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种田爽文,《林之洋漂流记》(2 / 2)
熊廷弼笑道:“还有几十回。”闵梦得:“贤弟快快拿来!”
熊廷弼拿出书稿笑着说:“翁次看书,午间还在我这里用饭如何?”
“正有此意,”闵梦得点点头道:“酒菜我都带着来了。”
从熊廷弼那里取来剩下几万字的书稿,闵梦得低头就看,网文的文字没什么理解难度,阅读速度贼快,几十章上万字的内容用不到半个上午就看完了,然而闵梦得感觉非但没有解渴,甚至还对后续剧情更加期待。听说熊廷弼那里已经没有书稿,闵梦得甚至有些后悔这么快就把所有内容看完,想要等待接下来的更新,还不知要多少时间……
虽然闵梦得是第一次接触网文这样通俗的小说,但是作为名臣之后,闵梦得家中治学严谨,他的父亲更是万历朝有名的清廉知县,闵梦得十分崇尚儒家的正义理念。
王文龙写作《林之洋漂流记》的时候按照的是网文套路,后世的网文有千般不好,但作为商业作品:遵守公序良俗、符合广大百姓的价值观这一点绝对是站得住脚的。
任何一本热门网文,哪怕是自称主角杀伐果断的类型,也必然是有人先得罪了主角然后才会受到报复,主角基本不会是胸无大志、鼠目寸光之辈。这是因为网文的情节内容必须要让读者看得舒服,尽量少去冲击社会固有价值观。
而《鲁滨逊漂流记》的原作在这点上做的其实十分不好,鲁滨逊和岛上的土人星期五同生共死,但直到最后他还是把星期五当做一个奴隶对待,在后续剧情中更是自封岛屿领主,将岛屿上的土人妇女随意送给船员享用,这情节在当初就给王文龙看的腻歪不已。别说是后世了,即使是在此时的大明,读者对于这种情节多半也难以接受。
唐代道州有个土人民族多侏儒,皇家经常要他们上供“矮奴”作为小丑取乐。八百多年前的道州官员就拒绝上贡,并表示“道州水土所生者,只有矮民无矮奴”。
儒家讲究的是“编户齐民”“化民为一”,一片土地从并入中华文明土地的那一刻开始,地上的百姓也就是中国人了,将这些人治理好,成为国家的一份子才叫本事,至于掠夺一块土地,立刻将
上面的人口全部变为奴隶,这真不是儒家文明所推崇的。
即使是明代读者也很难接受鲁兵逊这种侍强凌弱的主角。
王文龙刚开始还拿了《鲁滨逊漂流记》的框架,后续情节则越写越是自己的味道,他在岛屿上引入了各种势力,还加入了土人之间的斗争,一切都是为了换地图和制造更多矛盾,引出更多情节,而不是像原著一样主角在建立了定居点之后就变成了流水账。
闵梦得和熊廷弼正为新小说入迷,最新一期《苏州旬报》也从江南传入了京城,两人惊喜的发现,《苏州旬报》的长篇小说板块新刊登的作品正是《林之洋漂流记》,王文龙的书稿本来就是为了这报纸连载而写的。
大明百姓还是第一次看这类种田流小说,最新一期的《苏州旬报》出版之后,《林之洋漂流记》很快在小说读者之中引起热议。
闵梦得也在京城的报纸上撰写评论:“《林之洋漂流记》此书近日连载,余有幸先看了部份书稿,除开情节引人入胜之外,我以为此书还是幻想作品的一类新尝试。自临川派兴盛以来,作品背景常在‘檀槐国’‘东郭国’,设乌有之乡、未名之所作为背景,其目的乃是以一虚幻时空而承载作者的真实想法……人各有其所想,念想太过充实,以至必须发于笔尖,而翻遍古书又无一朝代可以对应,不写乌有乡又该如何?……而王建阳此书却提供另一思路,作品背景可以不在乌有之乡,而是虚指一海岛……于此岛上,林之洋正是王建阳内心投影之对应,他教民农桑、兴修水利、审判冤狱、惩戒奸邪、锄强扶弱、开疆拓土……这样爽快事,自古世上何曾有一人可以独享?而王建阳介林之阳之耳目,带我等读者共享其乐,读此书,真大快人心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