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吟诗?不会(1 / 2)
“这可怎么办?再落下去谷子就掉了。就是打回来,”苏重八也愁红了眼。
“实在不行下雨也要打回来,”大伯苏义忠道,“堆在家里晾。”
事实证明求神拜佛没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若是有个天气预报,也不至于出现这种状况。
雨稀稀拉拉落了七天,除去发霉、生芽的,今年稻谷减半。
苏希锦家因收过一批稻谷,这次损失自然是最小的。
苏母发动全家去田里拣稻穗,林氏和苏义孝也去了。
苏希锦坐在课堂,听夫子讲韵律。
毛笔字还未尚可,苏希锦又有了新的难题。
陈国科举考诗赋、经义,论、策。
诗赋顾名思义就是吟诗作对,有点像现代语文考试里的填空题,不同的是需要吟诗作对。
经义则是篇短文,跟现代的阅读理解差不多。
论有点像议论文,通常是考一个典故,和评论历史人物。
策与现代公务员考试类似,通常考时务,询问考生的观点和对策。
苏希锦总结了一下,只要博览群书,多写多练,就可以。
或许是经过国考,亦或者是做了三年古人,苏希锦并不觉得古代考试比现代难。
现代考试涉及教科书少,但考得深。而科举考试涉及的书本多,但只要背诵和理解就行。
现代人觉得古人考试难,是因为不了解文言文和科举教材。
可如果你让全国所有学生从小就学那些书,也能写出优美文章。不止如此,第二天教育机构马上出版:《答题一百篇》《策论答题技巧一百种》。
所以科举考试到底难不难?难,难的不是题,是竞争对手。
陈国每三年有十几万人报考,进士只录取三百人,其中一百还是同进士。
苏希锦梳理了一下自己的考试薄弱点。
经义、论、策是她的拿手好戏,诗赋就成了难题。
除了脑海里唐宋三百首等经典名句,她自己是不会作诗的。
“声律”“韵律”“音律”,她个个认识,个个不会。
若是即兴作诗,她总不能说:“门口游过一群鸭,一只两只三只?”
“难啊,”苏希锦趴在桌子上叹息。
“噗,”韩韫玉笑了。
周绥靖等人幸灾乐祸。
纪夫子扫了众人一眼,道:“这两天阴雨绵绵,你们且用’雨’字,来做一首诗。”
“我先来,”有人站起身道,“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好,”纪夫子目露赞赏。
安青山:“雨打窗户帘,悦耳如黄莺。”
顾桉远:“雨……阴雨扰人梦,早晨起不来。”
除了第一人,剩下的只能说凑字数,什么都不是。
纪夫子扫望一周,“小郡王,你也来一个。”
周绥靖站起身,“咳,昨夜雨声烦,上床难入眠。”
什么乱七八糟的,纪夫子顿了一下,觉得还是选择鼓励:“……直抒胸臆,甚好。”
苏希锦眼睛一亮,如果是这样的,那她也会,“夜雨虽然烦,鸟声却很赞。”
“哈哈哈哈。”
众人大笑,原来自己不是最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