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河北厉兵秣马,大业未雨绸缪 第110章 粮草筹集仍是难题(2 / 2)
即便,坞堡流民新辟了不少新田,即便那些田不是纯粹的荒地,第一年亩收也不会高的。
而且还要等到来年五月份才能收割冬小麦,根本就来不及。
新开垦的荒地收成要第二年才马马虎虎,但也高不到哪里去。
直到第三年才会变成熟地,正常打粮食。
所以,这片陶家坞堡,石寒的主力部队不可能在此长驻,明年三、四月份就要转战返回京师洛阳。
说实在的,他都等不到整个坞堡真正经营起来,不过就是他的一个临时过度。
不过,可以像白马寺庄园和金谷园遗址一样,石寒还是可以留下一小部分亲信人马继续占据打理的。
将来不管是日后响应他打天下,还是作为狡兔三窟的一处它日落难投奔安置之所,都是非常理想的,将能带来莫大的惊喜和莫大之功。
陆续有筹措收集的粮食断断续续地往陶家坞堡内转运,因为其中数万人每日人吃马嚼的,耗费极其巨大,不每日抓紧运粮根本不行。
其中新收拢投奔过来的并州流民们被组织了起来,将一袋袋粮食存入仓库内。
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没经历过一路乞讨逃难的生活,就没法深刻理解他们的心态。
粮食就是人心,就是士气。
有了这些粮食打底,并州流民的心就定了下来,甘愿跟随大部队有所归属。
接下来驱使他们干这干那,就容易多了。
等到来年秋五月份收割冬小麦完毕,哪怕收获的粮食完全不足以支应全坞上下的消耗。
也能让他们彻底扎下根来,因为他们看到了希望。
穷苦百姓无非就为了一个奔头活下去,有希望,就有一切。
有了吃食裹腹,年幼的孩儿可以活下来,不用和别人易子而食。
同时,父母也得以赡养,不用痛苦地看着他们活活饿死,而把宝贵的粮食留给子孙。
或许好日子来了,满足日常生活之余,努努力一年还有所盈余,夫妻两人也能有个存身之地。
辛勤劳作几年后,兴许还能存下点粮食,去和人交换布匹,做一身新衣裳。
经历乱世饥荒,看过无数的生离死别,被迫背井离乡,经过颠沛流离生活的他们,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安稳日子。
“新近逃难来了一大批并州流民,近两年并州持续闹大饥荒,再加上北边鲜卑游骑时不时地南下来劫掠,只怕属下家乡的人们都要活不下去了。”
忽然,有个清脆的声音响起,却是随行陪同在石寒身边的石勒开口道:“小人亲娘和从子家人皆在并州老家,我无时不刻都在担忧挂念他们……如今小人得公子你收留提携,能有今日,不再为一日三餐烦恼发愁,不再为五斗米折腰,但我虽然摆脱了生活的困境,但是我的娘亲家人,我不能忍心等着他们被饿死……”
“是啊,并州的流民逃难都大量涌入了我们这边,看样子那边的灾年饥荒,普遍是有蛮严重的,”石寒微微颔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