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错了要立正,买单不要争(1 / 2)
其实如果不是秭小伟提前持续到直播间开始的长牌汽车高架桥坠落事故宣传热度。
绝对这五万多辆的业绩都卖不出来。
新车上市价格不敢打狠折。
因为各地经销商还等着卖这个新款,所以原价26万左右,只能拉到22万。
毕竟这款车已经提前一个月就发到全国各地,让销售体系熟悉积累意向客户。
改革从来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全国上千家店也不可能被秭小伟一个人,在一夜之间替代。
所以连老常都承认,这款他曾经寄予厚望的长牌v8,能卖多少已经不是他强求的了。
实际上秭小伟这個外行,在这些天给他提供的外部价值,可能都高于了那两百亿的新生产线投资。
老常干了三十年的造车,已经形成了极为深刻的认知。
所以长江汽车甭管有多少子品牌,都是在他的指引下造车。
那些高管没几个敢担责拍板。
换句话说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我(lao)们(chang)认为”消费者需要什么车,造出来打广告让消费者喜欢去买。
这种做法会有成功的车型,也会有一堆不被市场认可的车。
很像三十年前的诺记亚、摩托罗拉这些老牌手机,每年推出一堆五花八门的型号,畅销一两款,失败一大堆。
可后来的互联网手机全都不是这种玩法。
新势力造车基本都延续的这个套路。
他们是从消费者角度去思考,市面上最缺什么需求,放出来就能独一无二的获得消费者追捧的差异化。
而且把所有宣发费用全都集中到这么一款车上冲热度。
就像当年苹果手机一款就打败一堆的名气。
也就是老常曾经最嗤之以鼻的产品经理玩法,根本不是造车人,懂个屁的车。
但人类都是双标的,秭小伟获得他青睐后,类似的做法就香得很。
或者说老常也明白自家产品策略,用户理解有问题,但被四面八方的追捧,认知傲慢给填满了没法承认。
现在一股脑推到秭小伟身上。
他忙着赶回去,不光是筹备新生产线,还要顺势敲打原有的产品开发体系。
更是故意给这次卖车减压。
不是秭小伟的造车认知有多高,而是他能提供这个低下头,顺着消费者角度研发造车的台阶。
别人给不了。
比秭小伟认知强的人多了去,但拿不出销售业绩作为底气呀。
反正在无数人眼里,熊主播的底气就是销售业绩。
没有销售业绩,他算个吊毛啊。
这次稍微挫折点,没有把产品卖爆,立刻铺天盖地的冷嘲热讽。
连江安汽车那边都有高管得意洋洋的把上次四百亿销售的宣传海报贴到微博、朋友圈。
算是阴阳一波,看看同样的人、同样的模式、接近的价格,能卖四百亿和只卖了一百亿的差别。
那就只能是产品力差距吧?
哪怕是秭小伟曾经帮他们救回来全村人的笑话,但他拿了二十多亿还是有很多人心里不爽。
更别说献祭了原来的高层,早就想等着看他高楼塌方。
现在简直有点迫不及待。
其他车企就更肆无忌惮了。
“直播卖车,跟那些直播带货的妖魔鬼怪有什么区别,靠的就是人多低价,没法刷低价就没辙!”
“打折啊,有本事整个新车上市都开始打骨折,看看还有什么经销商、4s店陪你玩儿。”
“新能源车保值率这么低,你再打折连电池块都不值钱了,还污染环境!”
“热度热度,过了热度看你还有个什么价值!平台不要,你就是个渣!”
“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被尊重,这些网红只会无限降价,核心的底盘、发动机、变速箱却毫不在意,看看那国外成熟品牌都是研究技术、研究车,人家比的是在一个良性有序的市场环境中,谁的产品牛逼,而我们这么卷下去,路会被我们自己给堵死!”
各种一看屁股就不正的言论甚嚣尘上。
如果说这些传统车企的营销号、高管言论影响力还很有限。
更得顾忌会不会发律师函,说话还必须弯弯绕绕的明讽暗刺。
对长江汽车,对熊主播都没什么暴击伤害。
甚至绝大部分网民根本看不到这些言论,属于车圈自嗨。
新势力那些就太会玩儿了。
先拿些不起眼的小号、车圈自媒体来自编自演,发个标题“某国产热门品牌,主打宣传安全,却降本增效到极致”。
内容就仅凭一张所谓的维信截图。
这年头连渣男海女吹牛逼都不用聊天截图做证据了,这特么明明是想怎么编就怎么编。
可广大网友还是特别容易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