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招工(1 / 2)
张跃民也是这么想的,并非他盲目自信。
计算机是新兴产业,国外也在发展阶段。在他看来适合从事这行,国内学的知识足够用。没那个天赋,在国外待十年也是个平平无奇的码农。
这些天听同学对国外的向往,张跃民心中没有丝波动,“房子修好就买电脑?”
“我们住进去再买。”梁好运道“床和衣柜都是新的,总要通风晾晾。”
张跃民算下时间:“岂不要到年后?”
梁好运下意识点头,意识到他看不见,道:“正月十五之前能搬进去。我想过了元宵节再搬。”
张跃民想到他爷爷奶奶,道:“回头让刘向东开车,车拉过去。”
“你有没有跟刘向东说我想弄个食品厂?”
张跃民这些天学校新家两边跑,偶尔还有去建材市场和公司,哪有空跟他聊这个。
“不急。钱收回来再说。”张跃民跟梁好运结婚不过几个月,谎话扯了箩筐,怕梁好运不信,补句,“他有了钱不敢乱用,像买房这种事都会先问问我。”
梁好运问:“以前穷怕了?”
张跃民点下头。
“那他能同意跟咱们合办食品厂吗?”梁好运很担心。
张跃民如果没考上大学,还是帝都大学,纵然表现的聪慧过人,刘向东也不敢押上全部家产跟他混。
偏偏没有如果,梁好运也用帮村里人卖衣服证明她是做生意的料。十月底,张跃民得闲,找刘向东聊办厂的事,刘向东只问个问题,生产出来往哪儿卖。
梁好运也在,张跃民就让她来回答。
梁好运的计划是两条生产线,八宝粥和方便面。
这两样国内虽然有,然而并不多,尤其是八宝粥,北方市面上几乎看不到。这两样易携带,保质期长,经得起长途运输。再说了,国内不好卖,也可以卖给毛子。
毛子的经济还得好几年才能缓过来,这几年足够他们打开国内市场。
梁好运把她的打算说出来,又对刘向东说:“我这些天闲着没事弄了个企划书,回头你看看。”
刘向东:“还回头干啥。明儿就拿过来。”
梁好运转向张跃民。
张跃民:“明天拿过来,你们商议,商议好了支会我声就行了。你们的公司,我以后尽量不参与。”
刘向东先不乐意:“为什么?”
“你们事事问我会产生依赖。我有自己的事业,开始两年帮你们,往后可没空。再说了,我现在还是学生。”
刘向东禁不住说:“你以后不跟我们起干?”见他点头,“就我们俩?这哪行啊。”
现在国家还包分配,找个中专生都难,他和梁好运个高中过得浑浑噩噩,个初中毕业,张跃民不帮忙他们搞不起来啊。
张跃民看过梁好运的企划书,“好运行。再说了,开始事不多,上了正轨就好了。届时也好找人。”
刘向东还是不放心,“我出多少钱你出多少钱?”
张跃民点头。
刘向东:“那行!”
要完蛋大家块玩完,他有个作伴的,不怕!
翌日,梁好运把企划书给刘向东。
刘向东目三行,看到最后连如何打广告,在哪儿登广告,用什么吸引消费者都写的清二楚,刘向东猛的合上,朝桌子上拍——干!
办厂不是装修房子,可以点点来。前期投入很大,刘向东和梁好运兵分两路,路看家算计钱,路倒货。
大学放假早点,张跃民放假,就换刘向东回家休息,他和梁好运个去送货,个看着公司。
腊月中旬,两口子回到家,就看到张忠武、张保栓等人都在。
进了腊月不是下雨就是下雪,不好出摊,这几个月张保栓等人在市里卖东西也没闲着,没少找人打听毛子的情况,有了心理准备,也能接受白走趟,就问张跃民能不能带他们块去。
带他们上火车,张跃民当然没问题。问题是他们没跟毛子打过交道,到时候还得他帮忙。他弄那么多货,腾不开手啊。
张跃民:“护照办了?”
“啥玩意?”张保栓没听清。
张跃民叹气:“没护照咋过境?”
“毛子离咱们这么近也要?”张保栓诧异。
这话说的,张跃民不知道怎么回。
张保栓等人尴尬了,“我们明儿就去?得好些天吧?”
张跃民点头:“年前我也忙。年后不忙了,我跟刘向东起去,也能帮你们看着点。”
“你跟他们起去吧。”张爷爷开口说:“他们哪知道去哪儿办护照。”
张跃民这些天直在外面,累得眼底乌青,梁好运就说:“我跟他们去,我平时在公司没多少活儿。”
张保栓等人忙说:“麻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