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章 轰!亩产两千斤怎么种的你倒是说啊???(2 / 2)
百官都认为此举甚妥,但最好也是……跟傅恒打听更为准确的地点更省事些。
……
傅恒还不知道,乾隆准备让人来套他话,办厂的事情过了明路,他别提多高兴了。
【我以后,会不会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个实业家?】
【嘿嘿,想想就有点小激动呢。】
但本质上,他还是挺随缘的,此时就单单想着,多赚点家产罢了。
什么给旗人打样儿,冠冕堂皇的套话罢了。
弘昼和傅恒奔走在选厂址的路上,马车里他看傅恒笑得龇牙咧嘴,心情复杂。
这人天天就知道吃瓜,你说他不务正业吧,瓜里有时又出其不意给你给你震撼一下。
但你说他有用吧,他又孩子心性,想一出是一出,也没真正办成什么事。
一起办厂真的靠谱吗?
弘昼开始唉声叹气。
傅恒:“你怎么了?”
弘昼见引起傅恒的注意,更加愁眉苦脸了:
“都怪我嘴瓢,说什么亩产千斤。现在我不拿出亩产千斤之法,皇兄就要扣我三年年俸了,那可是三万两啊!”
傅恒:【三万两?!】
系统:【宿主,既然是合作伙伴了,你得帮帮他啊,不然他怎么专心干活儿?】
傅恒:【怎么帮?我也不会啊。而且袁爷爷可是耗费了毕生心血在研究杂交水稻,怎么可能谁随便一试,就能种出亩产千斤?】
系统:【要不,给他搞几本袁爷爷的书?你上次买复印件的那家打印店,就能把简体书弄成繁体、竖排、古书排版的。】
傅恒:【行啊,你帮我下订单吧。】
傅恒轻咳了声,问弘昼:“要不这样吧,我一向运气不错,这两天我去古玩市场上看能不能淘到农书给你?”
“你一定可以的!”弘昼挤到傅恒身边,亲热地拍他的肩膀,“好兄弟,哥哥就靠你啦!”
这回靠谱了。
……
两天后,数本农书和弘昼的奏章呈
到乾隆面前。
乾隆一高兴,赏了京城近郊的一处皇庄,给傅恒和弘昼办厂。养心殿造办处的能手们,也借他们去教导工匠。
傅恒和弘昼开始在旗人里面招募工人,进度喜人,估摸着三月份能开始生产了。
……
乾隆那边,奏折里提到‘袁爷爷耗费了毕生心血研究杂交水稻’等语,让他意识到,必须组建专业团队去长时间地钻研。
关乎民生大计,自然得不予余力、不计成本!
还是傅恒那句话:有钱不留着强国,难道留着割地赔款吗?
雍正朝时,曾让精通耕种的老农做了官,最后却闹出了大笑话。
乾隆自然不会重蹈覆辙,此次主持此事的必须是识文断字的大臣,老农只能作为帮手。
史贻直就很合适,他也非常愿意去寻觅人才,做成此件大事。
“史大人受累了!”
乾隆郑重地将数本农书交付。
农书独此一份,十分珍贵。
史贻直倒是很豁达:“微臣老了,既能奉旨办此大事,又能归于田园,是多少臣子梦寐以求的好处??]?1????”
只是,此事乾隆却不从明面上来,因为傅恒也提到过,‘袁爷爷’的科研成果曾经被盗,功败垂成,以致于半生心血白费。
经费从乾隆的私库出,史贻直明面上也得告老还乡。
二月下旬,史贻直忽然告老还乡,唯有内大臣们知道是怎么回事。
他带着‘农科所’初始的草台班子,没有回老家江苏,而是一路南下,直到海南。
农书上说,那里一年能种三季稻,那里还能找到‘雄性不育株’。
跟史贻直差不多时间出发的,还有一支去安南等藩邦的‘商队’。
……
安排好这两件大事,‘毒物’的事情也有了点眉目。
因为雍正朝的老臣们想起了一物——雍正七年曾发现其对人身体和精神有损,而禁食过。
那就是‘阿片烟’。
此物明朝晚期已经流入东南数省,在烟馆中供人吸食。
雍正帝禁了‘阿片烟’,但作为药材的‘阿片’并未被禁止。
甚至当年漳州知府李国治,抓获过一个行商,名陈远,因他走私了34斤阿片,判处其充军。
谁知最后却在巡抚复审时,被药商翻案,说是阿片只是药材,最后陈远无罪释放,李国治反被判陷害罪。
大臣们探讨到此,已经汗流浃背了,明面上应当是不再有阿片烟了,但只要一直有阿片,私底下……
怪不得后人要说‘清实亡于乾隆’,若不是傅恒提出,没有人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乾隆立即命人秘密去东南沿海几省查阿片烟,也查李国治此人在何处?
