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加强内卫,朱元璋于军事上的天分(2 / 2)
“也行,知州也有知军事之责,又反正只是内卫,不需要太善战。”
“但眼下没有那么多火铳。”
朱元璋说道。
章诚道:“不够就建军械厂造!正好滁州城,也有不少工匠,可以让他们造火铳,另外,到时候也顺便让他们造些农具。”
“农具?”
朱元璋好奇地问了一句,并来到土堆边,往土筐里挖起了土。
“没错!”
章诚停在土堆边,也跟着挖起了土。
“眼下,李善长他们,已经在开始对李、郭、任等本地大地主所据有的荒田与无主荒田,进行分田编民的工作,但这些分得新田的百姓,眼下都缺农具。”
“有的只有镰刀没有锄头,有的只有锄头没有犁头,也该让他们成立农业互助社,这样,他们就可以互相借彼此没有的农具耕种。”
“另外,我们官府也可以根据各社综合后还缺少哪些农具,而给这些社分发农具,实现尽快恢复耕作的目的,确保明年第一个春耕能顺利进行。”
章诚这么说后,朱元璋很是赞同道:“章先生极是,这是要紧的事!”
“也难为伱想到设立互助社的办法,先让乡民互助成社,再根据各社的情况发他们各社还缺少农具,比直接发农具更好,这么说来,也的确该设厂炼铁造铳造农具还有各种刀枪箭矢,不能只是靠从元兵手里抢。”
“没错,将来还可以对外售卖一些我们造的器械,进而挣一些钱财。”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更多百姓可以靠进厂解决生计问题。”
“如今滁州城新增人口比现有土地多,到时候肯定不够分,尤其是这疏浚河道的工程结束后,又不能全部招进军队里,自然需要通过建厂来让一些百姓可以通过做活得以生存。”
章诚继续阐述着建工厂的意义。
朱元璋道:“你是知州,就由你去做这些吧。”
“好!”
朱元璋随后又问道:“你刚才说内卫的压力在增大,咱认为很对,光是眼下疏浚河道的流民都已近十万之数,让咱想起了胡元修黄河的旧事,是应该防止出现变故。”
“没错。”
“眼下这些民工只是由知州衙门派出去的椽吏招募起来的流民在做事,组织还比较松散,需要加强管理和防备,防止有歪门邪道的人在从中蛊惑民众高坏事。”
“当尽快组织我们招录的寒士为管民之官,去将他们编社设都。”
章诚回道。
朱元璋不禁感叹道:“这得要用多少人才官。”
章诚道:“是还需要更多人才,不仅仅是管民的人才,接下来设工厂后,还要有许多技艺上的人才。”
“人才!”
朱元璋喃喃自语了一句,就重新挑起土来。
“眼下,我们除了广布招贤告示外,也特派使去聘请附近名士。”
“而要说附近值得聘用的名士,就是在这一带暂居住汪广洋。”
章诚也挑起装了土的筐跟了过来,且说了两句话。
“汪广洋?”
朱元璋好奇地念了一句。
而此时。
汪广洋也正巧到了滁州城,且来到了滁州城的工地上看见了朱元璋和章诚等人挑土的身影。
“他们真是朱总管和那位州牧章先生?”
汪广洋也在一民工的指引下,认出了朱元璋和章诚,而因此还确认性地问了一句。
“自然是!”
“别的人谁会有那么多甲士护卫着?”
这民工回道。
“竟如此年轻!”
而汪广洋感叹了一句,然后就沉默地看着朱元
←
←
璋和章诚挑土的场景。
俄然。
汪广洋又看见李善长、冯国用、张冕这些文士也在挑土。
汪广洋最终也就还是忍不住叹道:“这支义军的头目的确不一样,不但愿意用以工代赈的方式济民,还愿意亲自参与水利屯垦之事,真正是可令人可敬可佩,我应该加入才是!”
说着。
汪广洋就对自己仆人吩咐说:“进城找家客栈长期住下,不回太平那里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