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5章 世界唯二(1 / 2)
对于张楠的话,关兴权等人也觉得是要想好,不然一堆状态良好,别说能跑,甚至保养后就能直接投入作战的二战德国老战车突然出现,百分百会引起热议。
张楠虽说早已是麻烦多了不愁,但这事总是少一些的好。
想办法,慢慢想,也不用急,一大帮智囊在,养着那些人就是办这类事的,不然就都成酒囊饭袋了。
老板想显摆,下边人就得兜着,包括这辆“强虎”在内,这次发现的二战德军战车,张楠都打算弄出去遛一遛。
战车不是黄金,只是藏着掖着,那就成了锦衣夜行。
数量稀少,张楠猜测这车是参加了镇压华沙起义之后,就没有调往其它战线,而是留在了波兰、德国下西里西亚地区一带。
之后随着德军展现的不断被迫收缩,最后撤到了苏台德地区防线,最终等到了战争结束的消息,开进了隧道。
现在全世界只剩三辆,不显摆可惜。
“想象一下,战时两辆‘虎王’打头,后头一辆‘猎虎’压阵,在再有‘强虎’提供火力支援,还有几辆自行式防空高炮提供放空掩护,这场面...”
二战军事迷们百分百会为之疯狂。
对于张楠的遐想,查理兹-塞隆也放飞了一下自己的思维,道:“在蒙大拿的牧场搞次演习、战场重演,最好对面摆开一堆的斯大林2和T34-85,再加SU85和SU100坦克歼击车,两边来上一场大战,那场面!”
很富有想象力,可以说想想都刺激。
张楠笑笑,觉得查莉这想象力不错,可以有!
她说的那几种苏式装甲车辆自己都有,还都是开得动的,就补充了一点:“还可以加上SU152为苏军一方提供火力掩护,咱有那车,还能跑,这才齐了。”
听这对兄妹在闲着那里扯淡,其他人也不打扰,就当听故事。
再说了,真要来这么着玩上一次,估计自个这一帮人也都会参与其中,想想貌似挺好玩的。
不过有个问题!
“送葬者”马克-卡拉威和“大型红色杀人机器”托马斯-雅克布这两兄弟突然有点发愁,他们两人自认塞不进那些坦克、歼击车的车厢内,怎么办?
查莉小姐是好人,都帮他们提前想到了。
“想当德军,就去后头的防空高炮那,敞开的,着么也塞得下。
要是想当红军,那就去当乘车步兵,斯大林坦克炮塔后头站着就成。
自己拿枪也行,你们两位胳膊长,坦克炮塔上加挺大口径机枪,两兄弟用着估计挺爽。”
好主意,就是两兄弟这么大块头能穿的军服难找,百分百得去订做。
战场重演嘛,就算不是在老战场实地上演,这样的活动在欧美都挺流行,张楠这是打算也学学欧美军迷的玩法。
这趟挺有意思,相对于之前发现的那些个黄金,张楠更看重发现的这些个二战德军装备。
钱多,惯的。
没钻进“强虎”里头,就透过舱口往里头瞄了瞄,那些巨大的炮弹还真够吓人。
那炮口也够大,380毫米,小个子看着都可能能钻过去!
后头那几辆都是半履带式的自行高炮,上头搭载的高射炮是20毫米和37毫米都有,特别是20毫米高射炮,单管装的有,四管的也有。
张楠看了一圈那些完全还能投入使用的高射炮后,随口道:“看得出战争后期这德军装备已经够混乱,都混编了。”
话被约瑟夫听到,这位暗自一笑,但没开口——傻子才会去指出自家老板一些无关痛痒的错误!
二战期间,德军的37毫米高炮的掩护范围大,射高、射程都大,但是火力密度低;
20毫米高炮与之相反,掩护范围小、射高低、射程近,但火力密度大,特别是多联装之后,打出去的炮弹会像瀑布一样夸张。
这两种自行高射炮在德军装甲部队的编成内,压根不是单独编制,本就是混编。
张楠不知道,在那想当然,约瑟夫就不响,反正也没什么关系。
往前边走,在配属“强虎”的弹药车之前还有自行式高射炮,但看着和之前的那些不一样了。
两辆,两车居然纯履带式的。
去掉帆布罩子,上头是个防弹形状良好的球形全封闭式炮塔,炮塔上装的是两门30毫米高射炮,炮口制退器还很长,如同两根长长的玉米棒子。
“老板,这下你的博物馆能更牛了。两辆‘球形闪电’,外头博物馆里头只有个还不完整的炮塔,更别说这两辆看着还能跑、能开火。”
是人都喜欢听好话,更别说还是自家老板,这约瑟夫在克格勃混了这么些年,可不单单学会当特工,对于这个小伎俩也熟得很。
“这车的代号叫球形闪电?”
