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久别重逢 一家四口,整整齐齐(1 / 2)
去府城的路上,公共马车里,韩大弟边上坐着的是阎二和小钉子。
话说这两人也是满脸委屈的样子,只因为孔氏已经一个多月没回家了,阎二见不到媳妇儿,小钉子见不到娘。
“你姐开的蛋糕店,据说生意好得很,后厨十多个人,一天天都忙不过来,工钱给得多,搞得小钉子他娘都舍不得回来了,只能我带着孩子十日过去看她一次。”阎二说道。
韩大弟想象不到什么蛋糕店,竟然仅仅后厨就请了那么多人,竟然忙得回家的功夫都没有,那不得是大酒楼了?
那是怎样一番火热的场景,他贫瘠的想象力想象不出来。
不过他从阎二的语气里听到了一丝怨念。
阎二:怎么能不怨念呢?
他一把年纪好不容易娶了媳妇儿成了家,告别孤家寡人还没多久,就要面临两地分居,钱挣得多有什么用,家都不成个家的样子。
亏他还一直盼着孔氏能给他生个像小钉子这样听话懂事的弟弟或妹妹呢,拿什么生,人都摸不到,一想到这就恨不得鼻孔出气。
可是孔氏不这么想啊,她如今在后厨干得正起劲,已经是瑛娘的助手了,管着做面包那那一块,月月工钱十多两,哪里舍得请假回家。
更担心自己回去后位置就被别人盯上了,她可是知道好几个人眼热她这个位置的呢。
有钱不挣王八蛋,小钉子家里有两老人看着,孩子也还要上学,不用她操心,自然是甩开膀子打发蛋糕啦。
至于男人,呵呵,别影响我发挥,十天见一回够可以了。
不怪乎她干得起劲,韩采薇给钱大方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允诺说两年之后,允许她们这几个管事的自行出去开店。
当然如果还想继续给她干活的话,也还能继续干,只是她深知强留不住人,索性就一方面送了人去委培,另一方面则是鼓励她们今后去开分店,只要她们生意做得好,多买她的鸡蛋材料,也算是双赢。
这批厨娘中间不少人都想着到时候去县里或者府城里,开个小蛋糕店或者小面包店,如果生意一直这么好的话,哪怕规模小,肯定也能挣钱。
可惜,很快,府城就出现新的蛋糕店了,这一行显然竞争会逐渐激烈起来了。
“这才两个月过去,那帮人也太不讲信用了吧!”王青花义愤填膺地说道。
当时明明说好一年内不允许在府城内经营卖蛋糕的,没想到这么快就开起来了,虽然看上去不是当初买方子的十家人开的,但不用想也知道方子是从他们手里流露出去的。
韩采薇已经不想追究是谁开的了,无非就是那十家人的白手套,或者就是十家人哪家透露了方子出去。
这在当初决定卖房子的时候她就有所预料的,所以听说有新蛋糕店开业的时候她一点都不意外,甚至可以说比她想象的还要晚,竟然还等了两个月,又让她多挣了三千两。
而新开的蛋糕店,上来直接卖八十文一块,一时吸引去不少生意,毕竟一块便宜二十文,吃上去区别也不大。
再说哪怕卖八十文,利润也还颇厚,一盘仍然能挣一两左右。
没办法,韩采薇她们也只得跟着降价,毕竟这鸡蛋糕说穿了也没什么巧,做出来的差异化不大,没办法额外定高价。
而且在新蛋糕店的冲击下,给酒楼的供应价格直接降低到了五十文,就这样才好歹维持住了酒楼的合作供应。
只是每日的销量减少了很多,之前一天能卖一百盘的,如今只能卖五十盘了,其中还三十盘是给酒楼的。
好在其它点心,鸡蛋仔、蛋挞、蛋黄酥、鸡蛋饼干、面包的出货日增,收益略有下滑了一些,但也基本稳定在一日五十两左右。
韩采薇预计后面还会有新的蛋糕店开出来,价格估计还会进一步下滑,另外蛋糕窑的秘密说破了,其它面包、饼干这些,估计也保密不了多久就会被别人试探模仿出来,所以她们必须加紧新品研发,做出差异化,才能维持住生意和利润。
可惜这里如今都没人大规模养牛羊,找不到大量的稳定的奶源,不然就可以做出奶油蛋糕了。
只得一边加紧寻找牛奶、羊奶,一边加大新品的研发。
好在后面鸡蛋铺子里的鸡蛋销量大增,如今第二批成熟的母鸡已经开始渐渐下蛋了,一日几处鸡舍加起来能捡有上千个蛋,除了自用之外,其余的都卖出去了,算是一笔收入了。
可是连着一个多月没下雨,旱情日益严重起来。
村里的越冬小麦正是需要用水的时候,县衙忙上忙下解决旱情。
前坡村情况还稍微好一些,当初顾青彦带头疏通了河道,村里小河的蓄水能力大增,在别处河流都见底的时候,它依然还有一丝涓涓细流,勉强灌溉着两岸的农田,略有不足的,再到各处水潭里面挑一些过来,还算能应付。
韩采薇的后山坡那边也还行,当初特意多打了一口深水井出来,再加上后面又挖出一处泉眼,围了做水池,小鸡们吃水、蚯蚓房保湿以及种植区的灌溉也还勉强能满足。
,不过如果继续干下去,再不下雨的话,可就不好说了。
好不容易搭起来的架子,可不能就这样被旱情摧毁了,一时忙着四处找起水来,这还是后山坡这处,情况不太糟糕。
可是其它村里,以及韩采薇的其它山头,就没有这么从容了,已经开始明显缺水了,只得发动人力,到处去挑水来喂鸡、喂蚯蚓和灌溉。
全府上下到处都在上演着春天时候发生过的抢水大战,你打我、我打你,衙役们一天天断不完的官司。
可是任凭大家如何你争我抢,水都有限,老天一直不下雨,还只会越用越少。
韩采薇到处山头巡视,看到新扦插的枸杞树和茉莉树,都已经干得蔫儿蔫儿的了,一时心急不已。
可是再心急都没用,到处都没有水啊,这么大面积,总不能都去水井里挑吧,把水井都挑完了,人都不喝省下来也不够用的。
站在自家山头上,她此时特别怀念现代的常见水库,她小时候所长大的那个孤儿院附近,就有好几个大型水库,灌溉方圆几十公里的农田。
据说都是六七十年代修起来的,她小时候依稀都还看到过画在水库外的标语,“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听老人说,当初正是在伟人的这一指示下,那几年可以说是掀起了水利建设的**,举国范围内掀起了大规模的兴修水利之风,据说有一年就修建了近千座大中型的水库。
尤其70年代初期,北方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两河流域的一次范围非常广泛的干旱,京津冀、晋、陕北、辽西、鲁西北这些地区受灾眼中,并且黄河下游河道首次发生断流现象,更是大兴修建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