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惨战之后(1 / 2)
又是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惨烈之夜。
这一仗自天黑一直打到了天亮。
当东方再次泛出鱼肚白的时候,城门外才终于响起了鸣金声。
叛军如退潮一般纷纷后撤,在宣阳门下留下了数千具尸体。
双方皆有损失,阵亡的士兵交叠在了一起,几乎在城门下垒成了一座小山。
好在宣阳门没有丢,依旧还掌握在禁军的手里。
但这一仗打下来,台城内原本就有限的兵力此时更是捉襟见肘。
医营里早已人满为患,许多等待救治的伤兵不得已呆在了太阳门外的宫墙之下,惨叫哀嚎之声延绵不绝。
萧宇拄着手中的长枪,踉踉跄跄地走在了宣阳门的城头。
眼前死尸遍地,景象一派苍凉寂寥。
初生的太阳将光芒照射在他的脸上,他却感觉不到一丝的热量。
一队收敛尸体的士兵在他面前走过,担架上的尸体已经残缺不全,少了一支胳膊,肚子上有道长长的伤口。
萧宇觉得这人眼熟,他是兰钦的手下,似乎不止一次地坐在一起把酒言欢,而如今却已变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
悲由心来,萧宇难掩脸上的忧伤,他示意士兵将他抬下去好好安葬,而两名士兵的脸上却只有木纳与茫然。
这队士兵自身旁走过,萧宇放眼四顾,这时恰好看到兰钦正斜靠在一处城垛下面。
他满身是血,面容苍白,干裂的嘴唇微微张着,微睁的眼中似乎也少了往日的神采。
“兰钦!”
萧宇大声吼道,他干涸的嗓子发出一阵破音。
他踉踉跄跄地自尸体上踏过,向着兰钦走去。
兰钦脸上似乎有了某种微妙的变化,他的眼皮微微抬了抬,也稍稍恢复了些许的神采。
萧宇上前一把揪住了兰钦的衣领,将他揪到了自己的眼前。
“看到了吗!你看到了吗!死了这么多人,他们本该看到今天的太阳,他们却都死了!昨晚走之前我告诫过你什么!你都当耳旁风了,你看看,你对得起这么多牺牲的弟兄们吗?”
兰钦斜眼看了看周围,他那稍有神采的眼神立马又显得暗淡,他张了张嘴,却没说话。
萧宇低头,这才发现兰钦的腹部有道长长的刀口,刀口上的血看上去已经干涸了。
他的心立马慌了,刚刚的愤怒立马消减了大半。
“兰……兰钦……你怎么了……”
兰钦的嘴唇稍稍蠕动了一下,他轻轻摇摇头。
这时,一旁的一名小兵带着哭腔道:“小王爷,羽林郎已经尽力了,城门的事不怪羽林郎,是游副将、张副总管他们,羽林郎劝不住他们,是他们擅自行动。”
萧宇扭头望向了那名小兵,面露诧异:“到底是怎么回事!什么擅自行动!”
……
与此同时,宣阳门的城楼下,吕僧珍指挥着士兵们清理着城门洞下那堆积如山的尸体。
工作正进行了大半,突然吕僧珍喊道:“停!停一下!”
几组正在搬运尸体的士兵都愣了愣,他们停下步子,望向了吕僧珍。
就见吕僧珍快步走到了他们跟前,一一查看了他们抬着的几具尸体。
看完之后,吕僧珍眉头微微皱了皱。
“将军,有何事?”一名小兵问道。
“没事了,抬走吧!”吕僧珍道。
于是几组士兵继续着他们的工作。
吕僧珍抬头看了看,城门丝毫无损。
他跨过了脚下的几具尸体,蹲在城门下方查看着几个死去士兵阵亡情况。
在几具尸体上,他发现了异常,或许这正验证了他的猜测。
“元瑜,在干什么呢?”
吕僧珍听到身后有人在叫他,回头看是王茂,赶忙起身。
“车骑将军。”
王茂向他这边走了过来,“元瑜心细如发,不知发现了什么?”
“将军过来看看这几个人的刀口。”
王茂走到吕僧珍身旁,两人一起弯腰望向了地面上的尸体。
片刻,王茂直起腰来,眼中露出一抹诧异,“刀口都在脖颈上,看这伤口情况,都是被人一刀毙命……这绝非是战阵厮杀可造成的,这都是暗杀,看这情况……行凶者手法娴熟,这种行刺之事应当做过多次,难道……”
“城中多次发现叛军内应,这宣阳门原本的宫门郎谢昭文便是,多亏直阁将军及时发现,否则宣阳门早破了。却不想这内应层出不穷,让人气恼。”
王茂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元瑜所言正是……元瑜,你不觉得这刀口像是江湖之人作为吗?”
“江湖之人?”吕僧珍皱皱眉,“昨晚之事,可否推想一下,是混在我禁军之中的叛军内应趁我军松懈之际,悄悄杀死守门军士,打开城门放叛军入城?”
吕僧珍说完之后自己都摇摇头,城下守门者按制是五十人,到底是如何的细作能有如此大的本事,在不制造出任何声响的情况下,就能杀人于无形,顺利打开城门。
“兰钦虽然年少,王规力排众议,让他守备至关重要的宣阳门,可见他确实有过人之处,几天的硬仗他都能扛下来,在排兵布阵、指挥调度上不比我等老将要差,我观他为人机警,不似会犯大错之人。”王茂道。
“无论如何,还是见过兰休明后再说吧!”吕僧珍道,“当务之急,还需在台城里甄别排查,任何可疑之人都不可放过,昨晚之事不能再出现了。”
王茂点点头,两人离开城门,往回走去。
“昨晚一战,减员不少,我去找萧中书商议,是否将一部分守备内宫门的宿卫军调到外宫门参加守城。”王茂道。
“昨晚之事,就怕车骑将军与萧中书已经产生嫌隙……”吕僧珍道。
王茂叹口气:“国难当头,萧中书纵然记恨于我,也不敢把私人恩怨掺杂在军事之上吧!”
“难说,萧懿其人让人捉摸不透啊!”吕僧珍苦笑,他顿了顿,“长期以往也不行啊,得考虑下一步了。”
“我早有此意,得派人潜出城去,到京口向大将军求援,京口的八万驻军可解燃眉……只是不知道京口如今情形如何……”
“能力挽狂澜的,唯有大将军了……但不知大将军心中何想?”
“局势错综复杂,如今敌众我寡,能拖便拖吧!若城外再有使者前来,不妨我们也可以见上一见。”
“缓兵之计,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