这是有意起复重用李国治的意思了,底下人莫敢不重视。
……
二月底的某日,傅恒被乾隆传进宫考校功课时,御案上就摆着一盆阿(ying)芙(su)蓉。
在学校学过很多次‘禁毒宣传课’
的傅恒当即就瞪大了眼睛?]★?♀?♀??,
吓得连退三大步。
“皇上,
这……花哪来的?”
【啊啊啊我想拔了它!可达鸭抱头.jpg】
这是某位大臣家中的观赏花卉,
但乾隆故意说:
“是广东十三行献上来的,
此花艳丽,果壳能入药,你不喜欢吗?”
傅恒认真脸:“皇上,您信我,此物有毒,万万不可让其出现在大清的任一寸国土上啊!”
“哦,此话怎讲?”
傅恒:“奴才曾听一行商透露,此物危害甚大……”
傅恒搜肠刮肚,以尽量让古人容易理解的言语,由浅入深,阐明此物对人、乃至整个大清的害处,央求乾隆尽快彻查东南沿海各省,并大力禁烟。
“原来如此,民间已有有识之士知晓此物之害,却仍有人见利忘义,从洋人手中走私,朕必严惩不贷!”
傅恒让系统搜了一下,也才知道阿片早就在明朝流入国内,并且屡禁不止,主要是力度也不够。
怕乾隆和朝臣仍然不够重视,他再次把后世禁毒的宣传小册,弄成图文并茂的古文版本,并复印了一百份,隔日呈给了乾隆。
就说是集市淘到的。
乾隆脸颊颤动,你小子!就不能换个借口吗?还得朕故意装糊涂。
傅恒不知道,自己稀碎的心声,已经让乾隆和百官提前积极应对了一百年后的危机,搅得大家心里兵荒马乱的。
他的办厂事业正忙得如火如荼,连乾清门轮值都不用去了,而是办着‘行走’的差事。
干一份活儿,领三份工资,简直不要太爽了哈哈!
……
近一个月下来,傅恒在京城和厂子之间来回,骑术都进步不少。
到了三月中旬,厂子就能正式投入生产了。
厂子的前期投入,弘昼和傅恒先各出了五百两作为本金。
皇庄的地儿是免费的,但还得建厂房和员工宿舍——工人无车马,每日来回也不方便。
木材、铁矿要采购,工匠、管理岗位要培训,还要发工资。
银钱流水般花用出去,但因为有系统的帮助,每一分都花在了刀刃上。
比如木材,系统能分辨优劣、也能快速计算出各种成本,然后傅恒便告诉弘昼是自己估算的。
弘昼根据这个成本,往上加一二成利去与人家谈价格,不让对方亏本,却也不让对方忽悠占便宜。
原本以为能敲一笔竹杠的木材商:“……”
堂堂王爷,咋这么精(kou)明(men)?
最后也只能同意,毕竟想要这个跟皇家做买卖的机会的,大有人在。所以,就是亏本也得搭上线啊!
弘昼小算盘打得噼啪响,在举办葬礼之外,他很高兴又找到一样自己的喜好——砍价了。
如此成本管控下来,建好厂房屋舍、买了原材和工具、发了一百名工人工资,还剩下五百多两。
主要还是打造流水线厂房花的银钱和精力多。
弘昼:“咱俩是不是
也得发月钱?”
傅恒:“???”
【照你这么说,一分钱没赚,就要给皇帝分红了的意思?】
弘昼:……
傅恒不好明说,正纠结怎么有理有据地拒绝。
弘昼干笑道:“我开玩笑的,哈、哈哈!???()”
傅恒一脸茫然:“啊,需要吗?”
弘昼:“需要……吧?”
傅恒:“要不……”
弘昼:“问问皇兄?”
翌日,养心殿。
乾隆:“……朕不知,去问礼部。”
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是该拿来问一国之君的吗?
礼部尚书:“???”
不是,做生意的事情关礼部什么事?
大臣们齐齐茫然,他们也没自己做过生意,办过什么厂子什么作坊啊?
礼部侍郎提议道:“不如和亲王去问问家中管铺子的管事?”
弘昼:“我家产里没有铺子。”
礼部侍郎:“……”
忘了,这是一个刚搬出宫没多久的王爷,资产都是皇上新赏的。
弘昼又说:“而且咱这厂子和民间的又不一样,可是有皇上一份的,这礼仪跟民间能一样吗?”
傅恒闻言,忽一击掌:“我知道问谁了!”
官办的、在民间的厂子/作坊,曹家不是管过吗?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偶然看到世宗实录的一条上谕:【谕总理事务王大臣:翰林撰拟王贝勒贝子册文:如朕叔朕兄等,皆呼为尔某,于朕敬长之意未符,此心有所不安。凡遇叔兄等,皆当称叔称兄;自弟侄以下,则用尔字。永著为例。】
乾隆元年二月的。
但我改完觉得很别扭,算了不改了,都称臣好了;以后把奴才也改掉!私设私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