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1 章 捷报(2 / 2)
李令月在拿到军事指挥权之后,立刻便圈定了几处地点,准备命高仙芝与封常清率领大军前往这几处地方,伏击叛军。
对此,一些精通兵法的官员感到颇为不解:“这几处地方并非险要之地,为何要命高将军和封将军在此迎击叛军?”
“本宫与阿娘在来的路上,曾赠予这些地方的县令一批御敌之物。眼下,这些地方的县令还在与叛军进行激战。我朝廷大军当以最快的速度出发,前去支援这些地方的县令。”
李令月看着系统上显示的最新战况,对于前线的作战情况了若指掌。
很多时候,打仗制胜的关键便在于信息差。
有系统襄助的李令月,能够先于所有人得到战况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出最有利于己方的决策,她自然能立于不败之地。
“叛军每攻破一城,必要在城内烧杀劫掠。若是高将军和封将军在赶到的时候,城已经破了,便直接趁着叛军放松下来之时,歼灭他们!”
李令月笃定的样子,为大臣们带来了些许信心,武皇更是用实际行动表明了她对李令月的信任。
只见武皇拍了拍李令月的肩,开口道:“打仗的事儿,由你说了算。长安城中百姓们的安危,可就全仰仗你了!”
……
当高仙芝与封常清被急召入宫之时,他们感到很懵。
现在还是安史之乱初期,李隆基这个做皇帝的都还没有相信安禄山会真的谋反,高仙芝和封常清自然也没有接到什么特别的命令。
在奉诏入宫之前,高仙芝与封常清像往常一样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然而,一夕之间,一切都变了。坐在皇座上的,不再是他们所效忠的天子李隆基,而是已经过世多年的则天大圣皇后。
负责统帅大军的,则成了镇国太平公主。
业已仙逝的则天大圣皇后和镇国太平公主之所以会还阳,是代表大唐的列祖列宗们收拾李隆基来了。
如果没有大唐先祖们的干预,大唐江山会因为李隆基惹出的安史之乱而变得支离破碎,包括他们在内的许多忠于大唐的大臣们也将身首异处……
得知这些信息之后,高仙芝和封常清维护李隆基的心思也变淡了。
他们所效忠的是大唐,而不是李隆基这个皇帝。既然李家先祖们都被气得亲自来捶李隆基了,他们自然要按照李家先祖们的意思来行事。
很快,高仙芝和封常清便被带到了一名年轻女子的跟前。
这女子身着戎装,这身戎装,与他们曾在“秦王破阵图”中见过的装束十分相似。
女子的眼神锐利逼人,简直不像是一名养尊处优的公主,倒像是一名身经百战的战士。
“这身戎装,是本宫的阿翁,我大唐太宗皇帝赐予本宫的。”
李令月熟练地拉着李世民扯起了大旗。
没办法,她本人在这个世界威望不够,她又没有时间慢慢收服这些将领,想要让这些将领尽心尽力地为她所用,自然要用点特别的法子。
李世民在军中的威望果然不是盖的。高仙芝和封常清听闻李令月是代表李世民站在这里,对李令月不由多了三分敬意。
李令月亲自将舆图取了过来,指着舆图对高仙芝和封常清道:“当初,本宫与阿娘在途径这几座城池时,曾为这里的百姓们留下了御敌之物。这几座城池,会成为叛军主力的埋骨之所。接下来,本宫同样会将御敌的神器赐予你们。你们便带着这批神器,去狙击叛军吧。”
她的这番话语,既像是基于已知信息做出的预判,又像是某种预言。
高仙芝与封常清相互对视了一眼,没有做声。
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器,能够让李令月这般笃定他们能够以少对多,战胜来势汹汹的安禄山叛军?他们心中实在没有底。
三日后,当他们率领三万精兵快马加鞭地赶到李令月圈出的几处战场时,他们看到了让他们毕生难忘的一幕。
城墙上,碗口大的火铳对准了叛军,将叛军炸得四散而逃。
叛军人数众多,却在“天罚”之下溃不成军。一些拿着手铳的士兵趁机冲上前来,对着叛军将领就是一顿扫射。
明明叛军人数比守军多了十数倍,可占据上风的反倒是守军。
这也给城中的百姓们带来了不少信心。
“是大唐先祖显灵了!”
“有大唐先祖英灵庇佑,叛军必败!”
莫说是城中这些什么都不知道的百姓们了,就连早早知道些许内情的高仙芝与封常清,都感到十分震撼。
这些“震天雷”,就是太平公主所说的“神器”吗?
难怪太平公主如此笃定,叛军很难在短时间内攻克这些得到她援助的城池。
面对这些拥有利器的城池,叛军所能做的,唯有绕过这座城池,或是将这座城池慢慢包围起来,耗尽其补给,方能不战而胜。
不过,现在朝廷援军已到,高仙芝和封常清自然不会给叛军围城的机会。
在亲眼见识过“神器”的威力之后,高仙芝和封常清都对接下来的战事产生了极大的信心。
能赢!他们能赢!
如今他们有“神器”在手,守城军同样有“神器”在手,只要配合得当,他们未尝不能将叛军留在此处!
