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乍到 第7章 近处的李宁在唠叨(1 / 2)
二十天前。
庞籍还在极速书写奏折的时候。
李宁被他的下人请进了书房之中。
宋朝官宦人家的规矩,书房一般分为内外两个。
外面的用来见客,里面的书房才是处理文案甚至机要的地方。
撰写奏疏这种事情,自然在后者完成。
因此李宁竟然被直接带进了内书房。
“郎中,小先生来了。”
“哦。请稍等,老夫这就写完了。”
或许是文思泉涌的缘故,庞籍不愿停下手中的笔。于是李宁站在原地不动,只四处观瞧着内书房的布置。
屏风未免太多了些,而且还都挂着白纸。
太怪异了。
这是李宁的第一感受。
“小先生是觉得奇怪吗?庞某竟然如此不懂风雅?”
“在下不敢。漕司大人如此做,必然有其深意。”
“深意倒是谈不上,只是此物,乃是专为先生你准备的。”
“为我?此话怎讲。”
“先生熟悉夷情,又东的光幕和那个什么穿越。老朽想虚心求教。这些屏风,就用来书写先生的博学广闻。”
李宁看了看屏风,苦笑一声说道:“学海无涯,这些屏风恐怕不足以写下李某所知。而且,夷情……”
“如何?”
“夷情如华情,复杂而多变。写起来非常麻烦,还不能立刻派上用场。不如……不如我写几条纲要给漕司大人,然后再探讨些急用的措施。您看如何。”
“好极!”
庞籍只怕他敝帚自珍,哪里会在乎他怎样施展才华。
于是,李宁就说出了影响光幕战争数百年的一番话。
这番话并不深奥,然而正因为此,才被广泛传播。
“第一:光幕所带来的穿越,无非有三种。前穿后,后穿前,王八穿蛤蟆。”
“扑哧”一声,屏风后传出一声轻笑。
这让李宁不禁循声望去,却见一直苍老的守横在面前,一旁更是响起庞籍的声音:“先生看哪儿呢,刚才是老夫笑的。”
“哦,是吗?”李宁可不会怀疑自己的耳朵,他又不是被迫害的某人,但既然庞籍有所隐瞒,他自然不会多说什么。
结束了这句略作吃惊的反问之后,李宁就继续起了刚才的内容。
“第二:这种穿越最大的机会,是商业,是互通有无。”
“第三:互通有无是危险的,因为商业过程会带来新文化。文化可能比商品更吸引人,尤其对我皇宋。所以,得有防御之所。即:在学校里教我们认为合理的一套;在贸易上讨论能忽悠敌人的一套;在战场上施展敌人没见过的一套。而在以上所有地方,去了解敌人的那一套。”
庞籍的嘴唇嗫喏了一下。
李宁的这番论调,除了对商业的鼓吹之外,其余都可谓老生常谈。
君不密失其臣,臣不密失其身。谁还不知道留一手。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谁还不知道去瞅瞅别人家的手段。
但,李宁的本领在于,用无数细枝末节的方法,去充实这些空洞的理论逻辑。
“基于此。我们要做三件事情。军事上服务于商业扩张,我们要把光幕控制在我们手中。这是一道关隘,但也是往来商旅必经之路。同时还要控制光幕的另一侧,作为缓冲和对外探索的基地;文教上服务与商业扩张,培养舌人、商队护卫、水手、骑手、兽医。制度上服务于商业扩张,设立专门的商业机构,让他们成为民间的榜样,以此带动全面发展。最后,让商业扩张带来更多的技能、出产;更多战法、装备;更多有益民生的想法。”
“好主意!”庞籍其实没有细想李宁的构思,他只是感觉到,这种相辅相成的闭环思路,有一种不明觉厉的美。
但是,当这种美真的落实到现实当中去,当他真的绽放的时候。
整个皇宋的华章,都为之而愈发缤纷。
由于终于感到李宁想法的奇妙,庞籍开始在屏风上书写。
然而,他将之前内容写完之后所遇到的第一个新词汇,就让他有种莫名的震撼。
“商城?这是做什么的?”
“就是在那个光幕周围修建一座商城。不仅要在我们这边修,也要在他们那边修。当然,修完了我们要控制住,不给他们。”
“他们是傻吗?”
“不,他们不傻。但聪明的人才有机可乘。傻人只会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哪会给我们机会?”
这话终于有点语惊四座的味道了。
但还不足于震撼饱经风霜的老庞籍。
他是个出色的亲民官,什么样的是是非非都见识过。
那种誓死守住一亩三分地的老实人,在皇宋帝国的北方并不少见。
但行走的金钱才是皇宋繁荣的根本。
商业,在国家稳定了三十年之后,已经越发重要了。
只是,他还没看出这个商城的全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