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定国策敛兵聚谷(1 / 2)
话说刘禅见国家人口不能增长,粮税、兵源亦不能增加。而魏国刚平定内乱,吴国又内部不稳,所以感觉三国并列之局面短期内难以打破,为更好的治理国家,刘禅叫姜维重新制定国家计划。
姜维了解圣意后,初步制定一套以战略防御为主,适合未来三、五年的国家新计划。
一日,刘禅把几位重臣留在宫中,召开内部战略会议。
一间宫室,于是聚集包括皇帝刘禅、大将军姜维、尚书令陈祗、车骑将军夏侯霸、尚书仆射董厥、镇南大将军张翼、廖化、后将军张表、征西大将军宗预等八人。
张表,字伯达,益州蜀郡成都人。张松(一说张肃之子,年轻时有名望,为当时名士。后官拜尚书,庲降都督加安南将军,出镇南中。景耀元年(公元258年成为后将军。
宗预,字德艳,荆州南阳郡安众人。张飞帐下军士,随张飞入蜀助平益州。后出任诸葛亮丞相府主簿,后逐渐升任参军,右中郎将。曾出使孙吴,孙权质问宗预:“吴、汉两国就好比是一家,但我却听闻你国增加了白帝城的守卫,这是为什么呢?”宗预应答道:“我认为吴国加强巴丘之守卫,汉国增强对白帝城的防御,都是为了适应形势的恰当做法,不值得互相追问。”孙权听闻后大笑,赞赏了宗预的坦率耿直,待其十分友好。宗预受到敬重程度仅次于曾出使孙吴的邓芝、费祎。宗预也因功升任侍中,后转任尚书,永安都督,征西大将军,封关内侯。景耀元年(公元258年,宗预被召回成都。
会议准备开始,这时又有人进入,众人一看,是太子刘璿。
刘璿走到刘禅身边,拜道:“父皇,臣儿也想了解军国大计。”
刘禅道:“既然太子来了,那赐座吧。”于是黄门官拿来座位,太子入席。
会议开始。
姜维道:“陛下,臣经分析研究,对于目前的天下形势重新制定一份适用于国家未来三、五年的军国新计划,首先由车骑将军为诸位解读天下形势。”
夏侯霸指着前面地图,道:“诸位请看,今天下三分,东线淮南,魏国正在重新消化。吴国孙綝从前线返回建业后或有不臣行为。所以在东线,短期内无战事。南线荆州,因为魏吴两家刚结束战争,皆没有时间与精力再战,所以也无战事。西线关陇,魏关中精锐回驻,汉军撤兵归国,秦川之间亦无战事。从今年秋冬至明年初,或将是天下最平静时期,而这样的情况很罕见。当今我国需要休养生息,增加国力,所以有必要改变以前的国策,特别在军事方面,当以全面防御为主。”
夏侯霸说后,刘禅道:“姜爱卿,既然如此,新计划具体如何调整。”
姜维站在地图前,道:“陛下,国家生产方面,主要由臣与尚书令负责。国家军事方面,主要由臣与车骑将军负责,陛下则总揽全局。关于国家军事,臣认为除了在成都车官城打造军需器械,及积攒足够粮草,加强训练军士之外,还要调整汉中的整体防御体系,准备在未来某时在汉中与魏国进行军事决战。”
张翼站起来,道:“大将军,你要调整汉中防御体系,我国的这套体系是由先帝制定,魏延开始,几十年从未改过,若轻易调整,是否过于冒险。”
姜维道:“张将军说得是。当时先帝命魏延镇守汉中,便有至今的防御体系。后来魏国两次进攻汉中,一次是曹真,一次是曹爽。曹真那次选走子午谷,会逢雨季,栈道冲毁,大军一个月仅走一半路,便撤军,所以这次没有真正的攻到汉中。曹爽那次选走骆谷,到达兴势,为王平所阻,大军不能向前。待敌疲惫欲退,我军断后,左右侧击,魏军全线溃败,我军获胜。所以在这样的体系下,我认为对付魏国南犯是有效果的。”
廖化站起来,道:“那这样不是很好吗,敌人过不了兴势,更拿不下汉中,我国也能反击击溃敌一部,所以汉中防线稳固可靠,这样的高明策略,还需要调整吗?”
姜维道:“可是廖将军有没有想过,四十年来我国仅是守住汉中,却没有更大进展,这又是为何?”
