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诸葛亮:陛下以国士待我,我岂能不效死命!(1 / 2)
第302章诸葛亮:陛下以国士待我,我岂能不效死命!
刘协的高兴不是装出来的。
虽然他自穿越后已经见到过许许多多的文臣武将,其中不乏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赵云、司马懿、郭嘉,可此时他心里依然难以抑制地激动兴奋。
因为站在他面前的是:悠悠大汉四百年最后一位丞相、历史上几乎没有差评的权臣、即使失败仍然被称颂上千年的忠臣、同时配享文庙武庙,所有帝王梦寐以求的臣子、三国历史上最为璀璨的明星,百篇华夏史中独占一篇的——诸葛孔明!“先生快快请起!”刘协压下激荡的心情,伸手把诸葛亮搀扶起来,攀着他的胳膊不放,满面喜色地说道:“朕闻先生大名已久,而今终于得见,朕之所愿偿矣!”
“朕有先生相助,胜得一臂膀也!”
贾诩和郭嘉闻言,都不着痕迹的转过头,不让人看见不断抽动的嘴角。
尤其是贾诩,他分明已经为天子准备了一套更为文雅的说辞,不曾想天子用了一次之后,又恢复到臂膀上去了。
他已经在心里数这是陛下的第几条臂膀了。
而初闻此言的诸葛亮,面对天子展现出来的热情还有兴奋,感到受宠若惊的同时,也满头雾水。
他不过是一乡野村夫而已。
哪里来的什么大名?不过他也感受得到眼前天子的激动是发自内心的,不是装出来的那种表面功夫。
收起心里的疑惑,诸葛亮看着攀着自己双臂的手,心下异常动容。
“陛下如此礼遇,草民不甚惶恐。”
刘协刚想说话,一旁的贾诩上前道:“陛下刚刚下田淋了不少雨、鞋袜也湿了,当心龙体受寒,不妨先去更衣。”
郭嘉见状,当即和贾诩打配合,正色道:“陛下如此,有失天子威仪。”
他作为御史中丞,有纠百官殿前失仪之职,同样也有提醒天子失仪之责。
高览耳濡目染之下,察言观色的能力已然不俗,开口道:“中丞有所不知,陛下本在城外田野视察春耕,鼓励百姓垦荒,听闻孔明先生入宫,才匆匆赶回。因而身上有不少泥泞。”
三人一唱一和之间,司马懿哪里看不出天子对诸葛亮的重视,心下越加沉重起来。
诸葛亮看着沾满泥泞有些狼狈的刘协,心中涌出一阵暖流。
天子以国士待他,他岂能不效死命?“些许泥泞雨水罢了,无碍。”刘协直接摆手拒绝了贾诩的建议,毫不在意的说道:“朕还没那么体弱,而且此处又无外人,在乎什么威仪。”
“元伯你去给朕取干净鞋袜还有衣物过来便是。”
刘协一边说一边脱下脏了的龙袍还有脚上的鞋袜,随手丢给高览。
高览捧着龙袍鞋袜领命而退。
此时殿内群臣们却因为刘协这番话而在心中产生了巨大的波澜,纷纷将目光投向诸葛亮。
没有外人,这句话意义可重大了。
这可不是单纯的看中诸葛亮。
郭嘉、贾诩和高览自不用多说,都是最早陪伴刘协的那一批臣子;而司马懿屡立大功,也算跻身天子心腹一列。
但诸葛亮才刚刚到来邺城。
居然也被天子视为心腹!
此时司马懿心情既高兴又复杂,高兴的是自己终于被天子视为心腹,复杂的是他努力许久才达到的成就,诸葛亮一来就得到了。
“陛下……”
饶是知道天子此举是有收买人心的意味,但诸葛亮依然红了眼眶。
他一介布衣而已,天子对他这般重视和礼遇,不管是不是收买人心,都是天大的恩赐!