张楠问。
“是的,老板。”约瑟夫又道,“这是德国二战时期性能最好的小口径自行高炮,完全能跟上坦克作战的节奏。
后头那些半履带式的一般情况下还行,地形条件太差时就会拖装甲部队的后腿...”
半履带式装甲车,一开始的设计就是针对早期履带与车轮两种传动系统的缺点,想来个取长补短。
履带式车辆的越野能力较好,但是乘载重量受到限制,同时履带的寿命,尤其是在越野行驶的环境下较短。
至于生产成本上,履带式车辆要比轮型车辆要高得多。
而轮式车辆的优点在于车轮的寿命高于履带,同时在同等自重的情况下,轮式车辆有效载荷也相对较高。
可是轮式车辆在高乘载重量时,能通过的地形非常有限,并且在恶劣天候下的行走能力远不如履带式车辆。
取长补短,二战成了使用半履带车辆的高峰期,那时候德国与美国都生产了大量半履带车辆,担任战争中的运输和作战任务。
无论美式还是德式,都是前方用车轮,后方则是履带推进部分,实际使用时基本上作为履带式车辆的辅助,谁让它们的越野能力要强于轮式车辆。
可问题来了!
虽说这种特别车辆的设计本意是取轮式、履带式的两家之长,结果也不可避免的继承了两种行走系统的缺点——半履带式装甲车的公路速度不如轮式车辆,越野能力又不如坦克,两种行走系统还导致结构复杂、保养困难,就连维修也要准备两套工具。
二战后这类车辆很快就被淘汰,直到70年代,20多年间也只有英国、伊朗和智利新研制过半履带车。
至于二战后还大规模使用半履带式装甲车的,就只有个以色列——话说前两次中东战争使用的武器装备挺有意思,德国的四号坦克、追猎者有,另一边像美国造的M4谢尔曼也不少。
二战结束了,但两边造的武器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东,继续在中东大打出手过。
张楠上辈子那会,电视上居然还能看到二战时期德国制造的150毫米重型榴弹炮和四号坦克在中东国家的内战中参战,看得不少网友大呼:“别打了,这些老古董该进博物馆里当宝贝!”
不过这会张楠不可能去关心中东战争的老古董,倒是又往后头看了几眼差不多都被“强虎”挡住的那几辆半履带式自行高射炮。
“德国人这自行高射炮型号都这么多,这后勤够惨。”
听到老板的话,比马克那个军迷还了解苏德战争的约瑟夫终于开口道:“德国佬这也是给逼的...”
1943年,苏德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曾经横扫欧洲大陆的德军装甲集群锐气已远不如前,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已经缓过气来的苏联红军。
那时候的德军装甲集群,除了要面对苏军地面装甲部队优势数量、漫山遍野而来的“T34冲击”、“装甲洪流”之外,还要遭到来自空中以伊尔-2为代表的苏军强击机群和前线轰炸机群的狂轰乱炸。
据留下来的德军文献记载,仅在1942年一年,德军在东线就消耗了780万发20毫米高射炮弹,40万发37毫米高射炮弹和大约103万发88毫米高射炮弹。
防空变得极其重要,要是防空力量不足,苏联空军的“黑色死神”分分钟就能叫德国佬做人!
那时候苏联随着大批新型战斗机装备部队,苏联空军飞行员的技战术也在残酷的战争中经过大浪淘沙、越来越精湛,曾经藐视一切的德国空军也陷入了和苏联空军争夺战场制空权的拉锯战。
空军常常自顾不暇,德国陆军只能自食其力,想尽一切办法来保护自己头顶上的天空、保住脑袋。
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德国陆军认为此前利用I号坦克、各型号半轮履带车这些平台加装防空炮改造的应急“武器运载车”系列本身就存在先天不足,装甲防护薄弱、机动性糟糕,无法满足“伴随装甲部队进攻,并提供野战防空”的作战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