董厥站起来,道:“那么大将军在这方面到底有如何打算。”
姜维道:“诸位请听我分析。之前用于抵御魏国的策略自然是很好的,符合《周易》中‘重门’之道。但这样防御体系,不能有更大的收获。敌人来一次,只是损失一些人马、器械,我国却不能沉重打击敌人,然后乘胜挥师向北,占领关中、长安。那唯一的方法就是让敌人进入汉中之地,各营垒收缩兵力,积聚粮谷退入汉城、乐城及各重点关口,各关口加强守备,使敌人不能再向南。当敌人行动时,寻机攻击敌人软处。敌人攻关不成,野外又没有粮食补充,时间一久,千里运粮,补给艰难,必会疲惫。若再撤退,汉、乐二城及重点关口发动全面反击,再令一将率机动部队包抄敌后,断其归路。全军四面出击,合力作战,这样敌人将面临崩溃,便有机会全歼来犯之敌。就是来十万人,也不过是送到嘴边的十万头牲口,再无力反抗。等到那时,军队再乘胜出击,便可驰骋关中,收复长安,使整个关陇大地不再为魏国所有。”
姜维说完,刘禅自然是听得津津有味,而其他人是个什么意思,不好说。
刘禅见况,道:“大将军这个新计划,众卿听后意下如何,不妨直说。”
宗预道:“大将军,我有一点不明。”
姜维道:“宗将军请讲。”
宗预走到地图前,指着道:“曹魏发十万大军来攻汉中,你凭什么认为一定能把敌人困死。敌大军一定拿不下汉、乐二城及其他重点关口,比如阳安关口。”
姜维道:“汉、乐二城及各重点关口,我国皆经营数十年,坚若磐石,敌人怎能轻易夺去。只要命一良将,军士数千,粮械充足,坚守即可。敌人必然长时间无法攻克各关口。类似情况远有陈仓之战,我军几万人包围陈仓郝昭,郝昭仅一千余人,我军猛攻二十余日无法攻克,粮尽而还。近有新城之战,吴诸葛恪率二十万众围新城张特,张特仅三千人,苦战百日,吴军死伤惨重而不克,使吴国万民所怨。远近皆有防守战取胜案例,且我军军械精良,军士骁勇,敌人远来攻关,实在难上加难。”
张表起身走到地图前,道:“这样的案例确实很多,进攻者确实占不到便宜,防守者能凭借坚城与兵器给予阻击。那我大胆问一下,大将军在改变汉中策略后,各城、关口之兵力部署情况又如何。”
姜维道:“张将军问到具体兵力投入,汉城和乐城,可各驻军五千。阳安关口、汉寿(葭萌关、白水关、武兴、兴势、黄金诸围驻军近万,又在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等处设置围城、驻军。如敌来攻,再命一将率四万人为机动部队协助作战,等待时机,反击敌人。这样我六万大军便可在汉中地区,聚歼敌十万之众。”
刘禅道:“姜爱卿,要在汉中集结六万大军,会不会兵力使用过多,造成其他地方兵力不足。”
姜维指着地图道:“全国有十万军队。除掉汉中六万余人还有约四万人。阎宇万人防备吴国。霍弋数千人镇戍南中。八千羽林护卫成都。另留两万人驻于成都附近,随时支援前线。如果敌人发兵二十万众遭遇国运之决战,另可征集全国男丁、女丁补充兵源、运输。遥想当年先帝汉中之战,不就是这样的吗,曹操提兵二十万人又能如何,最终大败而归。”
刘禅点了点头,对陈祗道:“尚书令,卿认为大将军的计划如何?”
陈祗站起来,镇定道:“大将军所言极是。陛下认为可行,臣就没别的意见。”
张翼道:“若是如此计划,战事一旦开启,六万人集于汉中,四万人在地方,若能精诚团结,挡住魏国来犯,同时约东吴在荆州、合肥出兵牵制,造成魏国三线吃紧,歼灭其一部或大部,很有希望。”
廖化道:“我看东吴就不指望了。荆州是偷袭而来,打了多少次合肥全部失利,对抗魏国,我汉国才是主力。”
董厥道:“只要能守住汉中诸重要关口,即可立于不败之地,魏国来多少人都没用。”
宗预道:“重要关口是必须要守住的,丢一个都很危险,特别是阳安关口。”
张表道:“我看守住阳安关口,整盘棋就活了,丢了阳安关口,汉中就可能不保,这个要绝对小心。”
姜维道:“是的,诸位说得都很对。”
商讨一阵后,见众人停下声来,太子刘璿站起来,道:“父皇,众将军,吾虽是太子,但从未建功立业。如果真到了决定国运之际,能否让吾加入前线,杀敌报国。”
见他认真模样,刘禅却笑了,道:“前线作战,那是三军将士干的事,哪里是汝太子干的事,为何这么激动。”
刘璿道:“父皇,此非一时激动,这一直都是臣儿之心愿,却从未实现。”
刘禅道:“那汝问问大将军,看他怎么说。”
刘璿走到姜维面前,行拜礼,姜维赶紧回礼,刘璿道:“大将军,请带吾参加决战,吾精通骑射,可以做骑兵。”
姜维笑了笑,道:“前线作战太过危险,若陛下允许,太子最多可以留于老臣身边,参议军事,不可单独行动。”
刘璿激动地走到刘禅身边,道:“父皇,大将军已经同意了。”
刘禅道:“汝长这么大还没出过远门,真是让父皇不放心。汝若参加决战,只能留在大将军身边做一参军或监军。”
刘璿道:“诺!臣儿一定听从大将军调遣。”
刘禅看着姜维,道:“那就这样吧。”
姜维跪拜道:“臣领命,若有那一天,臣一定竭力保护殿下,效忠至死!”
刘璿也跪拜道:“谢父皇,臣儿一定战场立功,报答父皇,报答国家。”
刘禅欣喜,请两人起身。
刘禅再请诸将发言,陈祗、夏侯霸、董厥、张翼、廖化、张表、宗预等皆无异议,看来众将是接受了。
不久,刘禅批准新计划,命令姜维负责具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