战时的城池,总是处于高度警戒状态的。
与外间欢呼雀跃的百姓们不同,本城县令、县尉和县丞的脸色十分严肃。
当人人都在为他们以少胜多而欢呼时,他们却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现状——他们的火-器和弹-药数量已经不够了。
这些天,为了与叛军抗衡,他们消耗了大部分的火-器和弹-药。尽管他们在利用火器努力灭敌,仍然只消耗了很少一部分敌人。
碗口铳威力大,却胜在不够灵活,手铳则需要在射程范围内使用。
守军们以守城为第一要务,自然不能一直拿着手铳冲出去与敌军火拼。
这也造成,他们看起来取得了极大的战果,实际上却没有消耗掉对手太多有生力量。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往后,这神器便与弓箭配合着使用吧。”县尉道:“万万不能让叛军发现,我们的神器已经告急了。”
县令叹了口气:“也只得如此了。”
在这种情况下,县令等人忽然得知朝廷派来的援军赶到了,他们心中的喜悦之情可想而知。
……
战报一封一封地被送往长安,所有的大臣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前线传来的消息。
在他们“亲身”体会过安史之乱造成的灾难性结果之后,没有人会认为这桩战事与他们无关。
他们中许多人的祖宅和产业都安置在长安,这些都是他们带不走的。
没有人希望安禄山叛军真的打进长安来,将他们祖祖辈辈的心血都付之一炬。
幸而在李令月的统帅之下,负责平叛的军队取得了极为喜人的战果。
曾经得李令月馈赠“神器”的那几座城池联起手来,与朝廷派去的援军一起,阻挡住叛军前行的步伐。
有那几座城池做防线,后面的城池也可稍稍松口气。
在高仙芝和封常清的呼吁下,后面城池的县令不断向前线城池运送物资,只盼着能够彻底将叛军封锁在那几座城前,好让叛军不要来祸害他们的城池。
高仙芝等人以逸待劳,急躁的不安的,反而成了安禄山大军。他们此次叛乱,没有带够粮草,本就是靠着以战养战,一路劫掠来维持生计。
现在,他们突然碰到这么几个“硬茬子”,打了十天半个月的仗,没能讨到半点好处,他们自然着急。若是再不想点办法,他们可就要断炊了。
高仙芝利用叛军的急躁心理,诱惑叛军掉转过头,去一处小城劫掠。当叛军抵达那座小城之后,却发现高仙芝早早就埋下了地雷。
那一战,叛军损失极为惨重。
当前线大捷的消息传到长安城时,许多大臣们一直悬着的那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此时的他们,以一种全新的目光看着李令月,似乎没有想到这位公主不仅在政务上有着不容忽视的才能,在军事方面同样也这般出众。
如若当初,她与李隆基相争,胜出的是她,会如何呢?
一想到这里,这些大臣们赶忙掐断了自己的这个念头,不敢再深思下去。
无论如何,这件事都已经过去了。他们再如何思考,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这时,李令月屏退了众人,正在与武皇说私密话。
李令月道:“阿娘,安史之乱就要被平息了。这场叛乱既然是李隆基引起的,自然该由他来终结。”
武皇若有所思地看着李令月:“你是想——”
“将李隆基送去战场吧。虽然我们及时出面制止了这场叛乱,但在这场叛乱中,仍然死了不少百姓,李隆基他理应以死谢罪。”
李令月道:“该让他亲自感受一下,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面对突然袭来的叛军,究竟是何等恐惧与绝望。”
武皇对于处死李隆基一事并没有什么意见。她所考虑的是,处死了李隆基,这大唐江山,究竟该交托到何人手中。
历史已经证明,他的儿子李亨同样不行,那么,李唐宗室之中,如今又有谁能担此重任呢?
说实话,武皇对于“这个”李唐王朝,并不那么上心,但她既然来了,还掺和了这边的事,她自然希望能够做出最好的选择,她和令月也算是没有白白忙活一场。
“你看,那李倓如何?”武皇问。
李家下一代小辈中,她认识的人不多,她只听李令月提过李倓,知道李倓算是个正直而有血性的李氏子弟。
“李倓他品性尚可,在内军事方面颇有些才能,只是,比起为帝,他更适合做一名辅臣。”
李倓他爹李亨以及他哥李豫都喜欢重用奸佞,要是让李倓上位,李令月倒是不必担心李倓会与奸佞同流合污,不过,就凭李倓那个政斗水平,李令月是真的担心李倓会斗不过奸臣。
在原本的历史线中,李倓明知道他爹李亨极为信任李辅国和张良娣,还直愣愣地跑到他爹跟前去说这二人的坏话。在李令月看来,李倓在政治方面的情商实在太低了。
如果是在太平盛世,选个才能平平的守成之君上位,倒也并无不可。
只是如今,李唐江山眼看着就要乱起来,这等时候,皇位自然该由能者居之。
李隆基捅出的篓子,藩镇割据带来的隐患,也需要有人去解决。
“我心中倒是有一名合适的人选,只是,我不知她是否愿意担此重任。”李令月道。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4-05-0203:38:46~2024-05-0321:32:0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671484915瓶;言书2瓶;26077763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