试问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得到如此殊荣?
“都坐罢。”
刘协摆了摆手,同时注意到了诸葛亮的神色变化,因而点到为止不再多言,继续下去就显得太过刻意了。
宣室里燃着火炉,并不寒冷。
光脚踩在地上也没有凉意。
刘协走向主位,让众人也随之落座,开口道:“朕今日出城视察了一番百姓们的耕种情况。”
“建安犁的实用效果极佳,使用此犁能够大大提高垦荒的速度,百姓们无不交口称赞。”
虽然曲辕犁最佳使用的地方是南方,但他让甄氏的工匠针对北方的地貌地况做出了一些改变,所以在北方也同样适用。
总而言之,相较于传统的直辕犁来说,曲辕犁肯定是更胜一筹的。
郭嘉感慨道:“陛下所发明的建安犁,可谓是利国利民之物,有此犁后百姓们耕作起来就更为容易了。今年必然是个丰收之年。”
农为国之本,吃饱肚子是天底下的第一要事,曲辕犁可以提高垦地的速度,从重要性来说甚至超过纺织机。
刘协的心情也很好,笑道:“朕打算将城外的那些流民百姓们都发动起来,让他们去开垦良田、进行拓荒。”
“如此既不浪费劳力,也能让百姓们得以安定,众卿以为如何?”
那些流民百姓们在冬季的时候的确是负担,但现在已经熬过了冬季,他们就是珍贵的劳动力了。
若是让他们都去开垦良田,只要不出什么大的天灾,今年的粮食产量肯定会翻倍增长。
“陛下英明!”司马懿第一个开口,先是习惯性的拍了一记龙屁,随后给出自己的建议:“臣以为可以无偿给百姓们发放建安犁,同时对他们承诺,开垦出来的良田则尽归个人所有。”
“只要此策施行下去,不只是那些流民,便是普通百姓们也会积极参与垦荒。”
司马懿此举,是为了最大程度地调动百姓们垦荒的积极性,毕竟对于百姓们来说田地就是一切。
垦出来的田都归个人所有,可想而知百姓们得知此事后会有多么疯狂和激动。
听闻此言,诸葛亮似乎想说什么。
但犹豫再三后还是没有开口。
刘协注意到了他的反应,便问道:“孔明对此怎么看?有什么话不妨直言,若是合适的建议朕自会采纳,不必避讳。”
他之所以要当众讨论起这件事,就是想给诸葛亮表现的机会,同时也想看看二十岁的诸葛亮相较于二十七岁出山的他,水平到底如何。
众人再度将目光看向诸葛亮。
一介布衣,上来就能直接参与这种国之大事的讨论,天子对此人的重视着实不一般啊。
“回禀陛下。”诸葛亮如孔融一般礼仪十足的向刘协一礼,一板一眼的说道:“司马御史的建议极好,只是草民以为尚有些不足之处。”
司马懿闻言坐直了身子,目光灼灼地看着他道:“不知阁下有何指教?”
他被诸葛亮的话挑起了好胜心。
因为他本来就是想在天子面前表现,结果诸葛亮说他的建议有不足之处,他倒是要看看这个乡野之人能有什么高论!“指教谈不上,只是一些拙劣见解。”诸葛亮自谦了一句,说道:“免费发放建安犁、让百姓开垦的良田尽归私有,此举固然会大大提高百姓们垦荒的积极性,但并非是最佳之策。”
“拙以为以租借的形式,让百姓向朝廷借用建安犁与耕牛、种子;而偿还的方式就是将他们开垦出来的良田收取一小部分作为官田。”
“这样一来既能减少免费发放建安犁带来的不必要损耗,也不会减少百姓们垦荒的积极性,同时让百姓开垦出田地后能够耕种、让朝廷得到大量官田……”
诸葛亮侃侃而谈,将心中的想法尽数道出,随后向刘协躬身道:“草民拙见,让陛下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