的文章能脱口而出,可见其用功之深。
江风笑道:“仆才主考了上科会试,科举之所以采取时文的格式,主要是方便了我等阅卷官看卷子罢了。
文章好坏优劣一眼可知,才学底蕴不足者,在八股之下无所遁形矣,其实也是为了考试公平,防止有人仿写古人精妙文章,蒙混过关,滥竽充数。”
贾琮笑道:“本王孤陋寡闻,倒不知八股还有这般奥妙。”
众臣恭维道:“王爷胸怀天下,经天纬地,也不必深究八股小道。”
“时文自有其理,本王也不敢外行指点内行,只是读书人时间精力有限,白首穷经,苦读经书,即便考上还得从头学习政务,终究不妥。
孤以为,须减少学子在经书上花费的功夫,增加对政务、实务的了解。”
段准道:“王爷此言固有道理,不知如何行事?”
贾琮沉吟道:“如今科举,第一场三道四书题,乃重中之重,这个不变。
第二场五道五经题,这就太过了,要求学子必须精通五经,何其难也。
我看还是恢复五经独取之制罢,只试一经,作两篇时文,也就罢了。”
段准想了想,道:“如此也可以,前朝就是此法,只是前朝五经题须作四篇文章,王爷开恩只命作两篇,学子们都要感恩戴德了。”
贾琮道:“圣人经义是根本,自然要学精学透的,故重四书,轻五经,把节约下的精力用于第三场。
第三场考策论,只考教强国富民、治国从政、军旅外交、兴商重农、捕女干缉盗之策。
简而言之,当官后要用什么便考什么,让学子知道当官不是念经,是要为百姓为朝廷办事的!”
众臣躬身道:“王爷英明。”
虽说仍有人对贾琮轻五经的做法不敢苟同,不过在细节方面,也没人敢公然唱反调,只要贾琮不是废除科举便罢了。
贾琮又道:“在三场中式的权重方面,第一场占四成,第二场占两成,第三场占四成,希望能引领士林脱虚向实罢。”
江风、冯远等带头附和道:“王爷此策切中时弊。”
“此外,着都中各部院、各省州府县,每年选拔优秀童生、秀才入衙门轮训历练,或半年或一年,给与禄米。
让他们协助处理政务,既充实衙门人手,又能让读书人干干实事儿,接接地气,不至于写文章时全是虚无缥缈的大道理。”
“妙,妙!”邬自珍叹道:“以往各级衙门欠缺人手,往往花钱聘用师爷、书办、文书等,没想到把读书人利用起来。
如此衙门也得利,学子们也得历练,一举两得,还能节省许多花费。”
众人皆赞道:“王爷奇思妙想,臣等佩服。”
聘用学生的价格,显然远低于聘个专业的师爷、文书,甚至只要管吃管住便可,也会有大把的人往衙门里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